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圖騰圖案的美學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0-06-23 17:08
【摘要】: 作為苗族獨特文化的一個及其重要的特征,服飾在苗族的社會文化、情感表達和歷史傳承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為了歷史文化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和有形載體,表現(xiàn)了民族心理顯著的內(nèi)部與外部特征,同時也是苗族與異族以及苗族支系之間相互區(qū)別的依據(jù)和標志。而其中最主要的、豐富多彩的象征意象—‘‘服飾圖案”,因為與巫術、宗教活動的密切關系,而具有圖騰崇拜的性質(zhì)。這種圖騰圖案,與神話相通,與巫術混融,與藝術相互滲透,它是一種多職能的混融性結構,也是一種若干社會需求的愿望同時借諸實現(xiàn)的形式。除了用幻想來滿足人們在實踐中的需要外,還滿足了他們在求知、抒情和審美等方面的需要。圖騰圖案因其巫術意味,它的意象采用了大量的自然界的動植物,如楓樹意象、蝴蝶意象、盤瓠意象、牛意象、鳥意象、龍意象等等。這些意象在圖騰崇拜和巫術活動中是“心靈幻化”的結果,都表現(xiàn)了一種生殖意象和祖先崇拜的巫術心理。這些圖騰圖案,具有強烈、深沉的美學風格,表現(xiàn)了強烈的思想感情;這些圖騰圖案的造型變化無窮,顏色豐富多彩,具有豐富、變化的美學風格;這些圖案再很大程度上我們只能讀懂它的形式,而無法理解它內(nèi)容的怪譎,在形式上又表現(xiàn)為和諧、安靜與隱晦的美。因此,圖騰圖案的意義是在巫文化之中的符號性的象征,是苗族思想精神和內(nèi)心靈魂具有神性權威的核心力量。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523.5
【圖文】:
把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把自己的苦難、回憶和緬懷,都繡在了自己的服飾上。就這樣,沒有文字的苗族,“以針為筆,以線為墨、為布為紙”,將這些敘事性圖案都記錄在了服飾上。(見圖2)就這樣,苗族服飾承擔起了沉重的使命,起到了在現(xiàn)歷史的作用,成為苗族歷史傳承的“無字史書,,。在苗族服飾中,有一些不能隨意更改的敘事性圖案,經(jīng)過代代相傳,已經(jīng)形象固定、程式化了。它們之所以能千年不變,不僅僅是因為紋樣美觀,更因為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黔東南,有一個人人皆知的傳說,讓我們了解了“娟衣”,一種沒有衣領女裝的由來。相傳“蘭娟”是古代一位苗族女首領,帶領苗族同胞南遷時,為了記住南遷的歷程,就想了一個用彩線記事的辦法。離開黃河時,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縫上一根黃線;渡過長江時
她們會將一對鴛鴦或一對喜鵲繡在衣飾上希望夫妻和睦恩愛。在給丈夫或情郎的鞋墊或腰包等小信物中繡上表達自己心愿的馬上成功、步步高升、心想事成的圖案或紋樣;苗族婦女結婚后,都要給未來的孩子準備背兒帶。(見圖3)背兒帶被稱為苗族婦女與孩子相連的第二條臍帶和母親的生命樹,所以背兒帶的繡制不僅非常精巧和細致,苗族婦女還會把象征驅邪避鬼的飾物縫制在背兒帶上,真可謂思維鎮(zhèn)密,萬無一失,侄釋和承載了母親對嬰兒太深厚的體貼和愛。正因為苗族婦女的手藝與愛情、命運緊緊相連,她們將自己一生的思想、感情與心血都全身心的傾注與投入到苗族服飾上,苗族服飾是苗族婦女情感表達的最好媒介。圖3苗族婦女的背兒帶 2.1.4苗族服飾是苗族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民族服飾不僅表現(xiàn)了實用、審美、巫術功能,而且也是社會地位、階級、地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523.5
【圖文】:
把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把自己的苦難、回憶和緬懷,都繡在了自己的服飾上。就這樣,沒有文字的苗族,“以針為筆,以線為墨、為布為紙”,將這些敘事性圖案都記錄在了服飾上。(見圖2)就這樣,苗族服飾承擔起了沉重的使命,起到了在現(xiàn)歷史的作用,成為苗族歷史傳承的“無字史書,,。在苗族服飾中,有一些不能隨意更改的敘事性圖案,經(jīng)過代代相傳,已經(jīng)形象固定、程式化了。它們之所以能千年不變,不僅僅是因為紋樣美觀,更因為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黔東南,有一個人人皆知的傳說,讓我們了解了“娟衣”,一種沒有衣領女裝的由來。相傳“蘭娟”是古代一位苗族女首領,帶領苗族同胞南遷時,為了記住南遷的歷程,就想了一個用彩線記事的辦法。離開黃河時,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縫上一根黃線;渡過長江時
她們會將一對鴛鴦或一對喜鵲繡在衣飾上希望夫妻和睦恩愛。在給丈夫或情郎的鞋墊或腰包等小信物中繡上表達自己心愿的馬上成功、步步高升、心想事成的圖案或紋樣;苗族婦女結婚后,都要給未來的孩子準備背兒帶。(見圖3)背兒帶被稱為苗族婦女與孩子相連的第二條臍帶和母親的生命樹,所以背兒帶的繡制不僅非常精巧和細致,苗族婦女還會把象征驅邪避鬼的飾物縫制在背兒帶上,真可謂思維鎮(zhèn)密,萬無一失,侄釋和承載了母親對嬰兒太深厚的體貼和愛。正因為苗族婦女的手藝與愛情、命運緊緊相連,她們將自己一生的思想、感情與心血都全身心的傾注與投入到苗族服飾上,苗族服飾是苗族婦女情感表達的最好媒介。圖3苗族婦女的背兒帶 2.1.4苗族服飾是苗族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民族服飾不僅表現(xiàn)了實用、審美、巫術功能,而且也是社會地位、階級、地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韜濤;;趕秋[J];創(chuàng)作;2011年03期
2 唐文元;吳仕忠;;貴州苗族服飾——穿在身上的“史書”[J];中國西部;1997年02期
3 韓棕樹;;苗族銀飾大觀[J];藝海;2007年04期
4 單洪根;;劍河展溜錫繡服飾[J];凱里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武吉海;;鳳凰苗族服飾[J];中華遺產(chǎn);2007年05期
6 羅凌;;絢燦的清鎮(zhèn)苗族服飾[J];貴州文史叢刊;1992年01期
7 阿溶;;壓寨[J];美文(上半月);2006年03期
8 周必素;;盛裝里的歷史印記[J];文化月刊;2011年03期
9 馮悅;;苗族服飾:記在衣上的史詩[J];貴州藝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Z1期
10 李漢林;論黔東方言區(qū)苗族服飾文化與其生境關系研究 [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正周;;穿在身上的一本“書”——云南文山苗族自治州苗族服飾的文化功能[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2 黎焰;;民族服飾文化的現(xiàn)代化進程——對近現(xiàn)代貴州苗族服飾文化變遷的研究分析[A];民族服飾與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國民族學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東e
本文編號:27276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7276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