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綱分析理論的煤塵爆炸能量預測模型
本文選題:煤塵爆炸 + 能量預測 ; 參考:《爆炸與沖擊》2017年03期
【摘要】:為預測煤塵爆炸能量,基于量綱分析理論建立煤塵爆炸能量預測模型。選取爆炸能量E、空氣密度ρ和大氣壓強p的量綱為導出量綱。根據(jù)量綱分析Π定理得出含有待定參數(shù)!的具有普適性的能量預測模型。通過小型煤塵爆炸性實驗設計,測定10次爆炸最長火焰長度平均值l_0、10次最長火焰長度出現(xiàn)時間平均值t_0與該小型煤塵爆炸中釋放能量E_0,確定模型中參數(shù)!為0.467。對模型變量t、E、l的函數(shù)關系進行合理性檢驗。通過實測的15組不同時刻的火焰長度進行模型變量t、l冪指關系檢驗。檢驗結果表明:量綱選取完備,預測模型科學合理。
[Abstract]:In order to predict the explosion energy of coal dust, a prediction model of coal dust explosion energy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dimensional analysis theory. The dimensions of explosion energy E, air density 蟻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p are selected as the derived dimensions. According to the dimensionality analysis theorem we get the parameter to be determined! An energy prediction model with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small coal dust explosion,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longest flame of 10 explosions is measured. The average time of appearance of the longest flame length 10 times t _ 0 and the energy E _ 0 released in the explosion are determine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determined. Is 0.467. The rationality of the function relation of the model variable tl is tested. The model variables tl power exponents were tested by 15 groups of flame length measured at different tim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mensionality selection is complete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作者單位】: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山熱動力災害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04089,51274115) 遼寧省教育廳科研項目(L2014131)
【分類號】:TD71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守平,周建國,李之政;煤塵爆炸的特征及控制初探[J];煤礦開采;2001年01期
2 艾存慧;煤塵爆炸特征及預防措施[J];煤炭技術;2005年07期
3 李文民;煤塵爆炸的特征及控制初探[J];山西煤炭;2005年03期
4 楊鐵保;胡雙啟;;煤塵爆炸防治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7年06期
5 兀帥東;高葆憲;;煤塵爆炸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西部探礦工程;2007年08期
6 武國平;郭建平;;儲煤倉煤塵爆炸危險性分析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yè);2007年10期
7 崔悅;;煤塵爆炸及預防[J];大眾標準化;2008年S2期
8 田川;韓宇;;煤塵爆炸分析與預防[J];煤;2008年08期
9 左建偉;;淺談煤塵爆炸的預防措施[J];才智;2009年32期
10 叢俊林;商思富;蘇衛(wèi)東;;煤礦煤塵爆炸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科技資訊;2010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自亮;李鴻彬;李智;趙恩彪;;采煤工作面回風巷沉積煤塵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A];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安全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浩;;選煤廠煤塵及其防治技術[A];2010年全國選煤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史興國;;煤礦粉塵的控制[A];第八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李正虎;段雙成;黃志丹;杜亞林;;煤礦低氧、微氧開采探討[A];第三屆全國煤礦機械安全裝備技術發(fā)展高層論壇暨新產(chǎn)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5 牟亮禮;王恒志;任草燕;;綜放工作面綜合負壓降塵技術研究與應用[A];2005年度山東煤炭學會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C];2005年
6 郭龍嬌;;礦井重大危險源分析探討[A];紀念中國煤炭學會成立五十周年。▍^(qū)、市)煤炭學會學術?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本報記者;迅速開展煤塵防治檢查[N];中國煤炭報;2014年
2 中國礦業(yè)大學安全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和堂 李楠;煤塵爆炸及其防治[N];中國能源報;2010年
3 山西汾河焦煤公司生產(chǎn)處 成軼斌;淺談如何預防煤塵爆炸事故的發(fā)生[N];山西科技報;2008年
4 納雍縣勺窩煤監(jiān)站 何斌;煤塵爆炸的預防和隔絕[N];貴州民族報;2012年
5 通訊員 信永華;新型高分子煤塵阻燃劑問世[N];工人日報;2009年
6 記者 李學玲 李侖;山西靈石一煤礦煤塵爆炸[N];中國煤炭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舒安東;煤礦抗“外來傷害”能力薄弱[N];中華合作時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別凡;兩局要求杜絕煤塵爆等安全隱患[N];中國能源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進一步加強水害和煤塵防治工作[N];中國煤炭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書召;受限空間煤塵爆炸傳播及傷害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靜;煤塵的潤濕機理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8年
3 程磊;受限空間煤塵爆炸沖擊波傳播衰減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義;甲烷、煤塵火焰結構及傳播特性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陳東梁;甲烷/煤塵復合火焰?zhèn)鞑ヌ匦约皺C理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6 董呈杰;甲烷—沉積煤塵爆炸實驗與大渦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7 張大明;輸煤巷道煤塵運移規(guī)律及治理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偉;新型磁化霧降塵技術及煤塵潤濕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2 劉天奇;煤質(zhì)指標與煤塵爆炸性關聯(lián)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3 許凡;礦井CH_4和煤塵的光聲復合檢測方法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4 范冰倩;泡沫溶膠抑制煤塵特性分析[D];天津理工大學;2016年
5 段健;煤塵防爆降塵劑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6 史果;直線巷道內(nèi)煤塵爆炸火焰波的傳播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09年
7 王振華;煤塵潤濕及吸附特性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8年
8 伍修錕;呼吸性煤塵物理化學特性的研究及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馮永安;基于20L球形爆炸裝置的甲烷對煤塵爆炸影響實驗研究[D];中北大學;2013年
10 王岳;煤塵—甲烷爆炸的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902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9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