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頂板次生離層水周期突水致災過程模擬
本文關鍵詞:煤層頂板次生離層水周期突水致災過程模擬,,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為了提高煤層頂板離層水害防治效果,分析了離層水害的動態(tài)周期性特征。根據關鍵層理論,推導出主采煤層覆巖中產生離層的判別式,采用計算機數值模擬手段,模擬了離層形成過程,總結了頂板次生離層水害的周期性特征。研究表明:離層是由于主采煤層的覆巖力學性質差異較大,當煤層開采致使覆巖產生不協(xié)調一致的彎曲下沉而產生。隨著工作面的推進,離層形成后持續(xù)發(fā)育至極值,當上方有充水水源時,則形成離層水。此時,若導水裂隙帶發(fā)育高度凸躍發(fā)展導通離層水體時,該離層水將潰入井下造成離層水害。然后離層逐漸壓實萎縮,水體流失殆盡。隨著煤層頂板周期性破斷,離層水害周期性發(fā)生。離層動態(tài)周期出現的規(guī)模各不相同,其中以第1次出現的離層空間規(guī)模為最大,對應的離層次生水害亦最大。研究區(qū)工作面每推進100 m,離層水害動態(tài)發(fā)生1次。
【作者單位】: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huán)境學院;西安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
【關鍵詞】: 頂板離層水 次生災害 周期性 數值模擬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272388)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新教師類基金資助項目(20116121120005)
【分類號】:TD745
【正文快照】: 我國煤礦水害頻發(fā),尤其是在沒有較強含水層的條件下出現的頂板潰水致災防治難度更大,如神華寧煤集團紅柳煤礦1121工作面7個月只推進了186 m,卻經歷了4次集中涌水,最大涌水量高達3 000 m3/h,礦井充水水源主要來自富水性弱的頂板侏羅系直羅組底部粗砂巖裂隙孔隙含水層。銅川焦坪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喬偉;黃陽;袁中幫;郭偉;周丹坤;;巨厚煤層綜放開采頂板離層水形成機制及防治方法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10期
2 徐德金;邵德盛;聶建偉;陳海軍;;重復采動影響下采場堅硬覆巖離層水涌水致災機制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13年23期
3 喬偉;李文平;孫如華;李小琴;胡戈;;煤礦特大動力突水動力沖破帶形成機理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11期
4 王經明;喻道慧;;煤層頂板次生離層水害成因的模擬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5 朱衛(wèi)兵;王曉振;孔翔;劉文濤;;覆巖離層區(qū)積水引發(fā)的采場突水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6 王爭鳴;王經明;;新集礦區(qū)推覆體下采煤離層水的成因與防治[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8年03期
7 程新明;趙團芝;李小琴;李成明;孫如華;;離層積水存在的礦井工作面涌水量預計[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7年04期
8 李忠凱;胡杰;;工作面頂板動態(tài)離層水治理研究[J];中國煤田地質;2007年02期
9 張建全,廖國華;覆巖離層產生的機理及離層計算方法的探討[J];地下空間;2001年S1期
10 張建全,廖國華,黃在文,馮恩杰,劉青洲;綜放開采條件下覆巖離層動態(tài)發(fā)育規(guī)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來興平;崔峰;曹建濤;呂兆海;康延雷;;三軟煤層綜放工作面覆巖垮落及裂隙導水特征分析[J];煤炭學報;2017年01期
2 王海軍;;永隴礦區(qū)LYL井田2號煤層頂板沉積環(huán)境及其穩(wěn)定性評價[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6年06期
3 孫學陽;劉自強;杜榮軍;何拓平;朱慶偉;夏文海;;煤層頂板次生離層水周期突水致災過程模擬[J];煤炭學報;2016年S2期
4 張鑫;喬偉;雷利劍;曾凡盛;張輝;王揚州;;綜放開采覆巖離層形成機理[J];煤炭學報;2016年S2期
5 呂廣羅;李文平;黃陽;張勇;田剛軍;肖荃澤;呂品田;;綜放開采煤層頂板離層積水涌突特征及防治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煤炭地質;2016年11期
6 李新鳳;白錦琳;;濟寧三號煤礦采場頂板離層水對生產的影響[J];煤礦開采;2016年05期
7 呂玉廣;齊東合;;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新上海一號煤礦111084工作面突水原因與機理[J];中國煤炭地質;2016年09期
8 張艷博;于光遠;劉祥鑫;田寶柱;梁鵬;張超;;多場前兆信息辨識粉砂巖巷道突水模擬實驗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6年05期
9 方杰;徐會軍;曹志國;李鵬;;軟弱覆巖下厚煤層綜放開采導水斷裂帶高度計算[J];煤炭科學技術;2016年08期
10 方剛;靳德武;;銅川玉華煤礦頂板離層水突水機理與防治[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吉平;李學華;;工作面頂板離層水積水量預測及探放方案[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2 劉心廣;王秀蓮;李小琴;;濟寧二號煤礦覆巖離層積水誘發(fā)異常涌水分析[J];山東煤炭科技;2011年06期
3 喬偉;李文平;孫如華;李小琴;胡戈;;煤礦特大動力突水動力沖破帶形成機理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11期
4 喬偉;李文平;李小琴;;采場頂板離層水“靜水壓涌突水”機理及防治[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5 胡東祥;;濟寧煤田巨厚覆巖離層突水機理初探[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0年01期
6 王經明;喻道慧;;煤層頂板次生離層水害成因的模擬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7 施龍青;于小鴿;魏久傳;郭建斌;翟培合;李敬法;李功強;;華豐井田4煤層頂板礫巖水突出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8 李吳波;吳鵬;王現金;趙忠宜;;緩傾斜地層頂板離層水對綜采工作面的危害及防治探討[J];中國煤炭地質;2009年10期
9 李鳳榮;陳真富;王和志;;煤層頂板離層水體分布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探討[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10 趙團芝;李文平;李小琴;孫如華;鄭志軍;;疊加開采應力及覆巖離層動態(tài)變化數值模擬[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9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德深,范學理,劉文生,孫慶宏,王世平;地質采礦因素對離層分布規(guī)律的影響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2期
2 梁啟敬;王寧;劉文武;;地質采礦因素對離層分布規(guī)律的影響解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年06期
3 劉慶;安里千;毛靈濤;魏峰;;一種基于光柵計量原理的離層位移測量技術[J];煤炭科技;2007年03期
4 徐乃忠,馬偉民,凌紅;離層注漿減沉優(yōu)化設計原則[J];煤礦設計;1998年08期
5 郭增長,王金莊;離層注漿減沉效果的評價方法及誤差分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6 安智海;武龍飛;;巷道頂板離層方式及主要影響因素[J];煤炭科技;2008年01期
7 郝延錦,吳立新,胡金星;采動過程中離層出現的機理研究[J];煤炭技術;1999年06期
8 章偉;鄭進鳳;于廣明;徐園園;張春會;;覆巖離層形成的力學判據研究[J];巖土力學;2006年S1期
9 張華興,王建學,魏遵義,陳增科;離層帶注漿的實踐與認識[J];煤炭科學技術;2000年09期
10 姚精明,竇林名;采礦振動法在巷道頂板離層中的應用[J];江蘇煤炭;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娜;劉曉文;;無線通信離層監(jiān)測系統(tǒng)[A];第十三屆全國煤礦自動化學術年會、中國煤炭學會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陸庭侃;劉玉洲;于海勇;;采區(qū)準備巷道層狀復合頂板的離層和機理[A];第九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高延法;張慶松;牛學良;謝興華;;巖層離層規(guī)律的計算機仿真與多層位注漿減沉技術研究[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4 張華興;;離層注漿技術現狀及存在問題[A];第六屆全國礦山測量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小琴;堅硬覆巖下重復采動離層水涌突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周飛飛;口孜東礦11-2煤頂板離層實測及層間離層分離[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2 曹恒將;考慮動載的巷道頂板離層及控制的FLAC3D模擬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超;番茄無離層基因的分子標記研究及種質資源的篩選[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煤層頂板次生離層水周期突水致災過程模擬,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79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47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