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社會性公共服務水平的綜合評價及其動力因子分析
本文關鍵詞:區(qū)域經濟空間分異及其演變分析研究——以浙江省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京師范大學》 2012年
長三角社會性公共服務水平的綜合評價及其動力因子分析
曾夕真
【摘要】:自改革開放至今,中國都在致力于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著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作為現代政府追求的目標之一,公共服務的發(fā)展對于縮小地區(qū)與城鄉(xiāng)間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收入分配等差距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此,本文選取公共服務范疇中與社會和居民發(fā)展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社會性公共服務作為切入點,以長三角經濟區(qū)內的江浙滬三省市為研究區(qū)域,以地市為基本研究單元,重點搜集自2000-2009年各城市與社會性公共服務相關的統(tǒng)計數據,利用統(tǒng)計學與空間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長三角區(qū)域內社會性公共服務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用以了解長三角的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水平,為今后探究長三角各城市的公共服務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和現實依據。 本文總共分為6個章節(jié),第1章緒論和第2章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部分分別對研究公共服務的背景意義和理論依據做詳細闡述,總結概述了國內外相關研究,以及對社會性公共服務概念進行詳細闡述;第3章開始首先構建出了社會性公共服務的評價指標體系,其次根據指標數據描述長三角兩省一市社會性公共服務的發(fā)展現狀,最后應用熵權TOPSIS法對基礎指標值進行綜合求算、排名并加以評價分析;第4章在第3章的基礎上以2000、2005、2009三年為時間節(jié)點,利用空間分析法劃分出高值區(qū)、次高值區(qū)、次低值區(qū)和低值區(qū)四類水平區(qū),展現長三角各城市社會性公共服務及其7個子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與水平差距,深入探析其時空格局演變;第5章則選取了可能推動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若干動力因子加以解釋分析,用建立回歸模型的方式探討動力因子對長三角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影響,并探討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第6章結論與展望是對本文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提出不足之處并加以展望。 所得主要結論如下:首先,長三角區(qū)域內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不均衡,以上海的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水平最高,浙江省次之,江蘇省最低;總體上呈現出以上海、南京、杭州三市為頂點,以滬杭、滬寧線為重要交通軸線的“三角形”構架,構架內部及邊緣城市的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水平較高,構架外部以外大片區(qū)域的發(fā)展水平較低,且總體差距不斷加大;其次,長三角地區(qū)社會性公共服務體系及其各子系統(tǒng)時空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且不同城市起主要作用的社會性公共服務子系統(tǒng)各有所異;再次,不同時期對長三角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起主要推動作用的因子不同,而現階段內政府的行政、財政能力以及城市化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的作用較為明顯;最后,認為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與社會性公共服務發(fā)展聯(lián)系密切且相輔相成。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630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柳勁松;;基于Topsis法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地區(qū)差異評價——來自31個省市農村地區(qū)的實證[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0期
2 吳建華;查麗艷;;我國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1年08期
3 黃崢;徐逸倫;;區(qū)域經濟空間分異及其演變分析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S1期
4 王磊;;公共產品供給主體及邊界確定的交易費用經濟學分析——兼論我國公共產品供給過程中交易費用的計量[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04期
5 汪利錟;;我國參與式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研究——理論模型與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11年05期
6 蘭相潔;;中國區(qū)際公共衛(wèi)生服務水平差異的變化:運用泰爾指數的測度方法[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年04期
7 安體富;任強;;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問題與對策[J];財貿經濟;2007年08期
8 王瑋;;公共服務均等化:基于比較視角的分析[J];財貿經濟;2008年05期
9 安體富;任強;;中國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指標體系的構建——基于地區(qū)差別視角的量化分析[J];財貿經濟;2008年06期
10 張雷寶;;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均等化的理論辨析與實證考察[J];財貿經濟;2009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謙;城鄉(xiāng)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郭厚祿;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婷;公共政策視野下我國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蘇麗;武漢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3 李婷;均等化取向下的我國政府公共服務行為優(yōu)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楊澤霖;浙江省公共服務設施空間配置與優(yōu)化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5 楊建亮;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機制問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6 甘志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閾下的政府職能轉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龔超;青島市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8 劉文靜;中國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陳彪;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10 王韜;我國西部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Land Transfer on County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Dali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1期
2 姚濤;;土地流轉對縣域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影響研究——以陜西省大荔縣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4期
3 王婧靜;;珠江三角洲經濟資源環(huán)境協(xié)調度評價與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5期
4 曹允庚;賈鳳梅;;黑龍江省人口城市化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區(qū)際格局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6期
5 程巧貞;陳曉玲;朱鳳鳳;朱靜;;鄱陽湖生態(tài)經濟區(qū)經濟系統(tǒng)脆弱性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14期
6 劉炯;對區(qū)域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一點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婁崢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野下的我國政府間事權財權配置分析[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鄔余俊;;實現從“國強民富”向“民富國強”的戰(zhàn)略轉變[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李偉;;北京市與全國教育服務發(fā)展的指標構建及比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李紅勛;柯水發(fā);溫亞利;于百川;;中國區(qū)域林業(yè)非均衡發(fā)展分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煥波;;公共服務發(fā)展對策研究[A];加快服務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C];2011年
2 王箐;;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非經濟性公共物品提供:以人均政府衛(wèi)生支出為例[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余浩洋;;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一步探究[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6輯[C];2011年
4 楊穎;;公共服務的概念、分類及供給主體創(chuàng)新研究[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胡映潔;;中國過度城鎮(zhèn)化的空間分布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彭翀;胡劍雙;劉婕;;湖北省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差異化道路初探[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劉繼同;;公共財政過程分析與政府預算核心地位[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楊宏山;;公共服務供給與政府責任定位[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曉林;;城市公共服務標準化若干問題研究——以北京市東城區(qū)城市公共服務標準化示范區(qū)、推進節(jié)約型社會建設為例[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10 程琳;李鋒;鄧華鋒;;城市土地系統(tǒng)生態(tài)服務功能與城市化發(fā)展關系研究——以中國九個超大城市為例[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0分會場-生態(tài)文明視域中的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曉霞;中國基層公務員素質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霞;新疆農村基本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李利平;中國公務員規(guī)模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寶如;中國轉型期稅收與經濟增長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王亞力;基于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生態(tài)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徐慧娟;基于循環(huán)經濟的服裝產業(yè)集群發(fā)展評價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7 呂新發(fā);均等化目標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8 湯懷志;公路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9 沙占華;民生效率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輝;區(qū)域城市化空間格局及環(huán)境響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梁瀟;產業(yè)結構演變與城市化的互動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天寶;中國地級以上城市城市化質量特征及空間差異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朱文;甘肅河西地區(qū)區(qū)域發(fā)展路徑探析[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婷;公共政策視野下我國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唐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角下縣級公共財政的困境及出路[D];湘潭大學;2010年
7 李宗方;論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D];湘潭大學;2010年
8 秦紅;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研究——以昆山市為例[D];蘇州大學;2010年
9 王蕾;基于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李生巍;公共品提供與稅收遵從相關性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羊守森;;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策略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2期
2 楊曉萍;;淺析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的多元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6年05期
3 呂永波,楊蔚然,王瑞花,姚宗波;我國主要集裝箱運輸港口的競爭力評價研究[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4 安虎森;新產業(yè)區(qū)理論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J];北方論叢;1998年02期
5 陳志強;;非政府組織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J];北京觀察;2008年03期
6 喬錦忠;;優(yōu)質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分布的區(qū)域差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劉澤云;;農村兒童為何失學?——基于多層模型的經驗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8 張景秋;北京市文化設施空間分布與文化功能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9 馬志和,馬志強,戴健,張林;“中心地理論”與城市體育設施的空間布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10 劉鴻淵;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原因與重構[J];商業(yè)研究;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俞可平;[N];北京日報;2007年
2 征庚圣 夏鋒 何冬妮;[N];中國改革報;2006年
3 白景明;[N];中國稅務報;2007年
4 ;[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7年
5 景天魁;[N];光明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張玉玲;[N];光明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王學江 周慧敏;[N];經濟參考報;2006年
8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韓俊;[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9 遲福林;[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10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研究院 丁元竹;[N];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于鳳榮;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任慶國;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框架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江明融;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閆越;我國公共服務供給的體制機制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王謙;城鄉(xiāng)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成云;港口競爭力評價模型的構建及應用[D];上海海事大學;2003年
2 梁迎春;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3 張慧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審視與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紅梅;現階段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問題分析與創(chuàng)新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林晶晶;企業(yè)多項目管理中的人力資源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6 曾莉;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設[D];四川師范大學;2006年
7 秦云益;構建我國服務型政府的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8 劉文萃;基于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問題探析[D];山東大學;2006年
9 周敏;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思考[D];廈門大學;2005年
10 蘇江瑜;我國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宋成一;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系統(tǒng)[J];學習與探索;2001年05期
2 田景仲;;自由意志是法的根本規(guī)定[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宋成一;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初探[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應若平;;內生與外生:農民合作能力演變的邏輯[J];調研世界;2007年11期
5 楊釗;陸林;;旅游移民研究體系及方法初探[J];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6 韋君如;盧寧;黎媛妍;;留守少年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及學生生活應激研究[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8年06期
7 劉居安;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動力深層——表層結構[J];前沿;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達布希拉圖;趙春生;;氣候動力因子對內蒙古沙塵暴頻率的影響[A];新世紀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與大氣科學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大氣氣溶膠及其對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分會論文集[C];2003年
2 趙洪聲;;地震動態(tài)系統(tǒng)預報的時變參數模型[A];中國地震學會第三次全國地震科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6年
3 饒曉琴;李峰;;一次大范圍灰霾天氣的分析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大氣成分觀測、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4 李延江;燕成玉;周艷軍;盧憲梅;;環(huán)渤海兩次高影響天氣對比分析及預警指標的初定[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天氣預報預警和影響評估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5 李瑩;趙春生;丁守國;;氣候動力因子對中國地區(qū)高中云量變化的影響研究[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6 馬宗晉;;地球構造變動的韻律性非對稱性和地震(綜述)[A];中國地震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7 周碩愚;梅世蓉;施順英;;對可重現性地震前兆的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6年
8 莊千寶;葉子祥;陳宣淼;馬永安;余貞壽;;臺風圣帕引發(fā)浙南強龍卷的過程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9 鄒建新;耿建宇;楊柳;戴玥;張麗婷;;“6·5”江蘇強對流天氣過程成因分析[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安平;李秀連;申紅喜;鄧長源;;中低層渦旋引起的大雪天氣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航空氣象探測、預報、預警技術進展”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通訊員 于立娟;[N];中國氣象報;2009年
2 汕頭市人民檢察院 林少雯;[N];汕頭日報;2008年
3 解志強;[N];甘肅日報;2007年
4 記者 袁艷 潘建中 尤海峰 報道組 陳鳳武 山雨;[N];溫州日報;2006年
5 ;[N];期貨日報;2005年
6 王念春;[N];中國質量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鄭娜 張昊;[N];發(fā)展導報;2005年
8 朱坤嶺;[N];經理日報;2003年
9 谷龍;[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2年
10 李顯君;[N];中國汽車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胡旭躍;洞庭湖湖泊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演變及驅動因子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2 王旭科;城市旅游發(fā)展動力機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3 李志龍;華南岬間海灣沙質海岸平衡形態(tài)與侵蝕機制[D];中山大學;2006年
4 樊鴻偉;浦東新區(qū)金融產業(yè)集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龐瑞秋;中國大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段兆雯;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動力系統(tǒng)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宇;城市博物館旅游發(fā)展動力系統(tǒng)初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7年
2 周荃;傳統(tǒng)旅游目的地旅游發(fā)展創(chuàng)新動力因素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3 胡琳琳;山東省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時空演變及其動力因子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4 易中偉;廊坊市城市空間結構演變的動力機制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何昭麗;新疆旅游發(fā)展動力因子量化分析[D];新疆大學;2007年
6 張悅;城市旅游發(fā)展的動力因子量化分析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偉偉;盲源分離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8 付洪利;名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9 侯春艷;基于盲源分離的自適應噪聲控制及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10 白濤;夏季長江口外海區(qū)域上升流的數值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本文關鍵詞:區(qū)域經濟空間分異及其演變分析研究——以浙江省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26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