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火災一次短路熔痕物證鑒定案例分析
本文選題:一次短路 切入點:熔痕 出處:《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電氣火災物證檢測過程中判定一次短路熔痕性質鑒定意見關乎火災調查工作進行,必須做到科學、客觀。當前電氣火災原因技術鑒定方法宏觀法和金相法國標只有比較籠統(tǒng)的定性判據(jù),缺乏參考圖譜和詳細說明,而實際火災案例中一次短路送檢物證特征又鮮有總結分析。本文對民宅、倉庫和車間三類場所典型一次短路火因的實際火災案例中熔痕跡物證痕物證外觀和金相特征進行分析和總結,并與國標特征描述和模擬實驗樣品熔痕特征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分析一次短路熔痕一般特征和發(fā)生環(huán)境的相關性,給出鑒定應用與實踐中應注意的要點,為電氣火災一次短路熔痕物證判定提供參考判據(jù)。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esting electrical fire evidence, judging the nature of a short-circuit melt mark is related to the work of fire investigation, and must be scientific. Objective. At present, there are only general qualitative criteria for the techn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electrical fire and metallographic French standard, lacking reference map and detailed explanation. However, in the actual fire ca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evidence of a short circuit inspection are seldom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the actual fire cases of typical primary short-circuit fire in warehouse and workshop, the appearance and metall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vidence evidence of the fusion trace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 an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sample melting mark characteristic, and then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 an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sample melting mark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hort-circuit melting mark and its occurrence environment, and points out the key point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identification,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physical evidence of a short-circuit melting mark in an electrical fire.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工學院廣東省消防科學技術重點實驗室;
【基金】:公安部消防局科技計劃資助項目(2013XFCX13)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S013010013225)
【分類號】:X928.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邸曼;張明;;電氣火災成因分析[J];電氣工程應用;2006年04期
2 郭鵬;杜元愷;;淺析工廠車間電氣設計[J];硅谷;2011年14期
3 余華,何學秋;倉庫火災特點、原因及防范對策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05年05期
4 莫善軍;彭文敬;梁棟;龍宇濤;;電氣火災一次短路熔痕金相組織特征參數(shù)定量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2年01期
5 朱明華;;火災原因調查方法及應用[J];武警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趙長征;電氣火災原因認定和痕跡鑒定[J];消防技術與產(chǎn)品信息;2003年12期
7 陶樹英;;住宅電氣火災的防范探討[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全喜;;電氣線路超負荷引發(fā)火災機理及預防對策[J];安防科技;2008年12期
2 陳浩宇;;淺論電氣火災原因的認定[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3 杜南麟;陳岑凱;;電氣火災成因分析及其預防性檢測探討[J];安防科技;2011年10期
4 高偉;劉常升;;銅導線短路熔痕組織特征與煙粒子濃度的關系[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5 陳鋼;;火災現(xiàn)場中銅導線斷裂痕跡分類及特征分析[J];大眾科技;2010年11期
6 王蕓;;銅導線一次短路熔珠氣孔分布特征定量分析研究[J];電子顯微學報;2011年02期
7 余振平;;電動機火災的勘查檢驗技術[J];福建分析測試;2011年04期
8 王書運,張曉凱,周忠平;火災中銅導線及其熔珠顯微結構的SEM分析[J];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2005年01期
9 張輝;;多股銅導線過載殘留物斷面形貌分析[J];分析儀器;2011年04期
10 支援;王平;;利用SEM-EDS分析火場中白熾燈燈絲通電狀態(tài)[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9年Z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方向生;基于電子鼻技術的電氣火災預警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2 沈德魁;熱輻射下積炭類可燃物熱解與著火特性的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3 宋平安;膨脹阻燃、納米阻燃及其協(xié)同阻燃聚丙烯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牛會永;基于物證分析的煤礦火災事故調查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5 徐波;經(jīng)濟發(fā)展及氣候變化對中國城市火災時空變化的宏觀影響[D];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磊;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竇甜華;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電氣火災智能檢測技術的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3 劉暉;面向起火點認定的罐區(qū)火災數(shù)值分析及實驗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呂向陽;數(shù)值模擬技術在火災調查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5 王曄;數(shù)值模擬技術在倉庫火災研究中的應用[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6 余大波;家用電器火災原因和調查方法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7 張學楷;低壓線路常見電氣火災原因分析認定及預防措施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8 林華;火災案件證據(jù)的收集與運用[D];重慶大學;2005年
9 朱俊鴻;基于性能化防火設計方法的建筑火災人員安全疏散的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06年
10 劉巖;典型建筑電氣火災故障分析及其模式識別[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余振平;;用金相顯微技術鑒別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J];福建分析測試;2007年02期
2 朱峰;伍超群;唐維學;;金相分析系統(tǒng)在金相定量分析中的應用[J];材料研究與應用;2007年04期
3 張金專;蔣浩;;不同受熱溫度下一次短路熔珠顯微特征分析[J];火災科學;2008年01期
4 姜蓬;蔣勇;邱榕;廖光煊;;基于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的金相分析研究[J];火災科學;2009年03期
5 武巍;胡雙啟;;電氣火災殘留物的SEM分析方法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0年04期
6 劉東旗;劉艷芹;陳寧;王鵬;李大勇;;電氣火災的分析和預防[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1年07期
7 魏巍;謝明立;姚紅宇;劉清貴;張崢;;電氣事故中銅導線短路熔珠金相組織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7年02期
8 何學秋;安全科學基本理論規(guī)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威;讓我們遠離電氣火災[J];大眾用電;2003年04期
2 ;電氣火災預防及檢測即將有國標發(fā)布[J];建筑電氣;2004年04期
3 曲旭鵬,王瑋;電氣火災原因分析及危害防范[J];內江科技;2004年05期
4 王麗虹,何志華,李春峰;電氣火災隱患產(chǎn)生原因及分類的探討[J];消防技術與產(chǎn)品信息;2005年09期
5 陳慶玲;陳大立;;電氣火災的原因分析與防范[J];河南建材;2006年03期
6 張芳敏;;試論電氣火災形成機理及預防對策[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26期
7 顏麒文;羅有基;;電氣火災的特點及防范對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1期
8 符平發(fā);;中外電氣火災十年數(shù)據(jù)分析及防控體系[J];電氣技術;2008年03期
9 司戈;;我國電氣火災的現(xiàn)狀、問題和防控對策[J];消防技術與產(chǎn)品信息;2008年06期
10 郭仕鋒;;淺論公共娛樂場所電氣火災原因和對策[J];科技資訊;2009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茜;;淺議電氣火災的成因及對策[A];云南電力裝備制造業(yè)振興與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邸曼;厲劍;張明;趙長征;孟慶山;高偉;王連鐵;;電氣火災分析與防治策略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姚士濤;;公眾聚集場所的電氣火災隱患分析[A];2012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2年
4 鄭瑞華;;淺談電氣火災的實用監(jiān)控技術[A];2012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5 趙東華;;東北老工業(yè)基地齊齊哈爾市電氣原因火災數(shù)據(jù)分析及對策[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陳尊理;;基于熱成像的電氣火災隱患研究[A];2013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邸曼;張明;夏大維;齊梓博;;2003—2007年國內電氣火災事故的統(tǒng)計分析[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8 黃雅妮;;汽車電氣火災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9 蘇向明;葉增祿;楊在塘;;控制我國電氣火災的一項重要舉措及其實踐[A];中國消防協(xié)會年會面向新世紀消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吳瑩;邸曼;高偉;趙長征;;國內外電氣火災物證物理或化學鑒識技術的研究[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都邦保險 梁海波;防范電氣火災于未然[N];證券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郭志明;小武松公司董事長韋竟金:電氣火災高發(fā) 加強監(jiān)控是關鍵[N];中國企業(yè)報;2009年
3 記者 周瓊 通訊員 顏杰 實習生 周煒瑋;上半年大火奪命11條 電氣火災成首要殺手[N];寧波日報;2014年
4 浦正剛;淺談電氣火災多發(fā)的成因與對策[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5 李泰運;電氣火災,,何時才能淡出江湖?[N];西南電力報;2003年
6 廣州市荔灣區(qū)道路擴建工程辦公室 朱考華;淺談公共場所電氣火災成因與預防對策[N];廣東科技報;2005年
7 保定市公安消防支隊 趙建軍 齊濤;人員密集場所預防電氣火災的技術措施[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8 記者 李媛 通訊員 田華;“電氣火災漏電探測報警系統(tǒng)”保障建筑與人生安全[N];建筑時報;2007年
9 李泰運;電氣火災猛于虎[N];中國電力報;2003年
10 西山煤電集團公司太原選煤廠 呂建萍;建筑電氣火災的防止措施[N];山西科技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余瓊芳;基于小波分析及數(shù)據(jù)融合的電氣火災預報系統(tǒng)及應用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高鋒;電子鼻系統(tǒng)在電氣火災檢測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6年
2 張學楷;低壓線路常見電氣火災原因分析認定及預防措施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3 王淼;高層民用建筑供配電系統(tǒng)火災安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960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9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