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氮量對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分布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
本文關鍵詞: 注氮 采空區(qū) 自燃三帶 數(shù)值模擬 出處:《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研究注氮對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分布的影響,建立了二維注氮采空區(qū)滲流場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了注氮量的變化對采空區(qū)流場分布的影響,得到了注氮采空區(qū)自燃三帶的分布規(guī)律。結果表明,隨著注氮量的增大,散熱帶增寬,氧化帶向采空區(qū)深部移動,距注氮源越近三帶所受影響越大,并分析了注氮量對工作面氧濃度分布的影響。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itrogen inje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ree zon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seepage field in goaf with two dimensional nitrogen inject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effect of nitrogen inje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 in goaf was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zone in the goaf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injection amount, the radiating zone widens, the oxidation zone moves to the deep part of the goaf, and the closer the nitrogen injection source is to the three zones, 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is. The effect of nitrogen inje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working face is analyzed.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河北省礦井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KJZH2013K02)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Y20131119)
【分類號】:TD75
【正文快照】: 0引言采空區(qū)遺煤自燃嚴重影響煤礦井下安全生產。由于制備技術成熟、化學性質穩(wěn)定以及對人與環(huán)境具有較高安全性等特點,注氮已成為國內外煤礦采空區(qū)防滅火的主要技術手段。迄今為止,關于注氮量對采空區(qū)自燃三帶分布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仍然較少。本文基于典型“U”型通風工作面,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錢鳴高,許家林;覆巖采動裂隙分布的“O”形圈特征研究[J];煤炭學報;199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吉南,馮學武,胡光偉;綜放工作面采空區(qū)區(qū)域劃分實用性分析[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3年06期
2 雷文杰;張瑤;孫欽昂;;有限元極限分析法探討裂隙拱形成機理[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3 王青元;楊天鴻;陳仕闊;李鐵良;;高位順層鉆孔瓦斯抽放數(shù)值模擬[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4 馬礪;宋先明;文虎;孟祥軍;;孤島綜放面煤層自燃火災綜合治理[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2期
5 王路軍;王巖;孫斌建;張興華;;紅菱煤礦開采保護層后煤巖體采動裂隙分布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5期
6 李尚國;陸偉;梁林秀;;采空區(qū)氧化自燃帶寬度與工作面推進速度關系的數(shù)值模擬[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年05期
7 鄧軍,徐精彩,陳曉坤;煤自燃機理及預測理論研究進展[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8 程遠平,俞啟香,袁亮;上覆遠程卸壓巖體移動特性與瓦斯抽采技術[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9 徐精彩,趙敏,孫紅麗,鄧軍;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煤氧化性預測方面的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夏紅春;程遠平;柳繼平;;利用覆巖移動特性實現(xiàn)煤與瓦斯安全高效共采[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樹剛;林海飛;成連華;;基于采動裂隙橢拋帶的煤與瓦斯共采機理[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2 肖e,
本文編號:14779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7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