耙吸式挖泥船推進與耙頭補償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23 23:46
隨著疏浚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推進與耙頭挖掘效率間的相互關系日益為人們所重視。耙頭是耙吸式挖泥船的關鍵部件,作為挖泥船與土壤的第一接觸點,直接影響著船舶的整體生產(chǎn)效率。文章基于CFD理論,針對耙吸式挖泥船推進力與耙頭產(chǎn)量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提出一種耙吸式挖泥船推進與耙頭補償CFD分析模擬方法,計算不同進速系數(shù)下的推進性能,并對不同航速下的挖掘產(chǎn)量進行海上試驗。結果表明:中細砂中,高壓沖水穿透深度比細砂深,會產(chǎn)生較大的拖曳力,進速系數(shù)是影響葉片表面壓力分布情況的重要因素,航速為2.0-3.0節(jié)時,對耙頭的補償最佳。
【文章來源】:大眾標準化. 2020,(14)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耙頭模型
本文建立的螺旋槳水動力模型如圖2所示,螺旋槳直徑D=0.48m,螺旋槳轉速n=16.232rad/s,流體密度P=1.0025 t/m3(取自工程水域流體密度),旋轉軸(0,0,1m),入口方向(0,0,-0.796m),V2 為旋轉域,V3為流場域,ω為螺旋槳旋轉方向,inlet為流場域入口,outlet為流場域出口。商用軟件ANSYS-FLUENT具有功能完備、計算精度高、界面友好等優(yōu)點,常用于計算船舶水動力學性能相關的問題,本文基于exceed運用GAMBIT軟件對螺旋槳水動力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螺旋槳旋轉域網(wǎng)格步長為8mm,網(wǎng)格數(shù)為315 713,流場域網(wǎng)格步長為40mm,網(wǎng)格數(shù)為362 946。
船體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改進進化算法的螺旋槳設計方法研究[J]. 王廣東,楊麗,余建星. 船舶工程. 2004(02)
博士論文
[1]滬東(HD)型船舶螺旋槳的研究與開發(fā)[D]. 胡安康.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船舶螺旋槳理論設計及性能預報方法研究[D]. 侯奕.華中科技大學 2014
[2]高速船螺旋槳設計及水動力性能計算研究[D]. 劉智.大連理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514858
【文章來源】:大眾標準化. 2020,(14)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耙頭模型
本文建立的螺旋槳水動力模型如圖2所示,螺旋槳直徑D=0.48m,螺旋槳轉速n=16.232rad/s,流體密度P=1.0025 t/m3(取自工程水域流體密度),旋轉軸(0,0,1m),入口方向(0,0,-0.796m),V2 為旋轉域,V3為流場域,ω為螺旋槳旋轉方向,inlet為流場域入口,outlet為流場域出口。商用軟件ANSYS-FLUENT具有功能完備、計算精度高、界面友好等優(yōu)點,常用于計算船舶水動力學性能相關的問題,本文基于exceed運用GAMBIT軟件對螺旋槳水動力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螺旋槳旋轉域網(wǎng)格步長為8mm,網(wǎng)格數(shù)為315 713,流場域網(wǎng)格步長為40mm,網(wǎng)格數(shù)為362 946。
船體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改進進化算法的螺旋槳設計方法研究[J]. 王廣東,楊麗,余建星. 船舶工程. 2004(02)
博士論文
[1]滬東(HD)型船舶螺旋槳的研究與開發(fā)[D]. 胡安康.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船舶螺旋槳理論設計及性能預報方法研究[D]. 侯奕.華中科技大學 2014
[2]高速船螺旋槳設計及水動力性能計算研究[D]. 劉智.大連理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5148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35148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