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4A級旅游景區(qū)文化旅游資源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0-11-05 02:47
旅游活動是“旅游者”通過“旅游市場”這一途徑針對“旅游資源”這一客體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雖然旅游學科中的基礎性研究“旅游資源學”研究的是旅游活動的客觀載體,但是這一載體必須通過“旅游者”主體來實現其價值。一方面,研究旅游資源還應該從旅游者,即“人”的角度著手,以實現旅游資源“吸引物”的特質;另一方面,要實現最終的旅游活動,“資源”還必須借助“市場”這一媒介,因為旅游市場對旅游資源也會產生反作用力。本文在已取得的旅游資源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歸納、總結已有的學術觀點,嘗試重新詮釋旅游資源的構成特性,特別是在已有的自然、人文兩大旅游資源分類體系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并拓展旅游資源中的文化特性,提出將旅游資源劃分為“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的概念構想。 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自身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成果的總和,相區(qū)別于“自然資源”的自然屬性,“文化資源”側重于“人文”特質,這也是旅游學界將旅游資源劃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體系的原因。但是,旅游活動中不可忽視的市場媒介與“文化”概念卻更具親緣性。“文化產業(yè)”、“文化市場”等有關文化的概念在市場中被廣泛接受,相比較之下,“人文科學”、“人文主義”等人文概念則更趨向于學術研究性質。因此“文化旅游資源”這一概念更具時代性和廣泛性,同時,將文化的概念引入至旅游資源中,更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F在的旅游資源評價體系向定量化、多層次方向發(fā)展,并引入了多因子的復合評價方式,并靈活的運用因子的彈性標準,突出資源的“特質”性,這也恰恰是“文化”所固有的屬性。總之,文化旅游資源的概念能夠突出旅游市場本質和資源特質。 結合山西省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能夠發(fā)現,“文化”概念在山西省旅游實踐中獨具代表性。從歷史上看,山西省本身就是5000年華夏文化各個層面的典型代表,而現存豐富的文化遺存不論是外在還是內涵,都契合了進行文化旅游資源評價的理論目的。本文在結合已有的人文旅游資源評價標準與體系基礎上,根據文化的本質特征和類別,從目前旅游市場,尤其是山省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文化中宗教與民間信仰、歷史傳統(tǒng)、民族習俗與地域異質文化四個子因子項,并分別從文化旅游資源異質性,即自身價值;文化資源系統(tǒng)性評價,即景區(qū)文化旅游資源的復合性和文化旅游資源的表現力,即市場性三大標準進行綜合評估。目前山西省文化旅游資源通過旅游景區(qū)這一市場形式所承載,而4A級旅游景區(qū)是山西省核心文化旅游資源的主要載體。因此,本文的資源評估嘗試建立在山西省已有的4A級旅游景區(qū)的文化旅游資源上,通過社會調查,專家訪談等形式,實現文化資源評價形式在山西省的實際應用,探討其對旅游產業(yè)的“推力”和“拉力”作用。 對山西省4A級旅游景區(qū)進行文化旅游資源評價不但有利于為旅游開發(fā)和規(guī)劃的基礎性工作——資源評價工作拓展新的研究空間,而且能為山西省4A級旅游景區(qū)的經營管理和市場推廣提供參考依據。雖然本文中的一些理論闡述或評價標準難免有失偏頗,但還是希望通過這一理論探索為旅游資源基礎研究,為山西省文化旅游戰(zhàn)略構想的實踐工作盡一份綿薄之力。
【學位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F592.7
【部分圖文】:
目前山西省旅游業(yè)開發(fā)形成了晉北佛教古建文化游、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游、晉南華夏根祖文化游和紅色太行山水游四大主題旅游區(qū),六條精品線路的格局,這些劃分區(qū)域基本上涵蓋了山西省所有的4A級旅游景區(qū)。如圖3.1所示:圖3.1山西省4A級旅游景區(qū)分布圖(其中平遙古城包含了縣衙、雙林寺等轄內7個景區(qū))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71006
【學位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F592.7
【部分圖文】:
目前山西省旅游業(yè)開發(fā)形成了晉北佛教古建文化游、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游、晉南華夏根祖文化游和紅色太行山水游四大主題旅游區(qū),六條精品線路的格局,這些劃分區(qū)域基本上涵蓋了山西省所有的4A級旅游景區(qū)。如圖3.1所示:圖3.1山西省4A級旅游景區(qū)分布圖(其中平遙古城包含了縣衙、雙林寺等轄內7個景區(qū))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衛(wèi)東,柴遠森;山西歷史文化資源優(yōu)勢分析[J];滄桑;2004年Z1期
2 張舒婕,汪楊;論企業(yè)綜合實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湖北財稅;2003年24期
3 王瓊英;;基于旅游屬性的旅游資源評價體系探討[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6期
4 劉維奇;田小偉;;關于發(fā)展山西文化產業(yè)的研究與思考[J];晉中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5 安瑞生,李中建;旅游業(yè)在山西經濟結構調整中的產業(yè)定位研究[J];經濟問題;2005年07期
6 王春元;晉文化與山西旅游[J];晉陽學刊;2002年05期
7 燕筠;關于宣傳山西文化與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年05期
8 雷江紅;旅游文化與山西發(fā)展[J];理論探索;2005年05期
9 劉益;;從旅游規(guī)劃角度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實踐意義[J];旅游學刊;2006年01期
10 宋子千;;論旅游的被吸引性與旅游資源概念[J];旅游學刊;2006年06期
本文編號:28710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8710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