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的信貸渠道存在性分析——基于2411家上市公司樣本
本文選題:信貸渠道 切入點:貨幣政策 出處:《商業(yè)經(jīng)濟研究》2017年1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12年以后,我國經(jīng)濟步入"新常態(tài)",貨幣供給減少,經(jīng)濟增速放緩。經(jīng)濟增速放緩是否與貨幣供給減少相關聯(lián)、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是否會沖擊實體經(jīng)濟等問題引起了學界對我國銀行"信貸渠道"的重新思考。本文依據(jù)傳統(tǒng)經(jīng)濟的理論,提出兩個假說,即中央銀行的信貸緊縮減少商業(yè)銀行的信貸資金供給和商業(yè)銀行信貸資金供給的減少對企業(yè)投資的影響。利用我國有融資需求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建立適當?shù)哪P?驗證了兩個假說的適當性。結果表明: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商業(yè)銀行"信貸渠道"依然顯著的存在。與宏觀層面或銀行層面研究"信貸渠道"不同,在嚴格區(qū)控制需求變量時,從微觀的企業(yè)層面展開"信貸渠道"研究,證實了銀行"信貸渠道"的存在結論。
[Abstract]:Since 2012,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Whether the 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is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in the money supply, Whether the monetary policy of the central bank will impact the real economy or not has caused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rethink the "credit channel" of the bank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wo hypothes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That is, the credit crunch of the central bank reduces the supply of credit fund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supply of credit funds of commercial banks, 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 Using the listed companies with financing needs in our country as a sample, an appropriate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edit channel"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of monetary policy in our country still exist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study of the "credit channel" at the macro level or the bank level, when the demand variabl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in the area, The research on the credit channel from the micro enterprise level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the bank credit channel.
【作者單位】: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教務處;
【分類號】:F822.0;F83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慧平;基層信貸渠道的阻塞與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2002年09期
2 蔣瑛琨 ,劉艷武 ,趙振全;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傳導機制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兼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3 張春艷;;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信貸渠道分析[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6年12期
4 李瓊;王志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渠道抑或信貸渠道[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5 索彥峰;于波;;轉型期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財經(jīng)論叢(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劉麗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信貸渠道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孫小光;;我國貨幣政策效應比較研究——基于信貸、貨幣和匯率三種渠道的分析[J];金融縱橫;2011年12期
8 歐永生;我國的“信貸渠道”辨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9 金永軍;陳柳欽;劉斌;;信貸渠道的困境及我國信貸渠道的存在性證明[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汪恒;;信貸渠道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上海的經(jīng)驗[J];上海金融;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蔣瑛琨;劉艷武;趙振全;;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傳導機制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兼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任曉;央行:總部經(jīng)濟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N];中國證券報;2008年
2 記者尹濤;加大金融對經(jīng)濟的支持力度[N];中國證券報;2002年
3 姜福慶;構建信用環(huán)境 暢通信貸渠道[N];金融時報;2001年
4 曾超;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及效果研究[N];期貨日報;2010年
5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張茉楠;繼續(xù)大規(guī)模貨幣投放效果不大[N];中國證券報;2012年
6 張茉楠;全球貨幣政策因何失效?[N];上海金融報;2012年
7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張茉楠;大規(guī)模貨幣投放效果不大[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8 ;短期加息可能基本排除[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9 張立棟;短期內(nèi)加息“警報”基本解除[N];證券時報;2007年
10 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邵宇;中國經(jīng)濟苦夏:缺電、通脹加地產(chǎn)調控[N];證券時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歐永生;貨幣政策傳導的“信貸渠道”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董華平;中國貨幣政策信貸渠道傳導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鑫;關于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D];吉林大學;2017年
2 邵珠才;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信貸渠道[D];山東大學;2006年
3 張靜靜;基于信貸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4 周志敏;我國貨幣政策信貸渠道存在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迪;中國貨幣政策信貸渠道效果弱化及證券因素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楊雪;我國銀行信貸渠道傳導有效性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3年
7 魏大光;信貸渠道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彭睿;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信貸渠道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9 葛蘭;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信貸渠道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10 王曉君;貨幣政策銀行信貸渠道對產(chǎn)業(yè)間資源錯配影響的計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308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63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