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光伏特性的船舶姿態(tài)優(yōu)化控制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U664.82
【圖文】:
船的外型如圖1.1。這種船舶的船長等于11.8m ,船寬等于 3.6m ,標準載客人數(shù)為 30 人,其配置了 3.6kW太陽能電池板,能夠?qū)㈦娔艽鎯ζ饋。除此之外,船的動力部分應用新型的脈寬調(diào)制技術(shù)進行無級調(diào)速,游船的速度可提升至4.32kn。圖 1.1 頤和園“桑普號”太陽能船2007 年底,我們國家沈陽一家名為泰克太陽能應用的公司開發(fā)了新型的太陽能供能的船舶,并將其命名為“001”號,船長等于6.2m,寬1.9m
亞洲最大太陽能船隊—“太陽能愛之船 2”號研發(fā)成功,其外型見圖1.2。船舶長度等于13m ,并應用較為特殊的雙體船設計,可以搭載的人數(shù)為 36 人,船上總共裝配了6 組蓄電池,各組容量等于48V 、90Ah,蓄電量能夠提升至26kWh。除此之外,船上總共配置了 2 個20kW 交流馬達,總動力大概為38kW ,航速極限值可提升至9kn
圖 1.2 臺灣高雄“ 太陽能愛之船2 ”號年 6 月,著名的太陽能船舶“尚德國盛”號第一次航行,而且被作展館”。船舶長度等于31.85m,寬度等于9.8m,寬度等于7m ,,其外型見圖 1.3。這艘船舶是我們國家首艘將太陽能、柴油機電的船舶。如果日照條件存在區(qū)別,那么船體運行所需的的動力組之間實現(xiàn)自動調(diào)配,時速能夠提升至8.1kn,減少的電力消耗超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臧睿;劉延龍;;改進的布谷鳥算法及相應罰函數(shù)法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5年07期
2 阮苗鋒;宋立忠;田英俊;;約束條件下的舵鰭聯(lián)合減搖控制研究[J];計算技術(shù)與自動化;2014年02期
3 孫宏放;彭秀艷;王金朋;王禹;;船舶航向反步自適應控制[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4 秦敬玉;孫成帥;谷廷坤;;組件質(zhì)量波動對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出特性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年06期
5 劉彥文;苗秋妍;劉勝;高振國;;舵/鰭聯(lián)合減搖的H_∞控制方法[J];控制工程;2010年05期
6 張顯庫;李紀端;;Research on the Distance of the Active Sonar under the Effects of the Thermocline[J];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2010年02期
7 王新屏;張顯庫;;具有航向保持非線性的舵鰭非線性魯棒控制[J];系統(tǒng)工程與電子技術(shù);2008年08期
8 金鴻章;羅延明;張曉飛;肖真;;零航速減搖鰭電動伺服系統(tǒng)驅(qū)動功率研究[J];中國造船;2008年02期
9 劉勝;方亮;于萍;;船舶舵/鰭聯(lián)合減搖魯棒控制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7年10期
10 張顯庫;楊鹽生;郭晨;;舵鰭聯(lián)合減搖的魯棒控制系統(tǒng)[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任洪瑩;風翼助航船舶主動力裝置特性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2 趙東;中國太陽能長期變化及計算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3 翟載騰;任意條件下光伏陣列的輸出性能預測[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8年
4 陳放;鰭水動力應用及鰭和水艙綜合減搖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少英;基于能量優(yōu)化舵鰭聯(lián)合減搖系統(tǒng)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年
2 李棟良;船舶舵/鰭聯(lián)合減搖的魯棒控制系統(tǒng)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3 吳靜;基于Backstepping的欠驅(qū)動船舶運動鎮(zhèn)定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4 金曉東;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在分布式發(fā)電中的應用[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926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279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