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放式基金擇時能力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開放式基金擇時能力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我國基金市場發(fā)展越來越成熟,國內學者關于基金市場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比如基金風格研究,基金業(yè)績研究,基金費率研究,基金經理人行為研究,基金選股擇時能力研究等等。目前相當部分學者主要研究我國基金擇時能力,即基金預測市場的能力,基金能否根據市場走勢合理配置投資組合資產,以使收益最大化。當未來走勢有上升趨勢時,合理分配資產,以提高資產組合的風險水平:相反,當走勢下降時,降低資產組合的風險水平。運用改進后的T-M模型,依據投資組合的資產持有權重,對102只開放式基金2008年1月-2013年12月的投資資產組合持股數(shù)據進行處理,并運用bootstrap統(tǒng)計方法,檢測出它們的擇時能力因子。實證結果表明,樣本的開放式投資基金部分具有擇時能力,但大多數(shù)基金顯示的是負的擇時能力。隨后將102只基金分為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并分別對其進行擇時測量,研究發(fā)現(xiàn)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呈現(xiàn)正的擇時能力,而證券型基金擇時能力大都為負;隨后又對擇時能力研究進行延伸,將擇時能力與基金投資風格以及基金風險大小相結合。在投資風格方面,分為成長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和價值型基金三種,分別進行擇時能力測量,實證結果發(fā)現(xiàn)成長型基金的擇時能力普遍是負的,平衡型基金和價值型基金具有正的擇時能力;在風險方面,選取標準差(或方差)作為風險大小的指標,發(fā)現(xiàn)風險越大的基金其擇時能力越好。最后基于實證結論,做出簡單的理論解釋,并提出一些對提高開放式基金擇時能力有幫助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開放式基金 T-M模型 擇時能力 資產持有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32.51
【目錄】:
- 內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導論9-20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10-12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義11-12
- 1.3 國內外研究概況12-18
- 1.3.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16
- 1.3.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6-18
- 1.4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18-20
- 1.4.1 研究內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4.3 研究創(chuàng)新及不足之處19-20
- 第2章 擇時能力理論分析20-28
- 2.1 擇時能力的界定20
- 2.2 基金擇時能力的理論基礎和評價模型20-25
- 2.2.1 擇時能力的理論基礎20-22
- 2.2.2 擇時能力評價模型22-25
- 2.3 Return-based和Holdings-based擇時能力測量的對比分析25-28
- 2.3.1 人為擇時偏差25-26
- 2.3.2 統(tǒng)計力26-28
- 第3章 擇時能力實證分析28-42
- 3.1 模型的設計與選取28-29
- 3.1.1 模型的選取28
- 3.1.2 統(tǒng)計推斷:Bootstrapping28-29
- 3.2 樣本的選取與相關變量說明29-33
- 3.2.1 樣本的選取29-32
- 3.2.2 相關變量說明32-33
- 3.3 實證結果與分析33-42
- 3.3.1 Holding-based擇時測量結果34-36
- 3.3.2 基金風格與擇時能力36-38
- 3.3.3 擇時能力與風險38-42
- 第4章 實證結論解釋與相關政策建議42-46
- 4.1 實證結論總結42
- 4.2 實證結論的理論解釋42-44
- 4.2.1 數(shù)據及模型影響42
- 4.2.2 基金經理認知影響42-43
- 4.2.3 基金經理激勵影響43-44
- 4.3 政策與建議44-46
- 4.3.1 加強基金市場監(jiān)管44
- 4.3.2 規(guī)范基金管理公司44-45
- 4.3.3 加強基金經理職業(yè)素質45-46
- 參考文獻46-48
- 后記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方博文;劉再華;李榮;;我國開放式基金波動擇時能力的實證分析[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張怡;田穗;;證券公司自營績效評價與擇時能力識別[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年09期
3 金秀;范美玲;劉燁;;基于小波分析的多期擇時能力模型及實證研究[J];運籌與管理;2010年01期
4 張金華;劉玉珍;劉夢雨;;開放式基金投資者擇時能力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5 劉凱;;中國開放式基金擇時能力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2009年17期
6 郭文偉;宋光輝;許林;柴曼昕;;中國開放式基金風格擇時能力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0年08期
7 陳浪南;朱杰;熊偉;;時變貝塔條件下的基金多市場擇時能力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4年02期
8 潛力;;基金擇時能力評估模型之比較——業(yè)績評估模型與投資組合評估模型[J];金融與經濟;2009年04期
9 金秀;于莉;;我國債券型基金擇時能力實證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朱杰;;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收益擇時能力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年1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 高琛;偏股型基金擇時能力有所改善[N];上海證券報;2012年
2 記者 王彭;大類資產靈活調配 博時回報混合擇時能力突出[N];上海證券報;2013年
3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宋楠 于晨;關注擇時能力較強的基金[N];中國證券報;2011年
4 特約撰稿 張劍輝;基金擇時能力或成勝出利器[N];證券日報;2008年
5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 代宏坤 莊宇飛;下跌行情基金比拼擇時能力[N];證券時報;2011年
6 證券時報記者 榮籬;八成基民看重基金擇時能力[N];證券時報;2009年
7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 代宏坤;基金公司總體不具備擇時能力[N];證券時報;2011年
8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師 代宏坤;基金整體擇時 操作效果不佳[N];上海證券報;2011年
9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 吳泱;CTA市場擇時與資產選擇能力[N];期貨日報;2012年
10 張怡;證券公司盈利莫忘風險[N];證券時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蔣瑛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寅;投資基金業(yè)績對比[D];山東大學;2015年
2 陳凡;我國開放式基金選股擇時能力的動態(tài)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5年
3 葉婷;基于MV-GARCH模型的中國開放式基金擇時能力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李瑞濤;中國私募基金選股擇時能力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5 孫偉;基于擇時能力的我國開放式基金合理管理費率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年
6 黃克榮;我國開放式基金擇時能力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年
7 石曉芳;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波動擇時能力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于莉;我國債券型基金擇時能力實證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9 劉鵬;我國開放式基金的波動擇時能力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10 陳穎;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擇時能力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開放式基金擇時能力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72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28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