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IPO效應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17 00:00
本文關鍵詞: IPO效應 創(chuàng)業(yè)板 盈余管理 VC/PE背景 最終控制人兩權分離 出處:《暨南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IPO效應”研究始于90年代,指的是上市公司IPO后經營業(yè)績反倒下滑的現(xiàn)象。國內外學者已經證明了歐美成熟市場、亞洲新興市場、中國A股主板與中小板市場等股票市場普遍存在“IPO效應”,并多角度地分析其影響因素。由于深圳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運營至今才4年多,這方面的研究較少。 本文以2009-2010年在深圳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的153個公司為樣本,通過梳理前人相關理論與深圳創(chuàng)業(yè)板特點,設計了兼具理論與實踐考慮的研究假設,在此基礎上對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的“IPO效應”進行存在性檢驗,并建立回歸模型對“IPO效應”的影響因素作實證分析。文章通過設計系統(tǒng)的評價指標體系,選取IPO前2年、IPO當年、IPO后2年的指標數(shù)據(jù),對比IPO前后業(yè)績來進行“IPO效應”存在性檢驗: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全部樣本或分組樣本,樣本的成長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指標大都出現(xiàn)了顯著性下滑,即深圳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也存在“IPO效應”;分組檢驗發(fā)現(xiàn),有VC/PE背景、無國有股背景、最終控制人存在兩權分離的樣本公司IPO后整體業(yè)績平均分別差于無VC/PE背景、有國有背景、不存在兩權分離的公司。通過因子分析、IPO前盈余質量測度、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VC/PE背景、最終控制人兩權分離、IPO前盈余管理程度與公司IPO前后的業(yè)績變化呈顯著負相關,國有背景與公司IPO前后的業(yè)績變化呈顯著正相關,這4個主要影響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的“IPO效應”。 最后,根據(jù)研究結果結出5點建議:加強市場監(jiān)管及推進嚴格退市制度實行、延長VC/PE機構股份鎖定期、建議國有資本介入高新產業(yè)、提高公司大股東治理水平、加強IPO募投項目管理。
[Abstract]:The "IPO effect" research began in 90s, refers to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after IPO but decline phenomen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proved that the mature markets in Europe and America, emerging markets in Asia, exist the "IPO effect" China A shares on the main board an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Market and the stock market,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cause of Shenzhen gem market operation only 4 years ago, less research in this area.
鏈枃浠
本文編號:15167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167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