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疃礦突水水源化學特征及判別模型
本文選題:礦井突水 + 突水水源 ; 參考:《煤礦安全》2015年11期
【摘要】:為了實現對礦井突水進行準確快速地水源類型判別,分析孫疃礦主要含水層的水化學特征,以Na++K+、Ca2+、Mg2+、Cl-、SO2-4、HCO-3實測含量為依據,借助SPSS統(tǒng)計軟件對主要含水層水樣進行逐步判別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篩選出Ca2+、Cl-、SO2-4、HCO-34個指標作為參考變量建立起適用于孫疃礦的突水水源判別模型。經過驗證,結果表明該模型表現出較好的判別效果。
[Abstract]: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types of mine water inrush accurately and quickly,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aquifer in Suntuan Mine are analyzed. The measured contents of Na K Ca 2 + Ca 2 O 2, Cl-O 2 so 2 O 4 and HCO 3 are taken as the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aquifer in Suntuan Mine.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main aquifer water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PSS software. On the basis of this, a discriminant model of water inrush source suitable for Suntuan Mine was established by selecting 34 indexes of Ca2 Cl-so _ 2-4 and HCO _ (-34) as reference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good discriminant effect.
【作者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huán)境學院;
【分類號】:TD7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高艷秋;;多組逐步判別分析在礦井水源判別中的應用[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高衛(wèi)東,何元東,李新社;水化學法在礦井突水水源判斷中的應用[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1年05期
3 王來斌;朱傳峰;王大設;;孫疃煤礦1028工作面底板突水特征與水源識別[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4 成春奇,,徐龍;臨渙礦區(qū)水化學特征及在礦井水源判別中的意義[J];煤田地質與勘探;1995年01期
5 石磊;徐樓英;;基于水化學特征的聚類分析對礦井突水源判別[J];煤炭科學技術;2010年03期
6 桂和榮,陳陸望;皖北礦區(qū)主要突水水源水文地質特征研究[J];煤炭學報;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再興;張鳳鳴;龐良;韓國童;;有關礦井突水水源判別方法的探討[J];地下水;2009年05期
2 高衛(wèi)東;;灰色局勢決策方法在礦井突水水源判別中的應用[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7年06期
3 張磊;許光泉;;礦井突水水源的水化學特征分析及其判別模型[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0年02期
4 高志強;馬雷;周小平;;潘二煤礦沿Ⅳ勘探線地下水化學成分空間分布特征研究[J];工程與建設;2012年02期
5 錢家忠;杜奎;趙衛(wèi)東;周小平;馬雷;;基于投影尋蹤技術的礦井突水水源判別模型——以新莊孜煤礦為例[J];地質論評;2012年06期
6 徐軍;孟曹磊;肖紅;;擊劍運動男子上體體型的研究與分析[J];國際紡織導報;2014年03期
7 夏倫;;流動人口收入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基于北京市流動人口的調查數據[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8 王鋒;張金喜;;瀝青混凝土公路路面駕乘舒適性評價[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9 路楊;;基于SPSS的瀝青混凝土路面運營初期平整度IRI衰變評價研究[J];公路;2014年06期
10 丁小謹;高曉清;湯懋蒼;王田田;梁豐;;唐乃亥水文站徑流量與黃河源區(qū)拍渦的關系[J];高原氣象;201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童世杰;蔡東紅;童宏樹;吳宏生;吳增云;;地下水溶解碳酸鹽中碳氧穩(wěn)定同位素組成特征與演化規(guī)律——以任樓井田及所在臨渙礦區(qū)主要突水含水層為例[A];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學術論壇文集[C];2008年
2 桂和榮;陳陸望;趙開全;段中穩(wěn);童宏樹;童世杰;;淮北礦區(qū)任樓井田主要突水含水層水文地球化學演化規(guī)律研究[A];安全高效煤礦地質保障技術及應用——中國地質學會、中國煤炭學會煤田地質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煤炭工業(yè)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水害防治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7年
3 李小雪;;水質分析在煤礦突水水源判別中的應用[A];煤礦水害防治技術研究——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建;巖溶隧道地下水環(huán)境負效應評價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李小琴;堅硬覆巖下重復采動離層水涌突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3 桂和榮;皖北礦區(qū)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學特征及判別模式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4 景繼東;巨厚礫巖頂板突水機理及防治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5 王曉振;松散承壓含水層下采煤壓架突水災害發(fā)生條件及防治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6 劉保民;煤層氣開采的水文地質控制和產能潛力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7 吳俊;“場域—慣習”視角下大學生學習實踐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8 林紅焱;網絡環(huán)境下消費者不信任影響因素探究[D];廈門大學;2014年
9 陳潔;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商貿服務業(yè)產業(yè)安全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10 陳松;基于三維地質結構模型的宿南礦區(qū)地下水演化與識別[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德強;葛泉礦東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別技術研究與應用[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2 原偉強;焦村礦水文地質條件及二_1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張群利;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巖溶礦區(qū)礦井突水危險性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4 許繼影;袁店煤礦101、102采區(qū)10煤層開采底板灰?guī)r水防治關鍵技術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磊;深部巖溶水文地質特征及疏放性評價[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富凱;礦井突水水源判別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7 王偉;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地下突水數值模擬[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8 聶榮花;基于GIS的礦井突水水源識別算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9 宋桂蕓;新汶礦區(qū)(東部)徐、奧灰水文地質特征及對下組煤開采的影響[D];山東科技大學;2006年
10 崔喜;基于GIS的淮南孔集礦地下水化學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別模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曉光;臨渙礦區(qū)地下水的環(huán)境同位素研究[J];安徽地質;1999年04期
2 賁旭東;郭英海;解奕偉;沈玉林;張傳風;平立華;;模糊綜合評判在礦井突水水源判別中的應用及探討[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3期
3 桂和榮,陳陸望,宋曉梅;皖北礦區(qū)地下水中氫氧穩(wěn)定同位素的漂移特征[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4 陳陸望,桂和榮,許光泉,宋曉梅,袁文華;皖北礦區(qū)煤層底板巖溶水氫氧穩(wěn)定同位素特征[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3期
5 孫照圣,高衛(wèi)東;董莊煤礦3112工作面突水水源分析[J];江蘇煤炭;1995年03期
6 陳陸望,桂和榮,胡友彪,許光泉,袁文華;皖北礦區(qū)煤層底板巖溶水水化學特征研究[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3年02期
7 張永泰,姜在炳;礦井突水水源類型判別模型及其系統(tǒng)實現[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3年03期
8 桂和榮,陳陸望,彭子成;皖北礦區(qū)深層巖溶水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4年06期
9 殷曉曦;許光泉;桂和榮;陳陸望;;系統(tǒng)聚類逐步判別法對皖北礦區(qū)突水水源的分析[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6年02期
10 孫亞軍;楊國勇;鄭琳;;基于GIS的礦井突水水源判別系統(tǒng)研究[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殷曉曦;許光泉;桂和榮;陳陸望;;系統(tǒng)聚類逐步判別法對皖北礦區(qū)突水水源的分析[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6年02期
2 陳俊環(huán);;水化學資料在煤礦突水水源判別中的應用[J];河北煤炭;2013年02期
3 張樂中;曹海東;;利用水化學特征識別桑樹坪煤礦突水水源[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3年04期
4 白海波;孟巴礦“4·5”突水水源判斷和治理[J];江蘇煤炭;1998年04期
5 佟鳳健,郭愛民,孟新華,朱澤虎;用水化學分析法判別井下突水水源[J];煤礦開采;1999年04期
6 王毅;許光泉;何吉春;施安才;;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在突水水源判別中的應用[J];地下水;2013年06期
7 劉可勝;;謝橋礦東風井突水水源分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35期
8 潘婧;錢家忠;馬雷;;基于離差加權的煤礦突水水源判別模型及應用[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0年01期
9 朱衍利;石磊;李萬業(yè);郭英明;;水化學特征分析法在突水水源判別中的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10年01期
10 陳陸望;宋正輝;;華北隱伏型煤礦地下水水化學演化與突水水源判別[J];皖西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丁麗云;劉平;金呂鋒;桂和榮;胡友彪;;新集五礦井筒突水水源分析[A];紀念礦井地質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暨礦井地質發(fā)展戰(zhàn)略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2年
2 李小雪;;水質分析在煤礦突水水源判別中的應用[A];煤礦水害防治技術研究——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C];2013年
3 趙振中;;13071采煤工作面突水水源分析與治理技術[A];中國煤炭資源現狀與勘探開發(fā)利用技術進展及環(huán)境保護——中國地質學會、中國煤炭學會煤炭田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4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汪子勇;孟凡良;;擋水墻的設計與施工[A];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選集(下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苑瑋 譚效林;為國家挽回價值12—14億元原煤資源[N];中煤地質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冬冬;鴨口井田地下水化學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2 周春寅;基于地下水三維水化學場的突水水源判別模型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李德強;葛泉礦東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別技術研究與應用[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4 崔佳星;邢臺礦地下水化學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別模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2年
5 關秋紅;新莊孜井田地下水化學特征及突水水源快速判別模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楊梅;基于GIS的淮南老礦區(qū)地下水環(huán)境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別模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張秀云;基于GIS的丁集煤礦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快速判別[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8 孔少奇;基于水化學特征的王莊煤礦突水水源判別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9 崔喜;基于GIS的淮南孔集礦地下水化學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別模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張瑞鋼;基于GIS的潘一礦地下水環(huán)境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別模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962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9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