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筏隔振系統隔振性能靶向調控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31 20:20
浮筏隔振系統是目前對艦船機械設備振動問題進行集中治理的重要技術手段,在提高艦船聲隱身性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以提高浮筏隔振系統總隔振量為目標的新機理、新技術備受重視,如桁架式浮筏隔振技術、主動控制技術等被廣泛研究。然而受到艦船有限空間、能源等的制約,這些新技術在工程實際中應用困難?紤]到艦船機械設備的振動能量往往集中在某個或某幾個頻段內,因此將控制重點集中到提高浮筏隔振系統在這些頻段內的隔振效果,而不是全頻段內的將更具實際意義。為此,本文重點以浮筏隔振系統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筏架和隔振器為研究對象,在不損失或少量損失總隔振量的前提下,提高浮筏隔振系統在某些指定頻段內的隔振效果,實現浮筏隔振系統隔振性能的靶向調控,為提高浮筏隔振系統的隔振性能提供一種新的技術途徑。在筏架方面,第二章首先運用參數化建模技術建立了筏架的參數化幾何模型和浮筏隔振系統的參數化有限元模型,在筏架總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分析不同筏架幾何參數組合對浮筏隔振系統隔振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筏架的幾何參數對浮筏隔振系統隔振效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中高頻段;筏架高度、長寬比、肋板數目是影響浮筏隔振系統隔振性能和筏架固有頻率分...
【文章來源】:中國艦船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單層隔振系統
圖 1.2 雙層隔振系統相比,雙層振動隔離系統系統的隔振效果更好,的隔振量高出 10~20dB。另外,單層隔振系統到了改善。為達到振動防護等級的要求,艦船上、空壓機、通風機等常使用雙層隔振系統[13]。頻率時,雙層隔振系統中有振動加劇的現象,將固有頻率和中頻范圍內的隔振效果與中間質量塊般要求大于設備重量的 60%,使得系統的總重量感工況下的應用受到嚴重制約。隔振技術設備)、上層隔振器、筏架、下層隔振器和基座是,如圖 1.3 所示。目前,浮筏/艙筏隔振系統的隔相比,浮筏/艙筏隔振系統同時將同一艙室內的
圖 1.3 浮筏/艙筏隔振系統于浮筏/艙筏隔振系統中振源(機械設備)的數目較多,且類型不一,所以特性更加復雜,激勵力呈多方向性,激勵頻譜也多樣化。再考慮到系統安裝架彈性(靜態(tài)變形、動態(tài)變形、振動耦合、限位等)不可忽略等的影響,系統中的振動傳遞變得更加復雜,無疑提高了隔振系統的設計難度[14],[15]。工程應用中,浮筏/艙筏隔振系統卻顯示出它優(yōu)良的隔振效果。上世紀 70 年國就開始在潛艇上采用浮筏隔振技術,隔振量達到了 30dB 以上,如:美”級、英國 “特拉法爾加”級潛艇均采用了浮筏隔振技術[16];蘇格蘭某型的主輔機、電機等機械設備都彈性地安裝在一個公共筏架上,其總振動傳輸50dB[17];陳明等[18]設計了用于艦船大型汽輪發(fā)電機組和兩臺泵類設備的,處理的組合式浮筏隔振系統,試驗結果表明:浮筏隔振系統的隔振量達到龔麗琴等[19]提出將主動力設備和齒輪箱采用同一臺浮筏裝置進行隔振,并驗,試驗中的隔振效果達到了 25dB。張峰[5]開展了新型空間桁架艙筏的設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局域共振型聲子晶體在機艙內低頻隔聲特性[J]. 張佳龍,姚宏,杜軍,趙靜波,董亞科,祁鵬山. 硅酸鹽學報. 2016(10)
[2]雙包覆層局域共振聲子晶體帶隙特性研究[J]. 張佳龍,姚宏,杜軍,趙靜波,董亞科. 硅酸鹽通報. 2016(09)
[3]基于質量放大局域共振型聲子晶體的低頻減振設計[J]. 張印,尹劍飛,溫激鴻,郁殿龍. 振動與沖擊. 2016(17)
[4]層狀雙周期結構聲子晶體帶隙特性研究[J]. 祁鵬山,杜軍,姜久龍,董亞科,張佳龍. 聲學技術. 2016(04)
[5]基于聲子晶體理論的艦船液壓管路支承用隔振器軸向振動帶隙特性研究[J]. 魏振東,李寶仁,杜經民,林磊,譚發(fā)兵. 機械工程學報. 2016(15)
[6]基于自適應遺傳算法的隔振系統參數優(yōu)化計算[J]. 李曉芳,吳洪濤,丁力. 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 2016(06)
[7]雙局域共振機制聲子晶體帶隙特性研究[J]. 祁鵬山,杜軍,姜久龍,董亞科,張佳龍. 材料導報. 2016(10)
[8]浮筏及雙層隔振裝置隔振性能計算與分析[J]. 李增光. 噪聲與振動控制. 2015(06)
[9]船舶發(fā)動機隔振系統的隔振參數優(yōu)化[J]. 王瑞,朱漢華,張喜勝,陳志堅. 柴油機. 2015(06)
[10]一維準周期聲子晶體板中蘭姆波的禁帶特性分析[J]. 陳阿麗,郭鳳丹,汪越勝. 功能材料. 2015(19)
博士論文
[1]激光蘭姆波在(準)周期結構板中傳播特性的研究[D]. 丁紅星.南京理工大學 2014
[2]局域共振型結構的帶隙調控與減振降噪特性研究[D]. 肖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3]空間桁架浮筏聲學設計方法及降噪特性研究[D]. 張峰.中國艦船研究院 2012
[4]艙筏隔振系統聲學設計及優(yōu)化、控制[D]. 黃修長.上海交通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浮筏隔振系統的結構優(yōu)化研究[D]. 彭亮.中國艦船研究院 2015
[2]船舶柴油發(fā)電機組浮筏隔振系統建模及振動特性分析[D]. 劉小彬.大連海事大學 2013
[3]基于ANSYS和導納理論的浮筏隔振系統減振特性研究[D]. 宋利飛.武漢理工大學 2013
[4]基于遺傳算法的隔振系統參數優(yōu)化計算分析[D]. 薛峰.江蘇科技大學 2011
[5]一維準周期體系的熱傳導性質[D]. 崔麥玲.中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11516
【文章來源】:中國艦船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單層隔振系統
圖 1.2 雙層隔振系統相比,雙層振動隔離系統系統的隔振效果更好,的隔振量高出 10~20dB。另外,單層隔振系統到了改善。為達到振動防護等級的要求,艦船上、空壓機、通風機等常使用雙層隔振系統[13]。頻率時,雙層隔振系統中有振動加劇的現象,將固有頻率和中頻范圍內的隔振效果與中間質量塊般要求大于設備重量的 60%,使得系統的總重量感工況下的應用受到嚴重制約。隔振技術設備)、上層隔振器、筏架、下層隔振器和基座是,如圖 1.3 所示。目前,浮筏/艙筏隔振系統的隔相比,浮筏/艙筏隔振系統同時將同一艙室內的
圖 1.3 浮筏/艙筏隔振系統于浮筏/艙筏隔振系統中振源(機械設備)的數目較多,且類型不一,所以特性更加復雜,激勵力呈多方向性,激勵頻譜也多樣化。再考慮到系統安裝架彈性(靜態(tài)變形、動態(tài)變形、振動耦合、限位等)不可忽略等的影響,系統中的振動傳遞變得更加復雜,無疑提高了隔振系統的設計難度[14],[15]。工程應用中,浮筏/艙筏隔振系統卻顯示出它優(yōu)良的隔振效果。上世紀 70 年國就開始在潛艇上采用浮筏隔振技術,隔振量達到了 30dB 以上,如:美”級、英國 “特拉法爾加”級潛艇均采用了浮筏隔振技術[16];蘇格蘭某型的主輔機、電機等機械設備都彈性地安裝在一個公共筏架上,其總振動傳輸50dB[17];陳明等[18]設計了用于艦船大型汽輪發(fā)電機組和兩臺泵類設備的,處理的組合式浮筏隔振系統,試驗結果表明:浮筏隔振系統的隔振量達到龔麗琴等[19]提出將主動力設備和齒輪箱采用同一臺浮筏裝置進行隔振,并驗,試驗中的隔振效果達到了 25dB。張峰[5]開展了新型空間桁架艙筏的設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局域共振型聲子晶體在機艙內低頻隔聲特性[J]. 張佳龍,姚宏,杜軍,趙靜波,董亞科,祁鵬山. 硅酸鹽學報. 2016(10)
[2]雙包覆層局域共振聲子晶體帶隙特性研究[J]. 張佳龍,姚宏,杜軍,趙靜波,董亞科. 硅酸鹽通報. 2016(09)
[3]基于質量放大局域共振型聲子晶體的低頻減振設計[J]. 張印,尹劍飛,溫激鴻,郁殿龍. 振動與沖擊. 2016(17)
[4]層狀雙周期結構聲子晶體帶隙特性研究[J]. 祁鵬山,杜軍,姜久龍,董亞科,張佳龍. 聲學技術. 2016(04)
[5]基于聲子晶體理論的艦船液壓管路支承用隔振器軸向振動帶隙特性研究[J]. 魏振東,李寶仁,杜經民,林磊,譚發(fā)兵. 機械工程學報. 2016(15)
[6]基于自適應遺傳算法的隔振系統參數優(yōu)化計算[J]. 李曉芳,吳洪濤,丁力. 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 2016(06)
[7]雙局域共振機制聲子晶體帶隙特性研究[J]. 祁鵬山,杜軍,姜久龍,董亞科,張佳龍. 材料導報. 2016(10)
[8]浮筏及雙層隔振裝置隔振性能計算與分析[J]. 李增光. 噪聲與振動控制. 2015(06)
[9]船舶發(fā)動機隔振系統的隔振參數優(yōu)化[J]. 王瑞,朱漢華,張喜勝,陳志堅. 柴油機. 2015(06)
[10]一維準周期聲子晶體板中蘭姆波的禁帶特性分析[J]. 陳阿麗,郭鳳丹,汪越勝. 功能材料. 2015(19)
博士論文
[1]激光蘭姆波在(準)周期結構板中傳播特性的研究[D]. 丁紅星.南京理工大學 2014
[2]局域共振型結構的帶隙調控與減振降噪特性研究[D]. 肖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3]空間桁架浮筏聲學設計方法及降噪特性研究[D]. 張峰.中國艦船研究院 2012
[4]艙筏隔振系統聲學設計及優(yōu)化、控制[D]. 黃修長.上海交通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浮筏隔振系統的結構優(yōu)化研究[D]. 彭亮.中國艦船研究院 2015
[2]船舶柴油發(fā)電機組浮筏隔振系統建模及振動特性分析[D]. 劉小彬.大連海事大學 2013
[3]基于ANSYS和導納理論的浮筏隔振系統減振特性研究[D]. 宋利飛.武漢理工大學 2013
[4]基于遺傳算法的隔振系統參數優(yōu)化計算分析[D]. 薛峰.江蘇科技大學 2011
[5]一維準周期體系的熱傳導性質[D]. 崔麥玲.中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115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301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