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密封容器高精度氣密性檢查方法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1-10-21 06:03
大型密封容器容積大,密封連接接口多。為方便高效對容器進行氣密性檢查,通過重復的可靠性氣密性檢查實驗研究了不同氣密性檢查方法的適用性。壓力監(jiān)測法精度低,受溫度和容積變化影響大。氦質譜檢漏法有殘留氦氣,操作復雜且耗時長。建立了可靠性保證的氣密性檢查方法,該方法采用壓力監(jiān)測法的實測數(shù)據(jù)和氦質譜檢漏法的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來保證高精度漏率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該可靠性方法對大型密封容器的適用性較好,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只需對容器開展壓力監(jiān)測法。
【文章來源】:機械設計與制造.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氦質譜檢漏法操作示意圖
壓力監(jiān)測法的測試儀器采用新型高潔凈度氣源與氣密性檢查裝置[7]、軟管及氮氣瓶(氣源要求為氮氣時)等,該氣密性檢查裝置可以實現(xiàn)氣體干燥、抽換氣、壓力監(jiān)測法等功能。壓力監(jiān)測法的操作示意圖,如圖2所示。通過氣密性檢查裝置向容器充氣至一定壓力(QJ2592-94),待壓力穩(wěn)定后(消除溫度影響),對容器在保壓時間內的壓力進行實時監(jiān)測。保壓時間內壓降為0.04MPa,容器的氣密性合格。3 實驗與分析
針對某型特定柱形大容積容器開展實驗研究,其容積大于100L,被測容器,如圖3所示。容器內壁覆蓋高分子防熱層,內部安裝電子元器件。容器漏率設計指標為<10-3Pa·m3/s。壓力監(jiān)測法采用高精度壓力表不確定度為0.2%,量程為(-0.1~1)MPa。壓力監(jiān)測法采用的儀器為潔凈正負壓氣源及氣密性檢查裝置,可測量滿足0.04MPa的壓降,達到10-1Pa·m3/s,不能測量滿足容器漏率要求的漏率。氦質譜檢漏儀本底漏率為10-7Pa·m3/s,可測量滿足漏率要求的漏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解讀標準漏率[J]. 鄭天丕,趙慧,方珍,李彩英,邱熠濤. 機電元件. 2014(06)
[2]去除吸附氦試驗及相關標準分析[J]. 王庚林,李飛,李寧博,劉永敏. 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huán)境試驗. 2013(06)
[3]基于氦質譜檢漏儀的飛機機翼整體油箱檢漏技術[J]. 蔣永宏. 航空制造技術. 2012(16)
[4]淺談氣密性檢測技術及影響檢測的因素[J]. 吳禮平. 中國科技投資. 2012(21)
[5]差壓檢測法在汽車制動主缸氣密性檢測中的應用[J]. 張津津,馬朝永,白果,劉麗峰.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07(05)
[6]潔凈正負壓氣源及氣密性檢查裝置的可靠性分析[J]. 郭維強,蒲如平,何英.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02(04)
本文編號:3448393
【文章來源】:機械設計與制造.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3 頁
【部分圖文】:
氦質譜檢漏法操作示意圖
壓力監(jiān)測法的測試儀器采用新型高潔凈度氣源與氣密性檢查裝置[7]、軟管及氮氣瓶(氣源要求為氮氣時)等,該氣密性檢查裝置可以實現(xiàn)氣體干燥、抽換氣、壓力監(jiān)測法等功能。壓力監(jiān)測法的操作示意圖,如圖2所示。通過氣密性檢查裝置向容器充氣至一定壓力(QJ2592-94),待壓力穩(wěn)定后(消除溫度影響),對容器在保壓時間內的壓力進行實時監(jiān)測。保壓時間內壓降為0.04MPa,容器的氣密性合格。3 實驗與分析
針對某型特定柱形大容積容器開展實驗研究,其容積大于100L,被測容器,如圖3所示。容器內壁覆蓋高分子防熱層,內部安裝電子元器件。容器漏率設計指標為<10-3Pa·m3/s。壓力監(jiān)測法采用高精度壓力表不確定度為0.2%,量程為(-0.1~1)MPa。壓力監(jiān)測法采用的儀器為潔凈正負壓氣源及氣密性檢查裝置,可測量滿足0.04MPa的壓降,達到10-1Pa·m3/s,不能測量滿足容器漏率要求的漏率。氦質譜檢漏儀本底漏率為10-7Pa·m3/s,可測量滿足漏率要求的漏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解讀標準漏率[J]. 鄭天丕,趙慧,方珍,李彩英,邱熠濤. 機電元件. 2014(06)
[2]去除吸附氦試驗及相關標準分析[J]. 王庚林,李飛,李寧博,劉永敏. 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huán)境試驗. 2013(06)
[3]基于氦質譜檢漏儀的飛機機翼整體油箱檢漏技術[J]. 蔣永宏. 航空制造技術. 2012(16)
[4]淺談氣密性檢測技術及影響檢測的因素[J]. 吳禮平. 中國科技投資. 2012(21)
[5]差壓檢測法在汽車制動主缸氣密性檢測中的應用[J]. 張津津,馬朝永,白果,劉麗峰.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07(05)
[6]潔凈正負壓氣源及氣密性檢查裝置的可靠性分析[J]. 郭維強,蒲如平,何英.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02(04)
本文編號:34483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344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