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維有限差分法的礦井全空間TEM響應特征研究
本文選題:全空間瞬變電磁場 + 三維時域有限差分法。 參考:《煤礦安全》2015年09期
【摘要】:選用磁偶極源為初始激發(fā)源,以無源麥克斯韋微分方程組為基礎,采用顯式差分方程推導了含低阻異常體的均勻全空間下的瞬變電磁場的三維時域有限差分形式,在改進的非均勻網格模型中,驗證了數值模擬的準確性。模擬計算了全空間瞬變電磁場的傳播以及不同距離和厚度的含導水斷層的響應特征,簡要分析特征規(guī)律。結果表明:含導水斷層對磁場分布影響較大,瞬變電磁場含導水斷層響應的起始時間受距離影響,而響應的時間范圍和幅度則由距離和厚度共同影響,為解釋全空間TEM含導水斷層提供參考。
[Abstract]:The magnetic dipole source is chosen as the initial excitation source. Based on the passive Maxwel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form of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uniform full space with a low resistivity anomaly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explicit difference equation.The accurac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verified in the improved non-uniform mesh model.The propagation of the whole spa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conducting faults with different distances and thickness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rief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onductivity fault, the initial time of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fault response is affected by distance, and the time range and amplitude of the response are affected by the distance and thickness.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hole space TEM water-bearing fault.
【作者單位】: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廣西無線寬帶通信與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1362020)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3GXNSFAA019327,2013GXNSFFA019004)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信息科學實驗中心基金資助項目(20130112)
【分類號】:TD7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海燕;岳建華;;巷道影響下三維全空間瞬變電磁法響應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岳建華;楊海燕;胡搏;;礦井瞬變電磁法三維時域有限差分數值模擬[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年06期
3 岳建華;楊海燕;鄧居智;;層狀介質中地下瞬變電磁場全空間效應[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2年04期
4 辛會翠;湯井田;徐志敏;;瞬變電磁法2.5維有限差分正演模擬[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海燕;岳建華;;瞬變電磁法中關斷電流的響應計算與校正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年06期
2 楊海燕;鄧居智;張華;岳建華;;礦井瞬變電磁法全空間視電阻率解釋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10年03期
3 孟慶鑫;潘和平;;地-井瞬變電磁響應特征數值模擬分析[J];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03期
4 曲放;翁愛華;;瞬變電磁法及其應用研究[J];光機電信息;2011年12期
5 岳建華;楊海燕;鄧居智;;層狀介質中地下瞬變電磁場全空間效應[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2年04期
6 李好;胡運兵;吳燕清;;應用礦井瞬變電磁法超前探測煤礦井下含水體[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2年05期
7 吳小平;吳云鵬;;時間域電磁法視電阻率的一種數值計算方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2年06期
8 包乃利;劉鴻福;余傳濤;李月雷;;納米瞬變電磁法在探測淺層鐵礦采空區(qū)的實驗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3年02期
9 孫懷鳳;李貅;李術才;戚志鵬;王yN鵬;蘇茂鑫;薛翊國;劉斌;;考慮關斷時間的回線源激發(fā)TEM三維時域有限差分正演[J];地球物理學報;2013年03期
10 許時昂;孫松;韓鵬飛;胡雄武;張平松;;瞬變電磁重疊覆蓋超前探水模擬測試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14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殷長春;瞬變電磁測深法的研究深度[J];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2 楊海燕;岳建華;劉志新;;礦井瞬變電磁法多匝小回線裝置電感效應的理論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6年S1期
3 楊海燕;岳建華;;巷道影響下三維全空間瞬變電磁法響應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趙延文,聶在平;UPML媒質中無條件穩(wěn)定的二維ADI-FDTD方法[J];電波科學學報;2002年06期
5 朱湘琴,葛德彪;單層和多層有縫金屬板電磁波透射的FDTD分析[J];電波科學學報;2004年06期
6 嵇艷鞠;林君;王忠;;瞬變電磁接收裝置對淺層探測的畸變分析與數值剔除[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年01期
7 李貅;薛國強;郭文波;;瞬變電磁法擬地震成像研究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年03期
8 薛國強;李貅;底青云;;瞬變電磁法理論與應用研究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年04期
9 岳建華;楊海燕;胡搏;;礦井瞬變電磁法三維時域有限差分數值模擬[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年06期
10 薛國強;李貅;底青云;;瞬變電磁法正反演問題研究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蘭和,梁杰;煤炭地下氣化燃空區(qū)范圍TEM探測方法[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2 侯彥威;徐亞飛;;低阻覆蓋層下深部富水區(qū)的TEM探測效果[J];物探與化探;2013年04期
3 孟楊;谷林;張文征;;TEM精確測定無理擇優(yōu)界面取向[J];金屬學報;2010年04期
4 張爽;陳曙東;于群;;低阻區(qū)利用地回路標定航空TEM系統的理論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08期
5 侯彥威;王海博;張振勇;馬炳鎮(zhèn);李巍;;復雜地形條件下不積水采空區(qū)的TEM探測[J];煤礦安全;2014年04期
6 婁艷芝;柳得櫓;;TEM納米尺度石墨標樣的制備[J];現代科學儀器;2009年04期
7 梁偉;TEM精確測定位錯線方向的一種簡便方法——兩次投影法[J];自然科學進展;1999年10期
8 林舒;孔明;戴嘉維;李戈揚;;薄膜的截面TEM樣品制備[J];電子顯微學報;2006年S1期
9 金瓊,秦霞,彭軍,郭麗穎,崔繼宏;TEM 對 2090 鋁合金相結構的觀察與研究[J];山西機械;1997年04期
10 李梁,韓禮紅,孫軍;強度錯配雙界面約束條件下純鋁層TEM原位拉伸觀察[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5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勇;孟凡寶;周海京;楊周炳;馬弘舸;李科;謝平;;TEM喇叭天線陣列輻射特性[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2)[C];2002年
2 張光甫;王建朋;張躍元;梁步閣;袁乃昌;;角錐TEM雙脊喇叭天線研究[A];2003'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張釗;胡鵬飛;何宏民;;TEM在場地采空區(qū)勘察中的應用效果[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彭明生;苑執(zhí)中;楊志軍;蒙宇飛;張恩;李勛貴;;56彩色金剛石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進璽;程引會;李寶忠;吳偉;;同軸TEM小室內標準磁場的數值計算與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吳萬春;文舸一;劉學觀;;復變量邊界元法求解任意截面均勻TEM傳輸線的特性阻抗[A];1987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C];1987年
7 徐永波;張靜華;;Ni3AI單晶裂紋擴展行為的TEM動態(tài)觀察[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蔣全興;呂仁清;;用TEM室測量微機的電磁輻射[A];第三次全國計算機安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88年
9 于海華;劉波;陳景波;夏立建;;50例pT1直腸癌經肛內鏡顯微手術(TEM)治療總結[A];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第七屆全國中青年腫瘤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腫瘤 明日之星”大型評選活動暨中青年委員全國遴選論文匯編[C];2011年
10 蔡麗英;何豫生;趙梅娟;;YBa_2Cu_3O_(7-x)超導體結構的TEM低溫動態(tài)研究[A];第五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覃延明;基于進化算法的超寬帶TEM喇叭天線陣列優(yōu)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2 金欽華;單晶硅納米結構的TEM內原位拉伸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宋曉偉;腹腔鏡聯合TEM在結直腸手術中的臨床應用[D];吉林大學;2015年
2 廖勇;超寬帶TEM喇叭天線陣列輻射特性初步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3 何碧芳;TEM中不同寫作任務類型與考生英語能力水平關系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李小娟;楚雄地區(qū)產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和TEM耐藥基因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研究[D];大理學院;2013年
5 梁巖冰;TEM接收線圈的測試與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710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7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