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瓦斯煤體受載破壞的電位信號灰色突變特征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face potential test system of gas bearing coal under load damage, the change law of potential signal and its grey mut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gas pressur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of gas-bearing coal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load and gas, and the erosion of high-pressure gas promotes the destruction of coal body and causes higher potential signal. Because when the coal sample is damaged by load, the high pressure gas will wedge into the new crack, accelerate the coal body to destroy, thus produce the higher potential intensity, and the potential intensity produced by the coal body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gas pressure filled in. In this paper, the potential signal of gas bearing coal and the grey catastrophe model of load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law of potential and load mutation of coal containing gas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grey catastrophe discriminant of potential and load can reflect the damage accumulation, damage criticality and instability failure of coal samples in the process of gas bearing coal failu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grey mutation of potential signal has obvious precursory characteristics to the destruction of gas-bearing coal.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安全工程學院;煤礦瓦斯與火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北科技學院;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2BAK04B07,2012BAK09B01)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資助項目(113031A)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4ZDPY23,2014XT02)
【分類號】:TD7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恩元,何學秋;煤巖變形破裂電磁輻射的實驗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0年01期
2 郝錦綺,劉力強,龍海麗,馬勝利,郭子祺,錢書清,周建國;雙軸壓力下巖樣自電位變化實驗的新結果[J];地球物理學報;2004年03期
3 徐曾和,徐小荷,,唐春安;堅硬頂板下煤柱巖爆的尖點突變理論分析[J];煤炭學報;1995年05期
4 梁冰,章夢濤,潘一山,王來貴;煤和瓦斯突出的固流耦合失穩(wěn)理論[J];煤炭學報;1995年05期
5 周動;馮增朝;趙東;王潞;王雪龍;;煤吸附瓦斯細觀特性研究[J];煤炭學報;2015年01期
6 紀洪廣,賈立宏,李造鼎;聲發(fā)射參數(shù)的灰色尖點突變模型及其在混凝土斷裂分析中的應用[J];聲學學報;1996年06期
7 趙揚鋒;潘一山;劉玉春;羅浩;;單軸壓縮條件下煤樣電荷感應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8 傅鶴林,桑玉發(fā);采場冒頂?shù)穆暟l(fā)射預測預報[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6年02期
9 王凱,俞啟香;煤與瓦斯突出起動過程的突變理論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海利;朱谷昌;張普斌;夏正清;;灰色系統(tǒng)在賽什塘銅礦區(qū)Cu品位預測方面的應用[J];四川有色金屬;2009年02期
2 曹平;朱寶龍;陳強;;基于突變理論的土質邊坡非線性演化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6期
3 胡建平;劉亞蓮;周翠英;;土石壩失穩(wěn)的尖點突變模型與臨界條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5期
4 吳新民;張靜平;;化學專業(yè)學生實驗能力與就業(yè)能力關聯(lián)度分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5 楊攀;張宇;;灰色控制系統(tǒng)理論在火災預測中的應用[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6 周斌;對前后數(shù)據(jù)進行融合處理的灰色雙重建模測法[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陳華友,吳濤,許義生;灰關聯(lián)空間與灰關聯(lián)度計算的改進[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8 魏中俊;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銷售趨勢的灰色系統(tǒng)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3期
9 龔蓬,陳效軍;計算機實時控制動態(tài)測量異常值的灰色系統(tǒng)方法[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10 蘇利軍;;深部煤層瓦斯賦存規(guī)律及鉆孔抽采有效半徑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新良;羅文柯;劉壽蘭;陳小輝;;順層長鉆孔抽采瓦斯抽采半徑數(shù)值法與鉆孔負壓法的對比分析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梁冰;陳天宇;孫維吉;;復雜地質條件煤層氣藏井間干擾對井網(wǎng)布置的影響[A];滲流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第十一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3 常先隱;;遠距離下保護層開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荊浩;趙希男;;改進的多層次灰色綜合評價法在科技中小企業(yè)成長能力評價中的應用[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陳晨;陳杰;張娟;;網(wǎng)絡化天基信息系統(tǒng)的連續(xù)性效能評估[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劉長生;;旅游產業(yè)國際化對我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不同省份的面板數(shù)據(jù)分析[A];中國旅游評論2011[C];2011年
7 丁繼輝;麻玉鵬;宇云飛;;固—流兩相介質耦合失穩(wěn)問題的非線性數(shù)值模擬[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1年
8 丁繼輝;麻玉鵬;宇云飛;;固流多相介質耦合失穩(wěn)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2年
9 羌培;周文波;;利用橢圓臍點突變模型預測盾構隧道施工期地面過大沉降[A];2010’力學與工程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廖海斌;王宏勇;;基于灰色理論的人臉圖像特征融合識別[A];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進展——第三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風清;煤與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預測指標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宏民;井下注氣驅替煤層甲烷機理及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袁東升;近距離保護層開采多場演化及安全巖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紹杰;深部條帶煤柱長期穩(wěn)定性基礎實驗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5 戚增坤;突變控制機制及其在船舶非線性橫搖運動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母麗華;煤礦安全預警系統(tǒng)的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趙琪;我國國有企業(yè)人力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彭曉華;遼寧礦區(qū)煤層氣開采滲流規(guī)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9 趙揚鋒;煤巖變形破裂電荷感應規(guī)律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10 曲建軍;基于提速線路TQI的軌道不平順預測與輔助決策技術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洋;柳州市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彈性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郭柯;陶二井田瓦斯地質規(guī)律研究與瓦斯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曹衛(wèi)斌;五陽礦井瓦斯地質規(guī)律與瓦斯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趙萌;長虹井田瓦斯地質規(guī)律及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建偉;松軟煤層回采工作面前方煤體應力分布及位移變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永周;李子埡井田瓦斯賦存規(guī)律與突出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劉文伍;杉木樹礦井瓦斯地質規(guī)律及瓦斯預測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任子陽;陽泉無煙煤對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唐耀才;鶴壁礦區(qū)嚴重突出礦井始突瓦斯含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曉彬;新安井田瓦斯賦存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繼軍,趙國澤,詹艷,卓賢軍,湯吉,關華平,萬戰(zhàn)生;中國地震電磁現(xiàn)象的巖石實驗研究[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5年02期
2 徐為民,童蕪生,吳培稚;巖石破裂過程中電磁輻射的實驗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1985年02期
3 孫正江,王麗華,高宏;巖石標本破裂時的電磁輻射和光發(fā)射[J];地球物理學報;1986年05期
4 郭自強,周大莊,施行覺,馬福勝,席道瑛,程純杰,周志文;巖石破裂中的電子發(fā)射[J];地球物理學報;1988年05期
5 郭自強,尤峻漢,李高,施行覺;破裂巖石的電子發(fā)射與壓縮原子模型[J];地球物理學報;1989年02期
6 吳小平,施行覺,郭自強;花崗巖壓縮帶電的實驗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1990年02期
7 朱元清,羅祥麟,郭自強,趙志光,祝中偉;巖石破裂時電磁輻射的機理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1991年05期
8 郝錦綺,劉力強,龍海麗,馬勝利,郭子祺,錢書清,周建國;雙軸壓力下巖樣自電位變化實驗的新結果[J];地球物理學報;2004年03期
9 郭自強,劉斌;巖石破裂電磁輻射的頻率特性[J];地球物理學報;1995年02期
10 郭自強,郭子祺,錢書清,李世愚,劉曉紅,羅祥麟;巖石破裂中的電聲效應[J];地球物理學報;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忠輝;王恩元;謝紹東;許曉陽;;煤體瓦斯運移誘發(fā)電位信號的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0年09期
2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輝;吳浩江;鄭崇勛;閆相國;;虛擬神經元動作電位信號記錄儀[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1年
2 楊磊;周啟友;吳世艷;;黃楊樹干電位信號特征[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東;獼猴運動皮層中局部場電位信號的長期穩(wěn)定性及其同側運動解析[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鄭遠哲;中華蜜蜂觸角電位信號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高蕓;煤體受熱損傷過程的聲電效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3 胡俊海;水脅迫下植物電信號的測量及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580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25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