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齒輪設計及強度研究
本文關鍵詞:邏輯齒輪設計及強度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論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有:(1)介紹了邏輯齒條的形成原理及過程,根據(jù)邏輯齒條齒廓方程以及邏輯齒條與邏輯齒輪節(jié)圓以外部分相互嚙合關系,求出邏輯齒輪節(jié)圓外部分的齒廓方程。結(jié)合邏輯齒輪的齒廓方程,通過matlab編程求出齒廓上邏輯點的坐標,擬合畫出邏輯齒輪一側(cè)輪廓,完善得到邏輯齒輪齒形圖。然后單獨改變?nèi)齻齒廓參數(shù)之一,作出不同齒廓參數(shù)下齒形圖,分析其對邏輯齒輪齒形和齒廓上邏輯點數(shù)目的影響。(2)建立了單圓角邏輯齒條刀具的齒頂圓弧半徑的公式,并得出齒頂圓弧半徑與連接邏輯點的關系,接著推出了單圓角和兩圓角邏輯齒條刀具的齒頂曲線方程。根據(jù)邏輯齒條刀具與邏輯齒輪之間相互嚙合關系,求出了邏輯齒輪齒根過渡曲線方程。編程求出邏輯齒輪齒根過渡曲線上的點,進而作出完整邏輯齒輪二維圖。建立了兩種齒條刀具下的邏輯齒輪三維模型,運用Workbench對單齒嚙合的邏輯齒輪進行靜力有限元分析,得到邏輯齒輪的應力分布,結(jié)果表明單圓角齒條刀具對應齒根過渡曲線的邏輯齒輪彎曲強度較好。(3)為了得到合適的邏輯齒輪齒廓參數(shù),基于同條件下的漸開線齒輪齒頂厚,計算得到初始壓力角在2°-12°范圍內(nèi)的多組齒廓參數(shù)。通過對其齒形特征進行對比,并對工況一定下的邏輯齒輪在節(jié)圓處相互嚙合進行受力分析,提出了同時保證彎曲強度和接觸強度齒廓參數(shù)選取方法,即初始壓力角選取越小越好。所以最終應選取初始壓力角為2°那組齒廓參數(shù)。(4)求出了使用漸開線齒條刀具嚙合加工的漸開線齒輪模型。分析了邏輯齒輪嚙合的過程,指出齒根應力最大發(fā)生在單齒嚙合的最高點處。運用Workbench分析了四組齒廓參數(shù)下邏輯齒輪和漸開線齒輪各自在節(jié)圓處和單齒嚙合最高點相互嚙合時的齒根應力,得到了邏輯齒輪比漸開線齒輪的齒根彎曲強度好,以及對上述結(jié)果的正確性進行了驗證。
【關鍵詞】:邏輯齒輪 MATLAB 齒根過渡曲線 齒廓參數(shù)選取 有限元分析 齒根應力 彎曲強度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H132.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緒論10-14
- 1.1 引言10-11
- 1.2 邏輯齒輪簡介與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論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內(nèi)容與意義12-14
- 2 邏輯齒輪建模與齒廓參數(shù)分析14-27
- 2.1 邏輯齒輪齒廓方程的建立14-18
- 2.2 邏輯齒輪的建模18-21
- 2.2.1 邏輯齒輪的幾何尺寸選擇18-19
- 2.2.2 齒廓上邏輯點的計算19
- 2.2.3 邏輯齒輪齒形的繪制19-21
- 2.3 邏輯齒輪嚙合線21-22
- 2.4 邏輯齒輪齒廓參數(shù)的影響22-26
- 2.4.1 初始壓力角 α0的影響23-24
- 2.4.2 初始基圓半徑G0的影響24-25
- 2.4.3 相對壓力角 δ 的影響25-26
- 2.5 小結(jié)26-27
- 3 邏輯齒輪齒根過渡曲線設計27-40
- 3.1 兩種齒根過渡曲線方程的建立29-33
- 3.2 邏輯齒輪的精確建模33-34
- 3.3 不同過渡曲線下齒根應力分析34-39
- 3.3.1 分析方法的選擇34-35
- 3.3.2 邏輯齒輪有限元模型建立35-36
- 3.3.3 有限元分析過程處理36-39
- 3.3.3.1 網(wǎng)格劃分36-37
- 3.3.3.2 邊界約束及載荷施加37
- 3.3.3.3 結(jié)果分析37-39
- 3.4 小結(jié)39-40
- 4 邏輯齒輪齒廓參數(shù)的選取40-52
- 4.1 邏輯齒廓參數(shù)的正交試驗41-43
- 4.2 選取前提與計算43-46
- 4.2.1 選取前提條件43-44
- 4.2.2 齒廓參數(shù)計算44-46
- 4.3 選取依據(jù)46-51
- 4.3.1 齒形特征分析46-49
- 4.3.2 輪齒受力分析49-51
- 4.4 小結(jié)51-52
- 5 齒廓參數(shù)選取驗證分析52-65
- 5.1 漸開線齒輪建模52-54
- 5.2 邏輯齒輪嚙合過程分析54-57
- 5.3 不同參數(shù)下邏輯齒輪彎曲應力對比57-64
- 5.3.1 網(wǎng)格劃分59
- 5.3.2 邊界約束及載荷施加59
- 5.3.3 結(jié)果分析59-64
- 5.4 小結(jié)64-65
- 6 總結(jié)與展望65-68
- 6.1 總結(jié)65-66
- 6.2 展望66-68
- 參考文獻68-70
- 附錄70-84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4-85
- 致謝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F生;;平面齒廓兩次作用和共軛曲線[J];大連鐵道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2 陳惟榮;滾刀齒廓的精確計算方法[J];中國礦業(yè)學院學報;1983年02期
3 酒井高男;;齒廓理論的統(tǒng)一觀(上)[J];齒輪;1984年05期
4 魏延剛,,唐宜勝,王秀琦;磨前滾刀齒廓形式及其幾何關系的研究[J];工具技術;1995年06期
5 周連會,曲繼方;變速鋼球傳動的齒廓研究[J];機械傳動;1996年03期
6 趙巖,朱恒生;關于齒廓法線法的簡化計算[J];大連鐵道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7 徐立民;;采用新齒廓提高工程機械齒輪強度[J];工程機械;1966年06期
8 王傳友;;成型蝸形滾刀齒廓圓弧近似法[J];儀器制造;1981年04期
9 龔振起;;異形齒廓齒輪組合成型滾刀的設計[J];儀器制造;1985年02期
10 張鐵城 ,劉繼巖 ,崔正昀 ,龍德才 ,馬云潔;針齒銷孔展成法嚙合原理(二)——刀具理論齒廓分析[J];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建華;新齒廓人字齒同步帶及其傳動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金建軍;邏輯齒輪設計及強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2 鮑俊先;磨前滾刀齒廓數(shù)學模型及參數(shù)化設計[D];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5年
3 馬勛;高速正時滾子鏈鏈輪齒形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解永孚;等效代換齒廓二齒差擺線齒輪行星傳動理論研究和實驗[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5 周衛(wèi)東;漸開線諧波齒輪傳動齒廓參數(shù)優(yōu)化及動態(tài)仿真[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季德生;新型高速正時鏈鏈輪齒形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康富軍;雙圓弧弧齒錐齒輪的參數(shù)化建模及力學特性模擬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6年
8 商麗;漸開線圓柱齒輪特征線測量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邏輯齒輪設計及強度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83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44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