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團體信用與農地抵押貸款——基于同心模式的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6-10 05:04
本文關鍵詞:信息不對稱、團體信用與農地抵押貸款——基于同心模式的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以同心模式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運行機制。系統梳理了同心模式的運作過程,并刻畫了該模式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礎上,從信用社的定價策略與合作社的治理機制兩方面深入剖析了同心模式的運作機理。研究表明,同心模式采取了抵押與貸款相分離的融資機制及"農地抵押+團體貸款"復合型擔保措施,通過組建融資中介、實施復合抵押、推動市場整合顯著改善了普通農戶的土地抵押信貸配給。同心信用社的統一定價和信貸配給是基于信息不對稱的策略選擇;合作社將團體信用應用于內部治理意在明晰連帶責任與共有信用的產權,從而促進團體間競爭,降低合作社監(jiān)督及執(zhí)行合約的費用。
【作者單位】: 南京審計大學公共經濟學院;南京農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信息不對稱 團體信用 農地抵押貸款 運行機制 同心模式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農村資產管理與社區(qū)治理”(編號:KYZ201130) 江蘇省普通高校學術學位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產權管制下農地抵押貸款機制設計研究”(編號:KYZZ_0161) 南京審計學院人才引進項目(編號:NSRC15019)
【分類號】:F832.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賦予農民對土地資產的抵押權能對促進農業(yè)生產結構轉型、提高農民收入有重要意義。然而,實踐中即使農民享有土地抵押權,也并不意味著農民可以憑其直接向銀行申請抵押融資。事實證明,在農地抵押貸款面臨薄市場與法律風險雙重約束的情況下,僅通過“賦權還能”就期望農民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蘭慶高;惠獻波;于麗紅;王春平;;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農村信貸員的調查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3年07期
2 蒙志標;;廣西上林縣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質)押貸款業(yè)務創(chuàng)新研究[J];金融經濟;2013年18期
3 于麗紅;陳晉麗;蘭慶高;;農戶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需求意愿分析——基于遼寧省385個農戶的調查[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4年03期
4 惠獻波;;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實踐探索:一個文獻綜述[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5 汪險生;郭忠興;;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兩權分離及運行機理——基于對江蘇新沂市與寧夏同心縣的考察[J];經濟學家;2014年04期
6 李智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運行機制探析——基于貸款客戶滿意度與供給意愿視角[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年12期
7 梅淑元;;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實施困境:12省(市、區(qū))案案例例[J];南方農村;2014年11期
8 房啟明;羅劍朝;曹t,
本文編號:4374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4374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