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政府激勵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選題:信息不對稱 + 博弈模型; 參考:《管理工程學報》2017年02期
【摘要】:為研究在信息不對稱下,無政府激勵的供應鏈主動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可行性,建立了三級供應鏈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各自決策的Leader-follower模型和局部聯(lián)盟決策的Stackelberg模型)和引入收益共享合約的合作決策模型。通過三個模型之間的對比,證明了信息不對稱下合作決策的優(yōu)越性。此外,通過分析供應鏈實施綠色供應鏈的各種驅(qū)動因素(初始市場份額,普通產(chǎn)品價格,綠色成本等),以及各種驅(qū)動因素下不同博弈模型之間的對比。進一步驗證了合作決策的優(yōu)越性,并發(fā)現(xiàn)局部聯(lián)盟決策時渠道的收益并不總是優(yōu)于各自決策時的收益。最后,發(fā)現(xiàn)在具有競爭特性的市場上,供應鏈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具有可行性,且合作博弈時供應鏈在起積極作用的驅(qū)動因素影響下會率先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在起消極作用的驅(qū)動因素影響下會延后放棄綠色供應鏈管理。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anarchic incentive supply chain, A non-cooperative game model (Leader-follower model for each decision and Stackelberg model for local alliance decision) and a cooperative decision model with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are established for three-level supply chain. By comparing the three models, the superiority of cooperative decision mak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proved. In addition, by analyzing the driving factors (initial market share, common product price, green cost, etc.) of the supply chain to implement green supply chain,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game models under various driving factors. The superiority of cooperative decision making is further verifie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revenue of local alliance decision-making is not alway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ir respective decision making. Fin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feasible in the competitive market, and the supply chain will take the lead i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sitive driving factors in the cooperative ga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gative factors,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ll be postponed.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商學院;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12JJ2042) 國家創(chuàng)新群體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9210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27206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171202)
【分類號】:F2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祖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集成特性和體系結構[J];南開管理評論;2002年06期
2 黎繼子;;論發(fā)展我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戰(zhàn)略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10期
3 代穎;綠色供應鏈管理——現(xiàn)代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J];經(jīng)濟體制改革;2003年01期
4 張彩虹,王俊生,王大中;論企業(yè)的綠色供應鏈管理[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黃鳳文,吳育華;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發(fā)展前景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陳偉,韓斌,孟琦;現(xiàn)代企業(yè)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J];工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04年04期
7 袁博,高迎平,閆哲;綠色供應鏈管理理論及其實現(xiàn)淺析[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8 孫衍林;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交通企業(yè)管理;2005年10期
9 葉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系統(tǒng)研究[J];經(jīng)濟經(jīng)緯;2005年02期
10 劉蓓蕾,郭璐蕓;淺析綠色供應鏈管理[J];商業(yè)時代;2005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徐偉;鄭燕飛;;綠色供應鏈管理中有舉報行為的政企博弈分析[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張曙紅;冷凱君;;面向低碳環(huán)保的制造企業(yè)綠色供應鏈管理實施路徑與對策研究[A];第四屆中部地區(qū)商業(yè)經(jīng)濟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孫波;;綠色貿(mào)易壁壘下的中國綠色供應鏈構建[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中卷)[C];2006年
4 張亞連;曾櫚珈;唐婷;;綠色供應鏈管理:一種有效應用的跨組織環(huán)境成本控制模式[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記者 楊敏;“綠色供應鏈管理”概念入贛[N];江西日報;2006年
2 中國航空工業(yè)供銷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李其峰;企業(yè)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N];中國航空報;2010年
3 王山;循環(huán)經(jīng)濟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N];現(xiàn)代物流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一輝;綠色供應鏈管理擴散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2 劉曄明;食品綠色產(chǎn)業(yè)供應鏈管理模式與績效評價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滕波;造紙企業(yè)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周潔;基于統(tǒng)計分析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影響因素與實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陶莉莉;中國制造業(yè)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4 徐團結;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孫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實施[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6 付磊;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設計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李富華;首鋼京唐鋼鐵公司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8 胡永平;關于汽車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9 徐志斌;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10 郝千瑤;山西金巖集團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548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205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