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驅動并聯(lián)機構運動學標定方法研究
【圖文】:
圖 3.7 刀具末端點實際分布情況圖末端實際位置預測的難度在于,在不同位型,也就是構輸出位置的映射關系是不同的。在不同標定點上,每變化,且任意一條分支上間隙參數(shù)的變化會同時導致多準確預測機構末端的實際輸出位置是十分困難的。然而位置組成了一個可能空間,可以確定的是冗余機構的實可能空間內。在上文提到各 Pi點位置較為接近的前提下中心作為冗余機構的實際輸出位置。除此之外,,機構本空間內對成分布的特性,保證了這種做法一定的精度。4 41 11 1( , ) ( , ).4 4i ii i p f q ε ε p f q ε ε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H1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立周;路鵬;孫成憲;;機構運動學設計的離散優(yōu)化技術[J];機械設計;1986年06期
2 劉茂武,馮仁余;利用AutoCAD求解機構運動學和動力學問題[J];煤礦機械;2003年11期
3 車文龍;任樹棠;;關于機構運動學解法的討論[J];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06年03期
4 馮立富,郭書祥,韓一磊;論動點和動系的“正選”與“反選”[J];空軍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5 郝晉生,寇子明;耙取機構運動學的綜合分析[J];山西礦業(yè)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6 李寶筏;敖永華;;連桿式分插機構運動學動力學分析的程序設計[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1986年S1期
7 朱建生;潘光;;一種基于李特-吳方法求解并聯(lián)機構運動學正問題的方法[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8 曹浩峰;曹毅;陳海;秦友蕾;丁銳;;3T2R混聯(lián)機構運動學性能分析[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6期
9 張超;李彬;趙新華;;一種三自由度并聯(lián)機構運動學及工作性能分析[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7年09期
10 賴曉麗;;摩托車配氣機構運動學和動力學模擬分析[J];摩托車技術;200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凌明祥;曹軍義;李思忠;;柔性機構運動學和動力學解析建模[A];第十屆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2 魏世民;黃靖遠;廖啟征;;平面3-RPR機構運動學標定的矩陣重構法[A];第十二屆全國機構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賀
本文編號:26730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267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