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自評報告粉飾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03 11:07
本文關鍵詞: 內控自評粉飾 美化自評意見 內控缺陷選擇性披露 資本市場隱性失靈 出處:《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2012年,財政部會同證監(jiān)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yè)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的通知》,要求自2014年起,所有主板上市公司應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我國主板市場正式進入內控信息強制披露時代,本文從公開披露的2015年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出發(fā),研究二者在意見段、內部控制缺陷兩個層面信息披露的差異來衡量內控自評粉飾行為,及行為背后影響因素。以期投資者有效區(qū)分內部控制真實信息和“美化”后的信息,為其篩選潛在自評粉飾公司、投資決策提供新的思路。在宏觀監(jiān)管層面,檢驗內控規(guī)范體系強制執(zhí)行后產(chǎn)生的市場效果,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企業(yè)層面上的經(jīng)驗證據(jù),為進一步確定監(jiān)管方向、完善內部控制宏觀監(jiān)管措施提供方向。內控信息披露的監(jiān)管能否倒逼公司真正提升內部控制水平,保障整個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是本文研究的問題。本文采用Ashbaugh-Skaife et al.(2007)內控缺陷披露“風險-壓力”框架,結合標準聲譽模型(Kreps,Milgrom,Roberts and Wilson,1982),運用動態(tài)博弈觀對內控自評報告與內控審計報告的信息披露可比差異進行實證研究,進而研究內控自評粉飾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得出結論:當前時期,我國當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標僅僅停留在滿足監(jiān)管的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自評報告出具較好意見、隱瞞內控重大、重要缺陷的行為普遍存在,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機會主義”,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及其缺陷披露尚不能在較大程度上客觀反應其真實的內部控制質量,更未達完善企業(yè)內部控制、提升企業(yè)價值的目標。以下三方面因素對自評粉飾行為施加影響:(1)董事會治理因素:獨立性較高的董事會、薪酬激勵水平較高的董事會均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自評報告粉飾行為。(2)公司特征因素:對內部控制資源投入較高的優(yōu)質公司具有良好公司特征,發(fā)生內控自評報告粉飾的概率較低;反之,則發(fā)生自評粉飾的概率較高。規(guī)模較大的上市公司發(fā)生內控自評粉飾的概率較小。處于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當年虧損或高資產(chǎn)負債率)、報告期內受處罰或發(fā)生重大資產(chǎn)重組進行內控自評粉飾的概率較大。(3)外部監(jiān)管因素,外部審計與管理層追責兩種外在壓力之間不存在替代效應或互補效應,整體無效。處于主導地位的會計師事務所能較好地奉行獨立性,如實披露內控信息,但對遏制企業(yè)內控自評粉飾行為效力較弱。政府、投資者對于企業(yè)管理層信息披露事后追責壓力不明顯。兩種壓力并未促進企業(yè)管理層積極改進內部控制體系、如實披露內部控制信息。(4)內控自評報告粉飾行為具有行業(yè)特征,處于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yè)、醫(yī)藥制造業(y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房地產(chǎn)業(yè)的上市公司更可能發(fā)生內控自評粉飾行為。(5)政府對內控信息披露缺少事后懲罰機制、資本市場投資者對內控缺陷的非理性解讀、管理層信息獨占使內控強制管制制度出現(xiàn)逆向制約效應,長期累積將使得制度管制失去意義,引發(fā)投資者逆向選擇、資本市場隱性失靈。政府需出臺相關措施,使內控宏觀管制更有效。
[Abstract]:In 2012 ,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sued a circular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 system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elf - assessment report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 issued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in board listed companies . ( 2 ) The company ' s characteristic factor : The probabi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self - assessment report is relatively low , and the probabi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self - assessment is relatively low .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F2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芹;;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及內部控制自評結論——比較分析與數(shù)據(jù)檢驗[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年02期
2 韓洪靈;張立燕;;控制風險、披露壓力與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自愿性披露——基于滬市2008-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3 趙息;許寧寧;;管理層權力、機會主義動機與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J];審計研究;2013年04期
4 李育紅;;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年03期
5 鄭志剛;;對公司治理內涵的重新認識[J];金融研究;2010年08期
6 蔡叢光;;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務與金融;2010年04期
7 田高良;齊保壘;李留闖;;基于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缺陷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年04期
8 方紅星;孫,
本文編號:14872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xmjj/14872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