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煤礦瓦斯地質規(guī)律與瓦斯預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9 16:23
瓦斯是地質作用的產物。現(xiàn)今煤層瓦斯的賦存狀態(tài)是含煤地層經受復雜地質歷史演化作用的結果,受著瓦斯生成、運移、保存條件等綜合地質作用的控制。掌握礦井瓦斯賦存分布規(guī)律,在預防瓦斯事故的發(fā)生,保證實現(xiàn)煤礦的安生生產的同時,有利于煤層氣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本論文運用區(qū)域地質演化理論和構造逐級控制理論,對貴州省織納礦區(qū)安順煤礦M8、M9煤層的瓦斯賦存規(guī)律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搞清構造對瓦斯賦存的控制作用,首先對貴州省的構造演化史和聚煤特征進行了研究,分析貴州地質構造情況對瓦斯的影響和控制。研究了織納礦區(qū)構造演化及煤儲存地質演化史對瓦斯生成、儲存和運移的影響。對織納礦區(qū)所受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的聯(lián)合控制對瓦斯賦存特征進行了分析。最后結合礦井現(xiàn)場實測的瓦斯含量、瓦斯壓力數(shù)據(jù),分析安順煤礦不同地質因素對瓦斯的影響,運用數(shù)學回歸法預測礦井瓦斯含量分布規(guī)律;運用分源預測法對回采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進行了預測。通過對M8、M9煤層瓦斯實測壓力和突出預測參數(shù)進行分析,得出了安順煤礦M8、M9
【文章來源】: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緒論
1.1 選題依據(jù)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內容及思路
1.4 研究技術路線
2 礦井概況
2.1 交通位置
2.2 井型、生產能力、開拓方式及煤層
2.3 水文地質特征
2.4 井田地質構造及分布特征
2.5 構造煤分布特征
3 構造演化及控制特征研究
3.1 區(qū)域沉積演化史
3.2 區(qū)域構造演化及控制特征研究
3.3 礦區(qū)構造演化及控制特征研究
4 礦井瓦斯地質規(guī)律研究
4.1 斷層、褶皺構造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2 頂?shù)装鍘r性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3 埋藏深度和上覆基巖厚度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4 水文地質條件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5 瓦斯含量分布及預測研究
5 礦井瓦斯涌出量預測
5.1 礦井瓦斯涌出資料統(tǒng)計及分析
5.2 礦井瓦斯抽采資料統(tǒng)計及分析
5.3 分源預測法預測瓦斯涌出量
5.3.1 分源預測法簡介及參數(shù)取值
5.3.2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預測
6 煤與瓦斯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
6.1 《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鑒定規(guī)范》判定方法
6.2 《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guī)定》判定方法
6.3 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預測參數(shù)
6.4 單項指標法判定煤層突出危險性
6.5 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
6.5.1 煤層瓦斯壓力分布規(guī)律
6.5.2 煤層瓦斯含量分布規(guī)律
6.5.3 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結果
7 結論
7.1 結論
7.2 論文創(chuàng)新點
7.3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揚子準地臺西北邊緣地區(qū)地殼穩(wěn)定性問題[J]. 何耀燦. 山地學報. 2009(04)
[2]四川省地質構造演化簡述[J]. 趙友年,陳斌. 四川地質學報. 2009(S2)
[3]揚子準地臺西緣寶鼎斷陷盆地層序格架下古地理演化與聚煤作用[J]. 魯靜,邵龍義,魏克敏,蘇時才,冉隆明,孫應珠,陳江峰,于曉輝. 煤炭學報. 2009(04)
[4]煤階對煤吸附能力影響的微觀機理研究[J]. 降文萍. 中國煤層氣. 2009(02)
[5]黔西北埡都地區(qū)逆沖推覆構造基本特征分析[J]. 王新梅,劉正賢. 貴州地質. 2008(02)
[6]煤層瓦斯吸附能力實驗研究[J]. 張曉靜,溫百根,趙耀江.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 2008(S1)
[7]黔北煤田的地質特點及采取對策[J]. 肖永洲,李作明,管志召,劉殿元,張冰,施鳳剛,趙曰林,于建鴻. 煤炭科學技術. 2008(03)
[8]煤對甲烷吸附能力的影響因素[J]. 田永東,李寧.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2007(02)
[9]構造煤結構與瓦斯突出[J]. 張玉貴,張子敏,曹運興. 煤炭學報. 2007(03)
[10]地質因素對瓦斯賦存和運移的影響[J]. 單士平. 甘肅科技. 2006(06)
博士論文
[1]陷落柱活化導水機理研究[D]. 許進鵬.山東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79048
【文章來源】: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緒論
1.1 選題依據(jù)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內容及思路
1.4 研究技術路線
2 礦井概況
2.1 交通位置
2.2 井型、生產能力、開拓方式及煤層
2.3 水文地質特征
2.4 井田地質構造及分布特征
2.5 構造煤分布特征
3 構造演化及控制特征研究
3.1 區(qū)域沉積演化史
3.2 區(qū)域構造演化及控制特征研究
3.3 礦區(qū)構造演化及控制特征研究
4 礦井瓦斯地質規(guī)律研究
4.1 斷層、褶皺構造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2 頂?shù)装鍘r性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3 埋藏深度和上覆基巖厚度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4 水文地質條件對瓦斯賦存的影響
4.5 瓦斯含量分布及預測研究
5 礦井瓦斯涌出量預測
5.1 礦井瓦斯涌出資料統(tǒng)計及分析
5.2 礦井瓦斯抽采資料統(tǒng)計及分析
5.3 分源預測法預測瓦斯涌出量
5.3.1 分源預測法簡介及參數(shù)取值
5.3.2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預測
6 煤與瓦斯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
6.1 《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鑒定規(guī)范》判定方法
6.2 《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guī)定》判定方法
6.3 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預測參數(shù)
6.4 單項指標法判定煤層突出危險性
6.5 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
6.5.1 煤層瓦斯壓力分布規(guī)律
6.5.2 煤層瓦斯含量分布規(guī)律
6.5.3 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結果
7 結論
7.1 結論
7.2 論文創(chuàng)新點
7.3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揚子準地臺西北邊緣地區(qū)地殼穩(wěn)定性問題[J]. 何耀燦. 山地學報. 2009(04)
[2]四川省地質構造演化簡述[J]. 趙友年,陳斌. 四川地質學報. 2009(S2)
[3]揚子準地臺西緣寶鼎斷陷盆地層序格架下古地理演化與聚煤作用[J]. 魯靜,邵龍義,魏克敏,蘇時才,冉隆明,孫應珠,陳江峰,于曉輝. 煤炭學報. 2009(04)
[4]煤階對煤吸附能力影響的微觀機理研究[J]. 降文萍. 中國煤層氣. 2009(02)
[5]黔西北埡都地區(qū)逆沖推覆構造基本特征分析[J]. 王新梅,劉正賢. 貴州地質. 2008(02)
[6]煤層瓦斯吸附能力實驗研究[J]. 張曉靜,溫百根,趙耀江.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 2008(S1)
[7]黔北煤田的地質特點及采取對策[J]. 肖永洲,李作明,管志召,劉殿元,張冰,施鳳剛,趙曰林,于建鴻. 煤炭科學技術. 2008(03)
[8]煤對甲烷吸附能力的影響因素[J]. 田永東,李寧.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2007(02)
[9]構造煤結構與瓦斯突出[J]. 張玉貴,張子敏,曹運興. 煤炭學報. 2007(03)
[10]地質因素對瓦斯賦存和運移的影響[J]. 單士平. 甘肅科技. 2006(06)
博士論文
[1]陷落柱活化導水機理研究[D]. 許進鵬.山東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790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357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