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熱條件下含瓦斯煤體吸附及滲透率模型分析
本文選題:煤體 + 注熱 ; 參考:《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2015年01期
【摘要】:為了分析煤層注熱對煤體瓦斯產(chǎn)出的影響效應,需要對注熱條件下煤體瓦斯吸附、解吸規(guī)律和煤體滲透率變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贚angmuir吸附模型和Warren-Root幾何模型等假設條件,結合彈性力學和滲流力學理論,建立了煤體瓦斯吸附及滲透模型并對其進行了分析,最終得出在注熱條件下,溫度和水分對煤體瓦斯吸附和滲透率的影響規(guī)律,為煤層注熱多場耦合模型的分析求解奠定了基礎。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al seam heat injection on coal gas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gas adsorption, desorption law and the change law of coal perme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t injection. Based on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model and the Warren-Root geometric model, the coal gas adsorption and the seepage mechanics theory are combined to establish the coal gas adsorption. The seepage model is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the gas adsorption and permeability i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t injection,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the multi field coupling model of coal injection and heat injection.
【作者單位】: 瓦斯災害監(jiān)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2013QN004)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cstc2012jj A90002,cstc2012jj A90003)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立項目(2014YBXM55)
【分類號】:TD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賈泉敏;孫海濤;江萬剛;郭恒;;煤層注熱相關理論和工藝研究的現(xiàn)狀及前瞻[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4年02期
2 葉建平,史保生,張春才;中國煤儲層滲透性及其主要影響因素[J];煤炭學報;1999年02期
3 劉浩;蔡記華;肖長波;王濟君;陳宇;;熱處理提高煤巖滲透率的機理[J];石油鉆采工藝;2012年04期
4 馮子軍;萬志軍;趙陽升;李根威;張源;王沖;朱南京;;高溫三軸應力下無煙煤、氣煤煤體滲透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5 楊新樂;張永利;李成全;李惟慷;;考慮溫度影響下煤層氣解吸滲流規(guī)律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8年12期
6 王魁軍;張興華;;中國煤礦瓦斯抽采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J];中國煤層氣;2006年01期
7 張曉東,秦勇,桑樹勛;煤儲層吸附特征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煤田地質;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麗萍;低滲透煤層氣開采的熱—流—固耦合作用機理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立東;趙永軍;蔡東梅;;煤儲層滲透率模擬——以沁水盆地太原組為例[J];斷塊油氣田;2007年01期
2 張雪芬;陸現(xiàn)彩;張林曄;劉慶;;頁巖氣的賦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質意義[J];地球科學進展;2010年06期
3 胡國藝;李謹;馬成華;李志生;張敏;周強;;沁水煤層氣田高階煤解吸氣碳同位素分餾特征及其意義[J];地學前緣;2007年06期
4 蔚遠江,楊起,劉大錳,黃文輝;我國煤層氣儲層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地質科技情報;2001年01期
5 傅雪海,秦勇,姜波,韋重韜;高煤級煤儲層煤層氣產(chǎn)能"瓶頸"問題研究[J];地質論評;2004年05期
6 陳振宏;王一兵;郭凱;孫欽平;張亞蒲;;高煤階煤層氣藏儲層應力敏感性研究[J];地質學報;2008年10期
7 孫維吉;梁冰;李輝;白云鵬;蓋迪;;吸附和長時間荷載作用煤滲透規(guī)律試驗[J];重慶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8 夏紅春;程遠平;柳繼平;;利用覆巖移動特性實現(xiàn)煤與瓦斯安全高效共采[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9 秦勇;中國煤層氣地質研究進展與述評[J];高校地質學報;2003年03期
10 胡新星;李瓊;付強;張正強;;淺析煤作為多孔吸附材料的研究[J];廣州化工;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楊曉娜;張子戌;劉高峰;;煤吸附瓦斯特征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A];瓦斯地質與瓦斯防治進展[C];2007年
2 劉正;傅雪海;王可新;申建;;潞安礦區(qū)屯留井田煤層氣儲層物性特征[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實踐[C];2007年
3 陳振宏;王一兵;張亞蒲;王憲花;楊焦生;;煤層氣藏儲層研究的新方法[A];2008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田文廣;李五忠;孫斌;;我國煤層氣選區(qū)評價參數(shù)標準初步研究[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許浩;湯達禎;唐書恒;呂玉民;李松;;幾種關鍵壓力的控制因素及其對煤層氣井產(chǎn)能的影響[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趙興龍;湯達禎;許浩;陶樹;陳貞龍;;煤變質作用對煤吸附能力的控制作用機理[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李增學;孟彥如;劉海燕;呂大煒;王平麗;;山東省低瓦斯礦區(qū)瓦斯異常區(qū)地質因素分析[A];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專業(yè)委員會紀念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活動“2012年全國瓦斯地質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李增學;孟彥如;劉海燕;呂大煒;王平麗;;山東省低瓦斯礦區(qū)瓦斯異常區(qū)地質因素分析[A];瓦斯地質研究進展2013[C];2013年
9 張守仁;葉建平;吳見;李丹瓊;;煤層氣儲層物性隨深度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年會——專題57:盆地動力學與非常規(guī)能源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宏民;井下注氣驅替煤層甲烷機理及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侃;巖石微孔隙中氣體吸附、鏈狀分子運移的計算模擬及其油氣地質意義[D];南京大學;2011年
3 陶樹;沁南煤儲層滲透率動態(tài)變化效應及氣井產(chǎn)能響應[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4 陳強;高瓦斯礦井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5 孟巧榮;熱解條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顯微CT實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6 馬強;煤層氣儲層滲透率變化規(guī)律理論與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7 李建樓;聲波作用下煤體瓦斯解吸與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8 吳仁倫;煤層群開采瓦斯卸壓抽采“三帶”范圍的理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9 張麗萍;低滲透煤層氣開采的熱—流—固耦合作用機理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10 石書燦;吳堡地區(qū)煤層氣垂直井產(chǎn)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寶種;陽泉無煙煤對N_2-CH_4二元氣體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燕朋;低滲煤層注氣抽采瓦斯數(shù)值模擬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陳冬冬;亞美大寧煤礦定向水平長鉆孔預抽煤層瓦斯合理預抽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覃偉;大牛地氣田上古生界流體特征與天然氣運移規(guī)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5 劉瑞珍;淮南煤田謝一礦11煤瓦斯?jié)B透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平;晉城煤業(yè)集團煤層氣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王雷;支持向量機預測煤儲層滲透性[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8 張丹丹;力熱耦合作用下含瓦斯煤力學特性與滲流特性的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9 張勝;耿村礦綜放面高抽巷抽采瓦斯技術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10 李仕學;化處煤礦瓦斯治理方法的實踐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自明,杜志敏;彈性油藏中多相滲流的流-固-熱耦合數(shù)學模型[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3年01期
2 楊新樂;張永利;;氣固耦合作用下溫度對煤瓦斯?jié)B透率影響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J];地質力學學報;2008年04期
3 張時音;桑樹勛;;液態(tài)水影響不同煤級煤吸附甲烷的差異及其機理[J];地質學報;2008年10期
4 程瑞端,陳海焱,鮮學福,王國超;溫度對煤樣滲透系數(shù)影響的實驗研究[J];煤炭工程師;1998年01期
5 余楚新,鮮學福,譚學術;煤層瓦斯流動理論及滲流控制方程的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5期
6 劉?h,鮮學福,徐龍君,李秀清;地球物理場對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5期
7 孫培德,凌志儀;三軸應力作用下煤滲透率變化規(guī)律實驗[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S1期
8 王宏圖,杜云貴,鮮學福,羅平亞;受地應力、地溫和地電效應影響的煤層瓦斯?jié)B流方程[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S1期
9 彭守建;許江;陶云奇;程明俊;;煤樣滲透率對有效應力敏感性實驗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10 張廣洋,胡耀華,姜德義;煤的瓦斯?jié)B透性影響因素的探討[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麗萍;低滲透煤層氣開采的熱—流—固耦合作用機理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2 孫可明;低滲透煤層氣開采與注氣增產(chǎn)流固耦合理論及其應用[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4年
3 白冰;CO_2煤層封存流動—力學理論及場地力學穩(wěn)定性數(shù)值模擬方法[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4 楊新樂;低滲透煤層煤層氣注熱增產(chǎn)機理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5 趙東;水—熱耦合作用下煤體瓦斯的吸附解吸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傳亮;;地面滲透率與地下滲透率的關系[J];新疆石油地質;2008年05期
2 Manmath N.Panda;關振良;謝叢姣;;用粒度分布參數(shù)計算單相滲透率[J];地質科學譯叢;1995年03期
3 問曉勇;伊向藝;盧淵;管保山;梁莉;劉萍;;不同壓裂液對煤巖滲透率傷害實驗評價初探[J];石油化工應用;2011年03期
4 吳曼;楊曉松;陳建業(yè);;超低滲透率測量儀的測試標定及初步測量結果[J];地震地質;2011年03期
5 王冠貴;一種經(jīng)濟的滲透率圖版編制方法——油層產(chǎn)能的定量估計[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1980年00期
6 劉紅歧,夏洪泉,郭肖;利用分形插值曲面研究滲透率的分布特征[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7 楊勝來;劉偉;馮積累;汪如軍;涂中;張友彩;唐治平;杭達震;;加壓時間對儲層巖心滲透率的影響[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8 李相臣;康毅力;羅平亞;;應力對煤巖裂縫寬度及滲透率的影響[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9年01期
9 劉春志;蒲萬芬;周法元;喻秋蘭;;不同人造裂縫對滲透率影響的室內研究[J];特種油氣藏;2012年04期
10 章貽俊;;用損害半徑—滲透率模式研究泥漿對油層的損害[J];石油學報;198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魏斌;;利用流動單元計算高含水油田滲透率[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2 高紅梅;蘭永偉;趙繼濤;于秀娟;馬強;;溫度和應力耦合條件下巖石滲透規(guī)律實驗研究[A];滲流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第十一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3 謝馥勵;馬俊;閻守國;王克協(xié);;利用井孔偶極彎曲波求取VTI孔隙介質滲透率的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克協(xié);馬俊;伍先運;張碧星;;利用偶極聲測井中彎曲模反演滲透率的方法研究[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5 汪洋;姜瑞忠;何偉;邢永超;;氣體在頁巖儲層中的滲流狀態(tài)及滲透率表征方法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六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論文集——B水動力學基礎[C];2014年
6 尹太舉;張昌民;;濮53塊在開發(fā)過程中的儲層動態(tài)變化[A];中國西部復雜油氣藏地質與勘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董抒華;纖維預制件滲透率的預測及其浸潤過程有限元模擬[D];山東大學;2014年
2 鄭貴強;不同煤階煤的吸附、擴散及滲流特征實驗和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3 潘榮錕;載荷煤體滲透率演化特性及在卸壓瓦斯抽采中的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4 馬強;煤層氣儲層滲透率變化規(guī)律理論與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5 王會杰;深部裂隙煤巖滲流性質的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6 王啟立;石墨多孔介質成孔逾滲機理及滲透率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7 賀玉龍;三場耦合作用相關試驗及耦合強度量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8 武志德;考慮滲流及時間效應的層狀鹽巖溶腔穩(wěn)定分析[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曼;超低滲透率測量系統(tǒng)的測試標定及初步實驗結果[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1年
2 高浩鋒;砂巖、泥質巖和煤巖滲透率非均質性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梁浩楠;應力/時間相關裂隙滲透率模型及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4 王勝利;利用偶極聲波測井資料反演滲透率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5 馬強;長6期子長—安塞河流—三角洲砂體滲透率測井解釋模型建立[D];西北大學;2012年
6 馬媛;油藏滲透率粗化算法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石油大學;2010年
7 張菁;鎮(zhèn)涇砂巖油藏滲透率有效應力實驗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8 常莉;利用聲偶極測井資料求取各向異性儲層衰減與滲透率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夏超逸;煤體透水機制研究及應用[D];重慶大學;2014年
10 謝馥勵;利用偶極彎曲波求取孔隙VTI介質各向異性滲透率的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824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8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