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進無偏灰色馬爾科夫模型的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預測
本文選題:煤礦事故 + 死亡人數 ; 參考:《煤炭技術》2017年08期
【摘要】:在傳統(tǒng)灰色模型和馬爾科夫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新信息優(yōu)先原理,構建維新無偏灰色馬爾科夫模型。以我國2003年~2011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為基礎,預測2012年~2016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并與傳統(tǒng)模型預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grey model and Markov theory, an unbiased grey Markov model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new information priority principle. Based on the death toll of coal mine accident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1, the death toll of coal mine accidents from 2012 to 2016 is predi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raditional models.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分類號】:TD7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徐建新;楊杰;;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動態(tài)無偏灰色馬爾科夫預測[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2 楊珊;陳建宏;郭宏斌;廖桂生;;基于無偏灰色模型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預測[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年09期
3 孫繼平;;煤礦安全生產理念研究[J];煤炭學報;2011年02期
4 曹慶仁;許正權;;煤礦生產事故的行為致因路徑及其防控對策[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年09期
5 舒金兵;;灰色預測在礦山企業(yè)傷亡事故預測中的應用[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11期
6 田水承;李紅霞;王莉;陳婷;;從三類危險源理論看煤礦事故的頻發(fā)[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年01期
7 呂品;周心權;;灰色馬爾可夫模型在煤礦安全事故預測中應用[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栗婧;宋天寶;王亞然;;基于改進無偏灰色馬爾科夫模型的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預測[J];煤炭技術;2017年08期
2 李紅霞;任家和;;基于ISM法的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煤炭技術;2017年08期
3 丁可;;數字礦山建設中的問題分析[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年14期
4 王偉;胡鵬華;王子健;陳剛;;基于危險源理論對鄒家山礦采場頂板事故影響因素分析[J];鈾礦冶;2017年02期
5 徐青偉;王兆豐;;噸煤瓦斯抽采量與百萬噸死亡率的定量關系研究[J];中國煤炭;2017年04期
6 孟愛國;張樹福;崔玉強;;基于通徑分析的露天礦違章誘發(fā)事故的驅動力研究[J];煤礦安全;2017年04期
7 田佩芳;劉浩;劉海濱;;煤礦人因事故安全評價[J];中國煤炭;2017年03期
8 靖培星;盧明銀;汪偉忠;;基于區(qū)間證據理論的煤礦生產系統(tǒng)關鍵危險源風險評價[J];煤礦安全;2017年03期
9 王道坤;孫本魁;易德禮;;淺談影響皖北礦區(qū)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及對策[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7年01期
10 崔炎炎;黃琦;;基于軌跡交叉論的供電企業(yè)安全事故分析與防范對策研究[J];科技和產業(yè);2017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燦生;黃國忠;陳艾吉;崔向蘭;;基于灰色-馬爾科夫鏈理論的建筑施工事故預測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年10期
2 楊珊;陳建宏;郭宏斌;廖桂生;;基于無偏灰色模型的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預測[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年09期
3 孫繼平;;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tǒng)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1年01期
4 孫繼平;;煤礦物聯(lián)網特點與關鍵技術研究[J];煤炭學報;2011年01期
5 孫繼平;;煤礦電氣安全關鍵技術研究[J];工礦自動化;2011年01期
6 孫繼平;;礦井通信技術與系統(tǒng)[J];煤炭科學技術;2010年12期
7 孫繼平;;煤礦井下人員位置監(jiān)測技術與系統(tǒng)[J];煤炭科學技術;2010年11期
8 孫繼平;;煤礦安全生產監(jiān)控與通信技術[J];煤炭學報;2010年11期
9 孫繼平;;煤礦安全監(jiān)控技術與系統(tǒng)[J];煤炭科學技術;2010年10期
10 孫繼平;;煤炭產量遠程監(jiān)測與防作弊技術[J];工礦自動化;2010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徐建新;楊杰;;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動態(tài)無偏灰色馬爾科夫預測[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2 劉國慶;含有有色噪聲的自適應Kalman濾波[J];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4期
3 李冠旭;張景彪;楊森;李學智;;500t級無偏心吊梁的設計和應用[J];石油工程建設;2008年03期
4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鄒紅波;吉培榮;;無偏GM(1,1)模型的混沌特性分析[A];2006年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吉培榮;鄒紅波;劉鵠;;無偏GM(1,1)模型與指數模型特性的比較[A];2006年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劉鵠;吉培榮;鄒紅波;;無偏灰色預測模型在邊坡變形預測中的應用[A];2006年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任振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陳其翔(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授) 孫文鵬(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 李世輝(總參工程兵第四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無偏二極管不是“永動機”[N];光明日報;2005年
2 周文斌 劉路沙;用實踐檢驗理論[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國東;面向可靠性評估和改進的試驗設計和分析[D];天津大學;2014年
2 嚴飛;量子無偏基的應用及其糾纏結構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湘玉;基于最優(yōu)線性無偏預測在任意協(xié)方差結構下估計FDP[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丁珂;參與介質中的無偏光子聚集方法[D];浙江大學;2016年
3 才讓先;絳陽欽則旺波及其他的“宗派無偏向”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4 楊強;量子系統(tǒng)C~d(?)C~(kd)無偏的最大糾纏基[D];延邊大學;2016年
5 王天嬌;兩體量子系統(tǒng)中的不可擴展最大糾纏基與無偏基[D];延邊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0007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0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