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VaR模型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期權VaR模型的有效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期權VaR 期望效用理論 對偶理論 CVaR
【摘要】:國內的期權交易尚處于起步階段,不論是場內的股指期權還是場外期貨期權未來都會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屆時,適合期權的風險管理工具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對期權VaR模型進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夠幫助監(jiān)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更為全面地認識和度量期權風險。期權的風險度量方法主要有兩類:1.希臘參數;2.VaR模型。希臘參數類比于敏感性分析,只能度量單一要素對期權價值的影響。VaR模型類比于壓力測試,度量在一定時間和置信度約束下,期權組合的總體風險。本文把期權VaR模型的計算方法歸納為以下四種:解析法、蒙特卡羅模擬法、歷史模擬法、希臘參數法,每一種方法根據其實際需求又可以發(fā)展不同的變形。分析認為:解析法和希臘參數法比較適合簡單期權的風險度量;蒙特卡羅模擬法適合市場正常情況下,奇異期權的風險度量;歷史模擬法適合市場近期波動比較大的情況下,期權組合的風險度量。目前,國內學者對期權VaR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計算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但卻忽略對模型的本質以及內在缺陷的研究。本文從金融經濟學的角度出發(fā),對期權VaR模型進行剖析。主要借助于三大理論,得出結論如下:1.在一致性分析中,發(fā)現VaR不滿足次可加性原則。2.在期望效用理論中,發(fā)現VaR不能度量尾部的損失程度。并且,VaR是一個非經濟學理性的指標。3.在對偶理論中,發(fā)現VaR內含著風險偏好中性的假設。這通常與金融機構或是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風險偏好不一致。此外,由于期權具有高杠桿、不對稱、損益分布多變等特征,進一步放大了VaR模型的內在缺陷。所以,如果監(jiān)管機構或是投資者簡單地利用VaR模型來度量期權風險,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針對上述VaR模型的問題,CVaR可以修正非次可加性和尾端損失程度度量以及經濟學理性等問題。但考慮到其計算繁瑣以及無法開展事后檢驗,該指標一直沒有被廣泛地使用。在討論CVaR和期權內在邏輯后,本文還提出了一個新的風險度量指標CVaR,以供繼續(xù)研究。在實證分析中,本文進行了三塊檢驗:1.單一期權VaR模型的非有效性;2用VaR模型對期權做市機構進行整體風險度量會高估風險;3.CVaR模型相比于VaR模型在期權的風險度量中更為有效?傊,雖然期權VaR模型被金融機構和監(jiān)管部門廣泛使用,但考慮其內涵的缺陷,在運用時應該格外謹慎,必要時與期權CVaR模型搭配使用才能更全面地認識尾部風險。在本文的最后,綜合上述結論,分別對期權交易的投資者、期權做市機構以及監(jiān)管者,針對期權不同的風險控制問題給出了適當的建議。
【關鍵詞】:期權VaR 期望效用理論 對偶理論 CVaR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24;F724.5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引言9-19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意義9-11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11-16
-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新與不足16-17
- 第四節(jié) 本文結構與框架17-19
- 第二章 理論基礎19-29
- 第一節(jié) 期權定價模型19-23
- 第二節(jié) VaR模型23-24
- 第三節(jié) 期權的VaR模型24-29
- 第三章 期權VaR有效性分析29-39
- 第一節(jié) 基于一致性要求的期權VaR有效性分析29-32
- 第二節(jié) 基于期望效用理論的期權VaR有效性分析32-35
- 第三節(jié) 基于對偶理論的期權VaR有效性分析35-37
- 第四節(jié) 小結37-39
- 第四章 期權VaR有效性改進39-43
- 第一節(jié) 期權CVaR解析式39-40
- 第二節(jié) 期權與CVaR的內在聯系40-43
- 第五章 實證分析43-52
- 第一節(jié) 單個期權VaR模型43-47
- 第二節(jié) 期權做市商VaR模型分析47-49
- 第三節(jié) 期權VaR與CVaR有效性比較分析49-52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52-55
- 第一節(jié) 結論52
- 第二節(jié) 建議52-53
- 第三節(jié) 未來研究的方向53-55
- 參考文獻55-58
- 致謝58-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宣;;揭開外匯期權的面紗[J];卓越理財;2006年09期
2 張其秀;略談對期權的會計認識[J];財會月刊;2000年06期
3 劉銀國,趙培標;保險創(chuàng)新──保險期權探討[J];經濟問題探索;2000年06期
4 張其秀;對金融創(chuàng)新工具期權的會計認識[J];財會通訊;2000年02期
5 詹姆斯·C·凡和恩,熊良俊,汪爭平;期權型證券:理論與實務[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6 何玉平;期權在上市公司的運用[J];經濟師;2002年08期
7 陳宋生;為什么會有期權及期權種類[J];審計與理財;2003年08期
8 吳艷芳,楊林;關于利用證券-期權組合降低投資風險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2005年05期
9 ;期權及其特點[J];中國石化;2006年10期
10 陳美華;;期權公允價值確定問題研究[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一多;張蜀林;;我國股票市場期權式交易策略研究[A];“兩型社會”建設與管理創(chuàng)新——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3年
2 李東;肖越;;場外期權在企業(yè)風險管理中的運用[A];第八屆中國期貨分析師論壇?痆C];2014年
3 張鴻雁;肖q,
本文編號:9873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qihuoqq/98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