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安全工程論文 >

淺埋煤層高強度開采突水危險性分區(qū)評價

發(fā)布時間:2018-02-10 19:30

  本文關鍵詞: 煤礦開采 淺埋煤層 突水危險性 地理信息系統(tǒng) 分區(qū)評價 榆神府礦區(qū) 出處:《中國煤炭》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對涼水井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分析,確定煤層開采后的突水水源主要包括第四系松散孔隙潛水和風化基巖裂隙水。采用同位素方法厘定涼水井煤礦礦井水中松散層潛水和風化基巖裂隙水所占的比例大概為4∶1,松散層潛水是涼水井煤礦突水最主要的水源。通過RFPA軟件模擬預測涼水井煤礦4-2煤層開采后導水裂隙帶高度為84m。根據(jù)煤層賦存特征和開采條件,篩選出涼水井煤礦突水危險性評價因子;通過GIS空間分析功能對涼水井煤礦開采突水危險性進行分區(qū)評價。結果認為,麻家塔河和西溝河源頭是本區(qū)突水危險性大的地區(qū),當工作面經過這些地段時需防范突水災害。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Liangshuijing coal mine, The water inrush water after coal seam mining mainly includes Quaternary loose pore phreatic water and weathered bedrock fissure water. The proportion of loose groundwater and weathered bedrock fissure water in coal mine water of Liangshuijing coal mine is determined by isotopic method. About 4: 1, the loose layer diving is the main source of water inrush in Liangshuijing coal mine. The height of water conduction fissure zone after coal seam 4-2 in Liangshui coal mine is predicted to be 84 m by RFPA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mining conditions of coal seam, The risk assessment factors of water inrush in Liangshuijing coal mine are screened out, and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in Liangshui coal mine is assessed by GIS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rce of Majiata River and Xigou River are the areas with great risk of water inrush. When the face passes through these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water inrush disaster.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陜西省地質調查院;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973)計劃(2013CB227901) 陜西省科學技術推廣計劃(2011TG-01)
【分類號】:TD7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范立民;論保水采煤問題[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5年05期

2 劉俊杰;趙峰;王大國;;氫氧同位素組成對阜新煤礦區(qū)礦井水來源的解釋[J];煤炭學報;2009年01期

3 馬雄德;范立民;張曉團;張紅強;張云峰;申濤;;榆神府礦區(qū)水體濕地演化驅動力分析[J];煤炭學報;2015年05期

4 范立民;馬雄德;冀瑞君;;西部生態(tài)脆弱礦區(qū)保水采煤研究與實踐進展[J];煤炭學報;2015年08期

5 申濤;馬雄德;戴國鋒;;淺埋煤層開采的礦井水來源判別[J];中國煤炭地質;2011年10期

6 范軍;吳曉剛;;淺埋厚煤層大采高綜采工作面工藝方式選擇及參數(shù)優(yōu)化[J];中國煤炭;2013年09期

7 范立民;;榆神府區(qū)煤炭開采強度與地質災害研究[J];中國煤炭;2014年05期

8 范立民;冀瑞君;;論榆神府礦區(qū)煤炭資源的適度開發(fā)問題[J];中國煤炭;2015年02期

9 苗彥平;黃克軍;曹新奇;耿耀強;沈會初;;淺埋煤層開采水庫周邊保護煤柱合理留設研究[J];中國煤炭;201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黨學亞;張茂省;董英;顧小凡;;陜北侏羅紀煤田地下水保護對策與開采利用方案研究[J];地學前緣;2010年06期

2 范立民;李保平;;陜北煤炭基地的礦井水資源及利用[J];地下水;2007年05期

3 史毓敏;;榆神礦區(qū)河興梁井田充水因素分析[J];地下水;2007年05期

4 張大民;;張家峁井田內小煤礦開采對地下水的影響[J];地下水;2008年01期

5 穆智敏;;探析彬長礦區(qū)胡家河井田供水水源地最佳方案[J];地下水;2008年05期

6 王永巖;;曹家灘井田煤層賦存及保水開采條件[J];地下水;2010年03期

7 李景峰;;韓城礦區(qū)桑樹坪井田禹昌煤礦充水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0年04期

8 王彥利;;青草界泉域水文地質條件及礦井涌水量分析[J];地下水;2010年05期

9 崔邦軍;王西泉;蔣澤泉;;榆神府礦區(qū)薩拉烏蘇組的水文地質條件分析[J];地下水;2011年04期

10 崔邦軍;;檸條塔煤礦注漿堵水工程及效果[J];地下水;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澤泉;王建文;崔邦軍;王宏科;;神南礦區(qū)隔水層隔水性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2 崔邦軍;蔣澤泉;王西泉;;煤礦巷道突水注漿治理及效果[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3 王彥利;;榆神礦區(qū)煤礦突水及防治[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4 王雙明;范立民;馬雄德;;生態(tài)脆弱區(qū)煤炭開發(fā)與生態(tài)水位保護[A];2010全國采礦科學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王雙明;范立民;黃慶享;王文科;楊澤元;申濤;;榆神府區(qū)煤水地質特征與科學開采[A];第七次煤炭科學技術大會文集(上冊)[C];2011年

6 范立民;蔣澤泉;徐建民;王宏科;;神南礦區(qū)保水開采綜合分區(qū)研究[A];2011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傅宏科;;榆神礦區(qū)地下水資源勘查與開發(fā)[A];陜晉冀煤炭學會地質測量專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蔣澤泉;姚建明;陳利平;;曹家灘井田保水開采的水文地質背景[A];高產高效煤礦建設的地質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C];2009年

9 虎維岳;姬亞東;;環(huán)境友好型西部礦山建設的關鍵科學問題[A];西部礦山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C];2009年

10 黃慶享;;煤炭綠色開采與可持續(xù)發(fā)展[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范鋼偉;淺埋煤層開采與脆弱生態(tài)保護相互響應機理與工程實踐[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2 劉玉德;沙基型淺埋煤層保水開采技術及其適用條件分類[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3 衛(wèi)曉君;“三下”條帶開采局部化災害監(jiān)測基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4 黃存捍;采動斷層突水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李濤;陜北煤炭大規(guī)模開采含隔水層結構變異及水資源動態(tài)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6 都平平;生態(tài)脆弱區(qū)煤炭開采地質環(huán)境效應與評價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7 邢立亭;采動條件下錦界礦頂板水循環(huán)變異機制與水害評價[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8 常建忠;基于法經濟學視角的“以煤補水”的生態(tài)補償機制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建華;薄基巖淺埋煤層安全開采技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2 黃森林;淺埋煤層采動裂縫損害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6年

3 苗霖田;榆神府礦區(qū)主采煤層賦存規(guī)律及煤炭開采對水資源影響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4 李瑩;陜北煤炭分布區(qū)地下水資源與煤炭開采引起的水文生態(tài)效應[D];長安大學;2008年

5 朱蕾;陜北煤層開采覆巖變形數(shù)值仿真模擬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6 宋世杰;榆神府礦區(qū)煤炭開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的定量化評價[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7 趙艷紅;陜西主要煤礦區(qū)地下水保護目標層賦存特征及其保護利用對策[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8 劉翔;羊場灣二分區(qū)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及水害防治[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9 胡火明;近淺埋煤層保水開采覆巖運動模擬研究與實測[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10 陳通;榆林地方煤礦開采區(qū)“保水采煤”地質基礎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屠世浩,,張東升;綜采工作面采煤機作業(yè)方式的選擇[J];東北煤炭技術;1995年05期

2 于津生,虞福基,劉德平;中國東部大氣降水氫、氧同位素組成[J];地球化學;1987年01期

3 范立民,楊宏科;沙層對礦井污水的凈化作用及礦井水的利用——以榆神府礦區(qū)薩拉烏蘇組沙層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0年06期

4 范立民;;陜北地區(qū)采煤造成的地下水滲漏及其防治對策分析[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7年05期

5 余學義;李邦邦;;陜北侏羅紀煤田礦區(qū)生態(tài)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途徑探討[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4期

6 范立民;王雙明;馬雄德;;保水采煤新思路的典型實例[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9年01期

7 馬立強;張東升;喬京利;王少義;王曄;;淺埋煤層采動覆巖導水通道分布特征試驗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8 黃冠星;孫繼朝;汪珊;荊繼紅;;中國北方典型盆地降水與地下水氫氧同位素組成特征[J];工程勘察;2007年04期

9 邢小軍;于向芝;白兆勇;賈麗瓊;;鄂爾多斯遺鷗自然保護區(qū)濕地水量平衡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06期

10 蒙仲舉;任曉萌;陳曉燕;高永;;采煤塌陷對沙柳根系損傷機理研究[J];北方園藝;201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亮;高強度開采條件下堤防損害機理及治理對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慶享,錢鳴高,石平五;淺埋煤層采場老頂周期來壓的結構分析[J];煤炭學報;1999年06期

2 黃正全;;淺埋煤層開采巖移特征與滲水機理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02期

3 張杰;侯忠杰;馬礪;;淺埋煤層老頂巖塊回轉過程中的潰沙分析[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王旭鋒;張東升;盧鑫;許猛堂;仇小祥;;淺埋煤層沙土質沖溝坡體下開采礦壓顯現(xiàn)特征[J];煤炭科學技術;2010年06期

5 常進海;;淺析淺埋煤層工作面初次來壓機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6 楊鵬,馮武林;神府東勝礦區(qū)淺埋煤層涌水潰沙災害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02年S1期

7 侯忠杰,謝勝華,張杰;地表厚土層淺埋煤層開采模擬實驗研究[J];西安科技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董愛菊;張沛;黃慶享;楊花娥;楊渭清;;淺埋煤層周期來壓動載機理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9 劉玉德;張東升;趙永峰;李健慧;;淺埋煤層環(huán)境影響的源頭控制型安全開采技術[J];煤礦安全;2011年04期

10 韓谷雨;鐘新春;范擴;王曉;劉鋒;;山體淺埋煤層覆巖的應力分布規(guī)律[J];煤炭技術;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柴敬;段書武;;厚風積沙淺埋煤層頂板災害研究[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2 苗彥平;郭佐寧;黃永安;王碧清;;淺埋煤層合理支護阻力實測統(tǒng)計分析[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3 劉國磊;樊克恭;肖同強;;山地淺埋煤層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黃慶享;石平五;錢鳴高;;淺埋煤層長壁開采的礦壓特征[A];面向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8年

5 黃慶享;劉素花;張沛;黃克軍;;淺埋煤層局部充填開采的地表移動規(guī)律模擬[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6 郝君;白如紅;王振華;何龍偉;;淺埋煤層綜采工作面阻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7 侯彥威;高波;馬炳鎮(zhèn);王鵬;張振勇;程思遠;;淺埋煤層頂板富水區(qū)的直流電法探測技術[A];煤礦水害防治技術研究——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C];2013年

8 楊治林;;初始后屈曲理論在淺埋煤層頂板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應用[A];現(xiàn)代數(shù)學和力學(MMM-XI):第十一屆全國現(xiàn)代數(shù)學和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黃慶享;;淺埋煤層長壁開采頂板結構及合理支護阻力研究[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李保仁;;淺埋煤層綜采工作面深孔預裂爆破安全技術[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沛;淺埋煤層長壁開采頂板動態(tài)結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2年

2 范鋼偉;淺埋煤層開采與脆弱生態(tài)保護相互響應機理與工程實踐[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3 李鳳儀;淺埋煤層長壁開采礦壓特點及其安全開采界限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年

4 趙兵朝;淺埋煤層條件下基于概率積分法的保水開采識別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5 張志強;溝谷地形對淺埋煤層工作面動載礦壓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森林;淺埋煤層采動裂縫損害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6年

2 劉文崗;淺埋煤層砂土層載荷傳遞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3年

3 謝大平;淺埋煤層長壁開采頂板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4 任艷芳;淺埋煤層長壁開采覆巖結構特征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8年

5 李昊;淺埋煤層群開采地表漏風規(guī)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6 郭文;淺埋煤層頂板結構災害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7 楊菊花;淺埋煤層頂板巖層結構的非穩(wěn)定性態(tài)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8 謝勝華;地表厚土層淺埋煤層覆巖運動與破壞規(guī)律研究[D];西安科技學院;2002年

9 張沛;淺埋煤層上覆厚沙土層采動載荷傳遞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10 王銳軍;淺埋煤層大采高綜采工作面覆巖結構與來壓機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012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012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47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