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我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作用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03:50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社會結構也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其顯著表現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不僅由基尼系數所反映出來的總體收入差距呈不斷上升趨勢,而且城鄉(xiāng)之間、城鄉(xiāng)內部、地區(qū)之間和行業(yè)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的“副產品”,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國民收入分配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初次分配是指在生產活動中,企業(yè)作為分配主體,將國民生產總值在國家、企業(yè)、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以政府財政政策調節(jié)為主導的對居民收入進行再次調節(jié)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主要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強有力的財政手段,對居民收入差距進行了成效顯著的調節(ji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市場經濟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靈,對西方資本主義保持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98年我國確立了以建設公共財政體制為目標的財政體制改革方向,明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財政的基本職能,對居民收入進行再分配是國家財政的重要職責。充分發(fā)揮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國政府也在不斷加大財政的公平性投入。但是,一方面受經濟發(fā)展階段和發(fā)展水平的制約,當前我國利用財政收入與支出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力度”顯然不足;另一方面受制于財政體制上的原因,財政的再分配對收入差距調節(jié)的效果還不令人滿意。為此,如何完善我國財政制度,充分發(fā)揮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作用,成為當前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看,開展財政的收入再分配問題研究對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完善我國經濟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v觀我國的改革開放,分配體制的不斷調整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動力,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打破舊的利益分配關系,建立新的利益分配格局的過程。當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進入了“機遇”和“風險”并存的關鍵時期,研究當前我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現狀,從中發(fā)現現行財政再分配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克服和防止收入再分配領域里的一些不正,F象出現或蔓延,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具有積極作用。 我國在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過程中,致力于市場機制作用的恢復與發(fā)揮,在注重經濟水平和經濟效率提高的同時,對發(fā)揮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在轉變經濟發(fā)展模式、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和保持政治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導致當前中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調控效應弱化,財政的收入再分配理論和實證研究也相對匱乏,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體制完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理論,為政府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對如何完善我國公共財政體制的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本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以現代公共財政學的研究成果為理論基礎,融合政治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博弈論以及社會學和政治學的理論開展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實證分析和規(guī)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歷史分析和邏輯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論文第一部分為引言。論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存在的重大現實問題基礎上,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中國公共財政理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開展的。通過對國內外學者有關國家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問題研究的回顧和總結,確立本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架構論文的基本邏輯框架,提出基本觀點。 論文第二部分是對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進行理論探討。通過對財政學產生、發(fā)展的歷史考察,對財政職能理論的發(fā)展演變進行了歷史分析。論文系統(tǒng)性地總結財政收入再分配職能產生的原因,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財政進行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為研究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提供了理論依據。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財政收入再分配思想也不斷發(fā)展,逐步形成了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體現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的財政的收入再分配理論。 論文第三部分是對西方發(fā)達國家財政收入再分配的實踐進行歸納和總結。現代西方發(fā)達國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財政收入再分配體系,在運用財政手段調節(jié)收入差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經濟、社會、政治諸方面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西方的財政收入再分配體系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通過研究,從中得出了現代財政收入再分配體系建設的“一般性”經驗。 論文第四部分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變遷進行綜合性評價。在充分肯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取得巨大成績的基礎上,客觀描述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總體變化情況。然后分別從城鄉(xiāng)之間、區(qū)域之間、城鄉(xiāng)內部和行業(yè)之間等多方位對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進行觀察。從各個角度觀察,中國的收入差距問題已經十分嚴重,而且當前中國收入分配格局對保持經濟持續(xù)增長、保持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論文第五部分分析我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現狀。論文著重考察了構成中國財政收入再分配體系中的稅收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轉移支付制度,為分析我國財政的收入分配績效分析打下基礎;谪斦䦟用袷杖朐俜峙涞倪^程,論文從實證的角度分別對當前中國財政的收入分配的能力(財政收入水平和汲取能力)、方向(主要是財政支出結構)以及結果(收入差距的調節(jié)水平)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分析。通過運用現代計量分析的方法,對中國財政收入再分配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發(fā)現中國財政政策對居民收入差距的調節(jié)作用較弱,甚至存在“逆調節(jié)”作用。 論文第六部分是對影響我國財政收入再分配職能的財政體制原因進行分析。我國稅收體制、主要的稅收手段、社會保障體制和轉移支付體制等方面都還存在著制度上的問題,現行財政體制影響了財政收入再分配職能的發(fā)揮。 論文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完善我國財政的收入分配體系進行對策性研究。主要是在明確在新形勢要求下財政收入再分配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如何強化收入財政再分配的手段,完善收入財政再分配環(huán)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本文在的研究上體現了以下創(chuàng)新: 一是全面系統(tǒng)地對我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現有的國內外文獻來看,對我國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問題研究還處在零星研究階段。多數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則、手段和結果的分析,部份學者對我國國民收入再分配結果對經濟增長等某些方面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但對我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研究的系統(tǒng)性與全面性不足。本文首次對我國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全方位、多角度、系統(tǒng)性地考察我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現狀,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議。 二是運用了現代計量分析手段,從“投入-產出”的視角,考察了我國財政進行收入再分配的現狀。一方面沿著財政“收入一支出”的過程,對當前中國財政的進行收入分配的能力(“投入”)進行了科學分析和評價;另一方面引入貧困度指數和基尼系數的測量,對比城鄉(xiāng)居民財政調節(jié)前后的收入差距變化,研究了我國財政進行收入再分配的績效(“產出”)。 三是從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發(fā)揮的過程角度,對中國財政的收入分配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進行分析,有利于準確把握中國當前再分配中各環(huán)節(jié)和要素之間的關系,明確收入再分配調節(jié)弱化的癥節(jié)所在,為完善分配政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限于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本文的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在研究內容上,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財政再分配體系的內在關系和作用機理的研究,在分析方法上也需要更加充分運用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期待在今后努力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支持。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812.4;F124.7
本文編號:2752917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812.4;F124.7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初立輝;財政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的職能、機制與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年
本文編號:27529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52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