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基多孔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基多孔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介電常數(shù) 聚酰亞胺 多孔 層間絕緣材料
【摘要】:隨著微電子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對層間絕緣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酰亞胺因其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和較低的介電常數(shù)被廣泛應用于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層間絕緣材料。本文主要對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進行了綜述,著重介紹了籠型倍半硅氧烷(POSS)、多孔SiO_2、蒙脫石、多金屬氧酸鹽(POMs)、石墨烯衍生物的引入在降低聚酰亞胺介電常數(shù)方面的應用,并對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的發(fā)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
【關鍵詞】: 介電常數(shù) 聚酰亞胺 多孔 層間絕緣材料
【分類號】:TB33
【正文快照】: 1引言在集成電路工藝中,二氧化硅(SiO2)材料因其極好的熱穩(wěn)定性和低吸濕性一直是金屬互聯(lián)線路間使用的主要層間絕緣材料[1]。然而,隨著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ULSI)的不斷發(fā)展,要求芯片的尺寸越來越小,芯片中信號傳輸?shù)难舆t時間也相應增加,這種延遲時間與金屬層間絕緣材料的介電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何志巍;;低介電常數(shù)硅基薄膜后處理的研究進展[J];絕緣材料;2010年03期
2 黃偉平;曾鈁;趙建青;吳水珠;李樹輝;;低介電常數(shù)高分子材料[J];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08年02期
3 譚麟;趙建青;曾鈁;劉述梅;;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制備的研究進展[J];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4 丁士進,張衛(wèi),王鵬飛,張劍云,劉志杰,王季陶;低介電常數(shù)含氟氧化硅薄膜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05期
5 胡一帆;章瑛;付丹蓉;;低介電常數(shù)甲基倍半硅氧烷多孔膜的制備及表征[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6 閆繼紅;寧兆元;;低介電常數(shù)材料和氟化非晶碳薄膜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5年06期
7 王娟,張長瑞,馮堅;實驗條件對納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性能的影響[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衛(wèi);王鵬飛;張慶全;丁士進;王季陶;;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淀積新型低介電常數(shù)SiCOF介質薄膜[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劉曉麗;楊海霞;楊士勇;;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L:高性能樹脂[C];2013年
3 葉超;寧兆元;王婷婷;俞笑竹;;DMCPS電子回旋共振等離子體沉積SiCOH低介電常數(shù)薄膜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馮堅;張長瑞;王娟;楊大祥;;低介電常數(shù)納米多孔氧化硅薄膜[A];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論文集(下卷)[C];2003年
5 王娟;張長瑞;馮堅;;低介電常數(shù)納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備研究[A];全國第三屆溶膠—凝膠科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楊揚;趙超越;陳橋;吳剛;;具有“三明治”結構的超低介電膜[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國權;多孔低介電常數(shù)氧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備[D];浙江大學;2008年
2 賈紅娟;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薄膜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3 章瑛;多孔低介電常數(shù)甲基硅倍半氧烷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付爽;多孔SiCOH低介電常數(shù)材料薄膜的制備與性能表征[D];復旦大學;2011年
5 劉德才;溶膠凝膠法制備耐高溫多孔低介電常數(shù)材料與性能測試[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826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68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