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壓下切槽煤體卸壓增透應力損傷演化模擬分析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物理相似模擬和顆粒流PFC數值模擬方法,模擬分析了圍壓下切槽煤體的應力、損傷演化過程,直接論證了切槽煤體應力嘗裂隙場的分布特征,以客觀揭示水力割縫、沖孔煤層的應力損傷。1切槽煤層損傷演化的物理模擬1.1相似模型設計相似模擬試驗是以相似理論為基礎的模型試驗技術,是一種用于對理論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的有效手段[18]。由于裂隙擴展在實際中監(jiān)測很困難,試驗中通過監(jiān)測煤體中的應力演化與數值模擬相結合進行分析。古漢山礦1603工作面二1煤層埋深約400m,煤層厚度約5m,相似模擬模型設計如圖1所示。模型中分別設計大切槽、中等切槽和小切槽3種,3種切槽的長度×寬度均為400mm×100mm,切槽的厚度分別為60、40和20mm;每種切槽均設計2條,通過預先在設計位置埋設長方形鋼盒子實現(xiàn),試驗時將鋼盒抽出后形成切槽,相鄰切槽的兩端距離均為100mm。采用動靜態(tài)應變儀監(jiān)測預埋的土壓力盒傳感器監(jiān)測應力變化,土壓力盒主要布置于切槽之間和切槽上下方,包括煤層與頂底板交界處,具體尺寸設計如圖1所示。X-2型土壓力傳感器;2—預制切槽;B、M、U為傳感器編號圖1煤層內切槽相似模擬模型設計ig.1Simulationmodeldesignofcoalseamslotting模型五面受限制,通過模型上方液壓油缸加載應力。煤層、頂底板巖層的相似材料容重與實際巖體的比為1∶10,幾何相似比按1∶10設計,由相似第一定律式可知,應力相似比為1∶100。液壓油缸壓力σ0與壓板壓力σz的關系見式(1):σz=πr2σ0/a2(1)式中:r為油缸半徑;a為正方形加載壓板邊長。根據經驗公式σ=γH,γ為容重,在煤層埋深H約400m時,地應力約為10MPa,即相似模擬中的σz為0.1MPa。根據加載油缸的半徑為6mm,壓板邊長為46mm,可以推算油缸壓力
文內圖片:
圖片說明: 2015年第12期煤炭科學技術第43卷1450kg/m3,球-球接觸模量為0.8GPa,顆粒剛度比為1.0,顆粒間摩擦因數為0.5。顆粒與顆粒之間采用平行粘接,煤層內的顆粒粘接模量為0.8GPa,法向與切向應力均值均為4MPa,法向與切向應力標準偏差均為0.01MPa。頂底板巖層的參數設置相同,其粘接強度是煤層的5倍。為了模擬圍壓限制條件,對模型的四面墻設置限制條件,模型的顆粒分布如圖3a所示;在煤體中按照圖3b所示的布置方式挖槽,并進行模型初始平衡。為了記錄切槽周圍煤體的損傷變化,設計直徑為100mm的損傷參數考察單元體,如圖3b所示。數值計算中在豎直方向上按一恒定速度進行加載,模型的側墻采用伺服控制,保持恒定的圍壓條件。數值計算步長為15萬步,分別對8萬、12萬和15萬步的模型粒子結構,顆粒接觸力、裂紋分布進行記錄,并對每個單元體內的參數進行記錄。PFC中定義了描述顆粒間相互接觸情況的配位數,計算中可以通過記錄單元體配位數的變化分析煤體損傷破壞的程度。圖3顆粒流模型及切槽分布Fig.3Particleflowmodelandslotsdistribution2.2煤層損傷演化分析模型粒子結構、應力和裂隙分布如圖4所示,隨著加載步長的增大,大切槽周圍先發(fā)生變形位移,顆粒向槽中運移填充,,切槽周圍煤體變形顯現(xiàn),切槽空間縮小;模型中小切槽和中等切槽區(qū)域應力顯現(xiàn),相鄰切槽間應力集中顯著,隨著計算步長增大,大切槽和中等切槽區(qū)域應力降低,而小切槽區(qū)域應力集中一直很大;相鄰切槽間煤體的裂紋發(fā)育,應力加載初期,大切槽和中等切槽區(qū)域裂紋發(fā)育,隨著加載時長增加,大切槽周圍裂紋擴展不顯著,但張拉破裂明顯增多,中等切槽周圍裂紋增多,以剪破裂為主,小切槽周圍裂紋增多并向頂底板擴展,切槽邊界煤體裂紋發(fā)育顯著。小切槽周圍A、B單
【作者單位】: 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煤炭資源高效開采和潔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中國礦業(yè)大學安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資助項目(2011CB201206)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助項目(2011ZX05040-001,2011ZX05063-00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51444006)
【分類號】:TD712.6;TD3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沈春明;林柏泉;吳海進;;高壓水射流割縫及其對煤體透氣性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1年12期
2 蘇現(xiàn)波;劉曉;馬保安;裴剛;馮文軍;;瓦斯抽采鉆孔修復增透技術與裝備[J];煤炭科學技術;2014年06期
3 許江;彭守建;劉東;張超林;;煤層氣抽采過程中煤儲層參數動態(tài)響應物理模擬[J];煤炭科學技術;2014年06期
4 楊棟,趙陽升,胡耀青,常宗旭;三維應力作用下單一裂縫中氣體滲流規(guī)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偉;王洪輝;王克杰;單鈺銘;;斷層物理模擬實驗及其在河南新莊油田斷層封閉性評價中的應用[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2 盧義玉;黃辰;賈亞杰;尤yN;湯積仁;;近距離煤層群水射流割縫卸壓石門快速揭煤技術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3 徐景德;楊鑫;賴芳芳;韓春晶;朱正憲;;國內煤礦瓦斯強化抽采增透技術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4年04期
4 李桂波;馮增朝;王彥琪;郭紅強;上官禾林;;高瓦斯低透氣性煤層不同瓦斯抽采方式的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年05期
5 馮立杰;王延鋒;岳俊舉;王金鳳;;IDE技術創(chuàng)新方法在煤層氣開采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yè)技術經濟;2015年11期
6 張文勇;張林華;;高壓水射流煤巖鉆進機理及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煤礦安全;2010年06期
7 楊新樂;張永利;陳偉雄;;固液兩相射流噴嘴外沖擊流場的數值模擬[J];煤礦機械;2008年08期
8 林柏泉;張其智;沈春明;楊威;;鉆孔割縫網絡化增透機制及其在底板穿層鉆孔瓦斯抽采中的應用[J];煤炭學報;2012年09期
9 陳向軍;程遠平;王林;;水分對不同煤階煤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響[J];煤炭科學技術;2012年12期
10 陳向軍;程遠平;王林;;外加水分對煤中瓦斯解吸抑制作用試驗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林海飛;綜放開采覆巖裂隙演化與卸壓瓦斯運移規(guī)律及工程應用[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2 王鳳林;礦區(qū)煤層氣綜合開采模式判識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3 華明國;采動裂隙場演化與瓦斯運移規(guī)律研究及其工程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4 付江偉;井下水力壓裂煤層應力場與瓦斯流場模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5 劉星光;含瓦斯煤變形破壞特征及滲透行為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6 陳向軍;外加水分對煤的瓦斯解吸動力學特性影響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7 黃峰;真空管井降水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8 洛鋒;基于采場應力—裂隙時空差異性的煤巖體瓦斯運移規(guī)律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少龍;上保護層開采條件下瓦斯?jié)B流規(guī)律實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2 孫艷南;采空區(qū)圍巖空隙結構與瓦斯流動規(guī)律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年
3 賈亞杰;煤巷條帶穿層割縫鉆孔布置優(yōu)化及應用[D];重慶大學;2013年
4 孟江;水射流割縫防突設備纏繞系統(tǒng)動力學及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5 姜廣輝;裂隙氣液兩相滲流特性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6 林然;縫洞型碳酸鹽巖儲層流動規(guī)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厚成;蔣仲安;韓云龍;;順煤層鉆孔抽放瓦斯數值模擬與應用[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11期
2 王建鈞;曹凈;劉海明;;水平定向鉆孔穩(wěn)定性因素分析[J];地質裝備;2009年02期
3 李宗翔;回采采空區(qū)上隅角瓦斯抽放的數值模擬與參數確定[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2年01期
4 王路珍;杜春志;卜萬奎;柳紅燕;;煤層鉆孔孔壁瓦斯涌出的數值模擬[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6期
5 張春會;于永江;趙全勝;;煤巖瓦斯抽放固結數學模型及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6 郭培紅;李海霞;朱建安;;煤層鉆孔瓦斯抽放數值模擬[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S1期
7 趙陽升,楊棟,鄭少河,胡耀青;三維應力作用下巖石裂縫水滲流物性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1999年01期
8 付建華;程遠平;;中國煤礦煤與瓦斯突出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7年03期
9 王振;梁運培;金洪偉;;防突鉆孔失穩(wěn)的力學條件分析[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10 唐世斌,楊天鴻,徐濤,唐春安,石必明,余啟香;遠程卸壓瓦斯抽放數值模擬[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海進;高瓦斯低透氣性煤層卸壓增透理論與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新生,徐立杰,康玉玲;軸向切槽進給裝置[J];機械制造;2001年09期
2 張鳳杰;可調自動切槽刀[J];機械工人.冷加工;2004年10期
3 ;改進切槽的方法[J];機床與工具;1956年08期
4 王玉國;切槽輔具的應用[J];組合機床;1982年07期
5 馬文陡;王啟江;;斜面式切槽刀[J];液壓工業(yè);1985年04期
6 陳益蔚;經圣寶;;切槽炮孔切槽參數的研究[J];爆破器材;1991年01期
7 武國棟;組合式切槽刀[J];機械工人.冷加工;1994年10期
8 宋金山;切槽方法綜述與發(fā)展[J];石材;1995年01期
9 賈曉鳴,于得軍;切槽刀的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J];機械工人.冷加工;1995年06期
10 陳樂光;半自動臥式專用切槽機設計[J];機械;199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嬋玉;;可轉位切槽刀排[A];中國職協(xié)2013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3年
2 陳益蔚;;切槽炮孔開裂載荷的確定[A];第四屆全國巖石破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3 杜云貴;張志呈;;圓形炮孔切槽后對巖石破壞方向控制作用的力學分析[A];第四屆全國巖石破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春平;切槽定向斷裂控制爆破機理的動光彈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6年
2 楊剛剛;YD4140型切槽機轉子的動平衡及仿真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5年
3 徐靈彬;切槽爆破對地表建筑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141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51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