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能性集值映射的尾礦壩風險評估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07:23
本文關鍵詞:基于可能性集值映射的尾礦壩風險評估技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尾礦壩 可能性理論 前景理論 集值映射 風險評估
【摘要】:近年來,由于尾礦壩潰壩事故的頻繁發(fā)生,對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及環(huán)境安全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得具有預警能力的尾礦壩風險評估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但現(xiàn)有風險評估模型中的映射方法難以有效反映失穩(wěn)指標信息和風險等級信息間映射的復雜多變,,并且未考慮決策者的非完全理性對評估效果的影響,造成了評估效果差、甚至誤判的問題。 可能性理論對異類信息間復雜映射的建立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前景理論能夠描述決策者的非完全理性心理。因此,本文以上游式尾礦壩為研究對象,將可能性理論、前景理論等應用于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中,以解決尾礦壩風險評估效果差、甚至誤判的問題。主要成果如下: (1)通過分析尾礦壩失穩(wěn)指標信息的特點,利用基于樣本的可能性分布構造法來對其進行表征;針對現(xiàn)有風險等級劃分標準所造成的等級信息無法隨壩體狀態(tài)動態(tài)變化的問題,分析壩體變化機理,并結合其固有頻率劃分風險等級。 (2)由于失穩(wěn)指標信息和風險等級信息間的映射是復雜多變的,而現(xiàn)有映射建立方法難以處理異類信息間復雜映射,因此利用可能性集值映射建立失穩(wěn)指標與風險等級間的映射。 (3)針對決策者風險評估時的趨利避害心理,將前景理論應用于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中,并且將失穩(wěn)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引入到權重的確定中,從而使評估模型更符合實際情況。 (4)通過實例驗證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結果表明:在利用可能性集值映射建立失穩(wěn)指標與風險等級間映射的基礎上,構建的基于前景理論的風險評估模型有效避免了決策者評判中個人因素的影響,使得風險評估結果更合理,提高了風險評估效果的精準性。
【關鍵詞】:尾礦壩 可能性理論 前景理論 集值映射 風險評估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D926.4;TD77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緒論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1-13
- 1.2.1 尾礦壩風險評估技術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1-12
- 1.2.2 可能性理論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3
- 1.3 主要研究內容及章節(jié)安排13-16
- 1.3.1 主要研究內容13-14
- 1.3.2 章節(jié)安排14-16
- 2 尾礦壩安全自動監(jiān)測基礎16-30
- 2.1 尾礦壩概述16
- 2.2 尾礦壩的組成及特性分析16-21
- 2.3 尾礦壩安全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21-23
- 2.3.1 自動化安全監(jiān)測的必要性21
- 2.3.2 安全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組成21-23
- 2.4 可能性理論23-29
- 2.4.1 可能性分布及其測度23-26
- 2.4.2 可能性合成規(guī)則26-28
- 2.4.3 可能性數(shù)字特征28-29
- 2.5 本章小結29-30
- 3 失穩(wěn)指標和風險等級的表征30-38
- 3.1 失穩(wěn)指標的表征30-34
- 3.1.1 失穩(wěn)指標分析與選取30-31
- 3.1.2 失穩(wěn)指標的表征31-34
- 3.2 風險等級的表征34-37
- 3.2.1 風險等級的劃分34-37
- 3.2.2 風險等級的表征37
- 3.3 本章小結37-38
- 4 失穩(wěn)指標與風險等級間集值映射38-45
- 4.1 可能性集值映射38-43
- 4.1.1 可能性集值映射及其落影38-40
- 4.1.2 可能性集值映射及落影在模糊運算中的應用40-43
- 4.2 失穩(wěn)指標與風險等級間集值映射的建立43-44
- 4.2.1 兩者間映射的描述43
- 4.2.2 兩者間集值映射的建立43-44
- 4.3 本章小結44-45
- 5 尾礦壩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45-54
- 5.1 尾礦壩風險評估基本概念45
- 5.2 基于前景理論的尾礦壩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45-53
- 5.2.1 參考分布的構建46-47
- 5.2.2 價值函數(shù)的計算47-48
- 5.2.3 權重函數(shù)的確定48-52
- 5.2.4 綜合前景值的計算及風險等級的確定52-53
- 5.3 本章小結53-54
- 6 實例驗證與分析54-61
- 6.1 鎮(zhèn)安金礦尾礦壩概況及潰壩事故分析54-55
- 6.2 鎮(zhèn)安金礦尾礦壩風險評估55-60
- 6.3 本章小結60-61
- 7 結束語61-63
- 7.1 本文主要工作與創(chuàng)新點61-62
- 7.2 展望62-63
- 參考文獻63-6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撰寫的論文及科研成果67-68
- 致謝68-6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科;許開立;劉琛;;基于三角模糊理論的尾礦庫風險評價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2期
2 施洲;趙人達;;橋梁結構損傷對其固有振動特性的影響[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5期
3 張志千;胡軍;;尾礦壩自動化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J];礦業(yè)工程;2010年02期
4 曾群偉;謝殿榮;蘇舉端;袁梅;;尾礦庫潰壩的安全監(jiān)測[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0年01期
5 曾建敏;;實驗檢驗累積前景理論[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6 郭書祥,呂震宙,馮立富;基于可能性理論的結構模糊可靠性方法[J];計算力學學報;2002年01期
7 韓鴻彬;;淺議礦山安全法律法規(guī)[J];現(xiàn)代礦業(yè);2009年08期
8 羅建林;牛躍林;孫浩剛;;圓弧條分法在尾礦庫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6年03期
9 楊麗紅;李全明;程五一;王云海;;國內外尾礦壩事故主要危險因素的分析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8年05期
10 李亮;褚雪松;;浸潤線深度對尾礦壩穩(wěn)定性分析的影響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年11期
本文編號:10876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8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