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機管理中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19:27
中國是一個災害頻發(fā)的國家,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大和2010年的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的發(fā)生,使數(shù)代人辛勤勞動的成果毀于一旦,數(shù)百萬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園,數(shù)萬同胞罹難。同時,近年來其它類型的公共危機事件也不斷頻發(fā),如由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問題及襄汾潰壩引起的生產(chǎn)領域的特大安全事故以及拉薩“3.14”和烏魯木齊“7.5”事件引起的社會安全問題,各種災害問題在持續(xù)惡化,使越來越多的民眾陷入生活困境。鑒于此,作為公共危機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工作——災害救助顯得日益重要起來。建立快速、高效的災害救助體系不僅是民政部門貫徹“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職責,也是發(fā)揚社會互助精神、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以汶川地震等災害救助工作的實踐為基礎,綜合運用社會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的理論,通過文獻資料的分析和結(jié)構式訪談的研究方法,對汶川地震救助的工作進行評析,對目前我國災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析。文章的組后一部分,在借鑒國外經(jīng)驗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了轉(zhuǎn)變?yōu)暮戎ぷ骼砟、建立新型災害社會救助體系的框架和完善災害救助制度的相關政策建議,希望能對我國正在進行的救災體制的...
【文章來源】:新疆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實踐意義
(三) 研究方法和內(nèi)容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內(nèi)容
一、公共危機管理中的災害救助理論概述
(一) 公共危機管理中災害救助的涵義
1. 相關概念的界定
2. 公共危機管理中災害救助的特征
(二) 公共危機管理中災害救助的理論基礎
1. 風險社會理論
2. 社會救助的理論基礎
3. 公共危機治理的相關理論
(三)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1. 我國災害多發(fā)的需要
2. 災害救助是社會發(fā)展失衡的“減震器”和“穩(wěn)定器”
3.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還有待完善
4. 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和公共治理理念的引入
5. 社會團體力量的迅速發(fā)展為其提供了救助途徑
二、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歷史與現(xiàn)狀考察
(一) 我國災害救助的歷史考察
(二) 我國災害救助的現(xiàn)狀考察——以“5.12”汶川地震為例
1. 汶川地震救助的經(jīng)驗分析
(1) 以人為本的救助理念
(2) 法律、法規(guī)、條例保障災后重建工作
(3) 應急救助舉措卓有成效
(4) 多元力量的參與
(5) 全力救助災害群眾,幫助群眾恢復生產(chǎn)
2. 我國現(xiàn)行災害救助制度的不足
(1) 以人為本的理念還不夠深入
(2) 災害救助的法制不健全
(3) 災害救助內(nèi)容還不夠完善
(4) 災害救助資金籌集、管理、分配尚不規(guī)范
(5) 多元參與機制尚不完善
(6) “免費午餐”式的救助困境重重
三、公共危機管理中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構建
(一) 借鑒發(fā)達國家經(jīng)驗
1. 美國——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強有力的災害保險
2. 日本——全民防御與完善的災害救助體系
3. 其他國家——各有千秋
(二)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構建原則
1. 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公民社會權原則
2. 堅持公開公正原則
3. 堅持權利義務一致原則
4. 堅持權力監(jiān)督原則
5. 堅持社會參與,資源共享原則
(三)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框架構想
1.災害救助制度構想理念的轉(zhuǎn)變
2.我國災害救助制度框架的構想
(四) 完善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相關對策
1. 加強災害救助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
2. 進一步完善災害救助的立法體系
3. 界定救助對象,完善救助內(nèi)容
4. 完善多元災害救助的模式
5. 建立災害救助專項基金,加強資金的監(jiān)管力度
結(jié)論
注釋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家間的災害救助[J]. 王星光. 史學月刊. 2010(12)
[2]災害社會救助中保障、凝聚、包容與增能之整合路徑[J]. 花菊香. 社會科學. 2010(12)
[3]“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應急救助與農(nóng)戶住房重建[J].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4]巨災之年的政府應對與政策調(diào)整——2008年中國自然災害救援政策分析[J]. 王振耀.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5]汶川特大地震應急管理實踐與巨災應對的基本理念更新[J]. 郭偉.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6]論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黃帝榮.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7]地方政府與受災者在救災中的博弈探討[J]. 趙黎明,劉麗波,吳文清.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8]汶川地震應急救援的成功經(jīng)驗及對完善我國應急管理的啟示[J]. 王宏偉.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2009(02)
[9]風險社會理論與和諧社會建設——楊雪冬研究員訪談[J]. 本刊記者.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09(06)
[10]國外災害社會救助制度對中國的啟示[J]. 郭明霞,扶慶松. 社科縱橫. 2009(04)
碩士論文
[1]公共危機視域中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問題研究[D]. 朱艷霞.武漢科技大學 2009
[2]公共產(chǎn)品視角下的災害救助有效供給研究[D]. 王一.吉林大學 2009
[3]關于我國災害救助中公民社會保障權的研究[D]. 王玉梅.武漢科技大學 2008
[4]救助義務之法理思考[D]. 吳玥.蘇州大學 2008
[5]先秦秦漢時期的社會救助思想研究[D]. 王海鵬.山東師范大學 2008
[6]治理理論視角下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系研究[D]. 史文立.湖南大學 2008
[7]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績效評估體系研究[D]. 付璇.浙江大學 2008
[8]社會轉(zhuǎn)型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成因及對策研究[D]. 劉莉.中國人民大學 2008
[9]緊急狀態(tài)下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與保障[D]. 譚樹.西南政法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24479
【文章來源】:新疆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實踐意義
(三) 研究方法和內(nèi)容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內(nèi)容
一、公共危機管理中的災害救助理論概述
(一) 公共危機管理中災害救助的涵義
1. 相關概念的界定
2. 公共危機管理中災害救助的特征
(二) 公共危機管理中災害救助的理論基礎
1. 風險社會理論
2. 社會救助的理論基礎
3. 公共危機治理的相關理論
(三)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1. 我國災害多發(fā)的需要
2. 災害救助是社會發(fā)展失衡的“減震器”和“穩(wěn)定器”
3.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還有待完善
4. 政府職能轉(zhuǎn)變和公共治理理念的引入
5. 社會團體力量的迅速發(fā)展為其提供了救助途徑
二、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歷史與現(xiàn)狀考察
(一) 我國災害救助的歷史考察
(二) 我國災害救助的現(xiàn)狀考察——以“5.12”汶川地震為例
1. 汶川地震救助的經(jīng)驗分析
(1) 以人為本的救助理念
(2) 法律、法規(guī)、條例保障災后重建工作
(3) 應急救助舉措卓有成效
(4) 多元力量的參與
(5) 全力救助災害群眾,幫助群眾恢復生產(chǎn)
2. 我國現(xiàn)行災害救助制度的不足
(1) 以人為本的理念還不夠深入
(2) 災害救助的法制不健全
(3) 災害救助內(nèi)容還不夠完善
(4) 災害救助資金籌集、管理、分配尚不規(guī)范
(5) 多元參與機制尚不完善
(6) “免費午餐”式的救助困境重重
三、公共危機管理中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構建
(一) 借鑒發(fā)達國家經(jīng)驗
1. 美國——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強有力的災害保險
2. 日本——全民防御與完善的災害救助體系
3. 其他國家——各有千秋
(二)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構建原則
1. 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公民社會權原則
2. 堅持公開公正原則
3. 堅持權利義務一致原則
4. 堅持權力監(jiān)督原則
5. 堅持社會參與,資源共享原則
(三) 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框架構想
1.災害救助制度構想理念的轉(zhuǎn)變
2.我國災害救助制度框架的構想
(四) 完善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相關對策
1. 加強災害救助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
2. 進一步完善災害救助的立法體系
3. 界定救助對象,完善救助內(nèi)容
4. 完善多元災害救助的模式
5. 建立災害救助專項基金,加強資金的監(jiān)管力度
結(jié)論
注釋
參考文獻
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家間的災害救助[J]. 王星光. 史學月刊. 2010(12)
[2]災害社會救助中保障、凝聚、包容與增能之整合路徑[J]. 花菊香. 社會科學. 2010(12)
[3]“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應急救助與農(nóng)戶住房重建[J].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4]巨災之年的政府應對與政策調(diào)整——2008年中國自然災害救援政策分析[J]. 王振耀.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5]汶川特大地震應急管理實踐與巨災應對的基本理念更新[J]. 郭偉.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0(03)
[6]論我國災害救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黃帝榮.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2)
[7]地方政府與受災者在救災中的博弈探討[J]. 趙黎明,劉麗波,吳文清.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8]汶川地震應急救援的成功經(jīng)驗及對完善我國應急管理的啟示[J]. 王宏偉.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2009(02)
[9]風險社會理論與和諧社會建設——楊雪冬研究員訪談[J]. 本刊記者. 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09(06)
[10]國外災害社會救助制度對中國的啟示[J]. 郭明霞,扶慶松. 社科縱橫. 2009(04)
碩士論文
[1]公共危機視域中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務供給問題研究[D]. 朱艷霞.武漢科技大學 2009
[2]公共產(chǎn)品視角下的災害救助有效供給研究[D]. 王一.吉林大學 2009
[3]關于我國災害救助中公民社會保障權的研究[D]. 王玉梅.武漢科技大學 2008
[4]救助義務之法理思考[D]. 吳玥.蘇州大學 2008
[5]先秦秦漢時期的社會救助思想研究[D]. 王海鵬.山東師范大學 2008
[6]治理理論視角下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系研究[D]. 史文立.湖南大學 2008
[7]我國政府危機管理績效評估體系研究[D]. 付璇.浙江大學 2008
[8]社會轉(zhuǎn)型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成因及對策研究[D]. 劉莉.中國人民大學 2008
[9]緊急狀態(tài)下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與保障[D]. 譚樹.西南政法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244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9244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