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沖突的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5 00:16
本文關鍵詞:基于交通沖突的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研究
【摘要】:電動自行車解決了城市居民在本地出行的問題,但其高速發(fā)展也給城市交通帶來了較大的交通安全隱患,電動自行車引起的交通事故也不斷增多。電動自行車因為超速、超重、交通違規(guī)等引發(fā)的交通安全問題使其從國家標準的制定到具體的交通管理等方面飽受爭議。因此,電動自行車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首先介紹了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然后簡單研究分析了電動自行車車輛的基本特征、使用特征、交通事故現(xiàn)狀及原因。在對交叉口和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進行了介紹分析后,對交叉口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和交通量進行了視頻觀測調查。 基于觀測數(shù)據(jù)研究了交叉口內電動自行車的交通流特性,其中重點研究分析了交叉口內電動自行車流量、速度、流密度特性以及其與交通沖突之間的關系。然后研究了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非機動車行駛區(qū)的交通沖突過程,重點研究了交叉口非機動車行駛區(qū)電動自行車沖突事件,并基于調研數(shù)據(jù)建立了電動自行車沖突事件的模型;對交叉口非機動車行駛區(qū)的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強度進行研究分析,得到電動自行車的不同沖突對沖突強度的影響程度;從電動自行車沖突事件的角度研究了其與自行車的換算系數(shù),并結合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通過計算得到了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行駛的安全速度。 在對成都市七個信號交叉口進行交通沖突觀測的基礎上,結合前文的沖突分析,利用觀測數(shù)據(jù),建立基于綜合交通沖突率的電動自行車交叉口安全評價模型。以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的綜合沖突率作為指標,對其進行安全等級的劃分,然后對金牛萬達交叉口的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進行評價分析。最后根據(jù)評價結果、交叉口的實際情況情況和電動自行車運行狀況等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 交通沖突 交通安全 交叉口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U491.225;U492.8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緒論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義12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4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2-13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3-14
- 1.3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14-15
- 1.3.1 研究內容14-15
- 1.3.2 技術路線15
- 1.4 本章小結15-17
- 第2章 電動自行車基本特征及事故17-24
- 2.1 電動自行車基本特征17-20
- 2.1.1 技術標準17-19
- 2.1.2 車輛特征19-20
- 2.2 電動自行車使用特征20-21
- 2.3 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21-23
- 2.3.1 交通事故現(xiàn)狀21-22
- 2.3.2 交通事故原因分析22-23
- 2.4 本章小結23-24
- 第3章 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的交通沖突分析24-44
- 3.1 交叉口介紹24-25
- 3.2 交通沖突技術25-33
- 3.2.1 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定義26
- 3.2.2 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產(chǎn)生原因及過程26-29
- 3.2.3 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的分類29-30
- 3.2.4 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與交通事故的關系30-33
- 3.3 電動自行車流交通沖突分析33-37
- 3.3.1 直行電動自行車流沖突33-35
- 3.3.2 右轉電動自行車流沖突35-36
- 3.3.3 左轉電動自行車流沖突36-37
- 3.4 交通調查37-43
- 3.4.1 調查時間和地點37-38
- 3.4.2 調查方式38-39
- 3.4.3 調查樣本容量39
- 3.4.4 調查中嚴重交通沖突的判別39-42
- 3.4.5 調查結果42-43
- 3.5 本章小結43-44
- 第4章 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交通流特性及其與沖突關系44-59
- 4.1 電動自行車交通流運行特性44-46
- 4.2 電動自行車的流量特性46-50
- 4.2.1 時間分布46-47
- 4.2.2 飽和流量47-49
- 4.2.3 流量與交通沖突關系49-50
- 4.3 電動自行車速度特性50-53
- 4.3.1 運行速度50-51
- 4.3.2 加速度特性51-52
- 4.3.3 速度與交通沖突關系52-53
- 4.4 電動自行車密度特性53-58
- 4.4.1 安全行駛面積53-55
- 4.4.2 車流密度特性55-56
- 4.4.3 車流密度與交通沖突關系56-58
- 4.5 本章小結58-59
- 第5章 非機動車行駛區(qū)電動自行車交通沖突事件分析59-69
- 5.1 非機動車行駛區(qū)電動自行車沖突事件概念59-60
- 5.2 非機動車行駛區(qū)電動自行車沖突事件模型60-64
- 5.3 非機動車行駛區(qū)交通沖突強度64-66
- 5.4 基于沖突的換算系數(shù)和安全速度66-68
- 5.4.1 電動自行車換算系數(shù)66
- 5.4.2 電動自行車動態(tài)車間距66-67
- 5.4.3 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的安全速度67-68
- 5.5 本章小結68-69
- 第6章 電動自行車在交叉口安全評價模型的建立及應用69-79
- 6.1 評價模型的建立69-72
- 6.1.1 基本假設69
- 6.1.2 評價模型指標的選取69-70
- 6.1.3 權重系數(shù)的確定70-71
- 6.1.4 電動自行車交叉口安全評價模型71-72
- 6.2 評價指標的等級劃分72-74
- 6.2.1 數(shù)據(jù)處理72
- 6.2.2 各個交叉口綜合交通沖突率72-73
- 6.2.3 等級劃分73-74
- 6.3 案例評價分析74-76
- 6.3.1 交叉口概況74-75
- 6.3.2 交叉口安全評價75-76
- 6.4 改進建議76-78
- 6.5 本章小結78-79
- 結論79-81
- 致謝81-82
- 參考文獻82-8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成果8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葉曉飛;陳峻;顧姍姍;;城市道路路段電動自行車相對于自行車的換算系數(shù)[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0期
2 陳峻;謝之權;;行人-自行車共享道路的自行車交通沖突模型[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年S2期
3 楊艷群;賴元文;;基于沖突率的信號交叉口交通安全評價模型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0年23期
4 朱文婷;許聰;石劍榮;韋保仁;;電動自行車交通風險與車載、車速的關系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1年05期
5 崔銘;;基于故障樹法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性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劉穎;;城市電動自行車出行交通特性研究[J];交通與運輸(學術版);2011年02期
7 韓寶睿;馬健霄;仲小飛;;電動自行車的交通特性研究[J];森林工程;2008年06期
8 王力;劉衛(wèi)中;洪于亮;范耀祖;;基于分類交通沖突與微觀仿真分析的城市交叉口安全診斷及改善[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年02期
,本文編號:10911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911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