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遺產視角下的紹興黃酒遺產保護
【圖文】:
9TraditionalUrbanIndustrialHeritage12圖1紹興黃酒業(yè)分布圖圖2紹興酒現代企業(yè)分布圖圖3紹興黃酒傳統(tǒng)釀造工藝(楊國軍提供)1中國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2會稽山紹興酒有限公司3浙江塔牌紹興酒有限公司4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5中糧紹興酒有限公司前鑒湖的主體范圍包括特別保護區(qū)(東起紹興市區(qū)東跨湖橋,西至紹興縣湖塘西跨湖橋之間的鑒湖主體水域)、一般保護區(qū)(南池江、坡塘江、婁宮江、漓渚江、秋湖江、項里江、型塘江、夏履江、西小江等鑒湖上游水域)[12]。所有紹興黃酒生產企業(yè),包括12個紹興老字號酒坊[4],均分布在這個幾十平方千米的狹長水域。以紹興古城為界,分為“西潞酒”產區(qū)(位于紹興古城西邊的沿鑒湖水系的紹興古城、東浦、阮社、湖塘區(qū)域)和“東潞酒”產區(qū)(皋埠、東關等地)。據我國《商標法》關于地理標志的定義“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qū),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主要由該地區(qū)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13],紹興酒品牌是地理標志產品,,它是一個地域產品的總稱。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公告(2000年第03號),紹興黃酒為我國第一個實施原產地域保護制度的產品[14]。1.3紹興黃酒的產業(yè)發(fā)展紹興黃酒生產的歷史可上溯到河姆渡文化時期,后人把少康作為紹興黃酒之祖[15]。紹興黃酒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經久不衰,成為紹興歷代的支柱產業(yè)之一。紹興黃酒的傳統(tǒng)釀造工藝,是一種世代相傳的經驗型工藝(圖3),從宋代時,由于朝廷常以酒務收入考核紹興地方政府政績,有“一郡之政觀于酒”之說[3],因此地方官員留心釀酒技術,不少《酒經》《曲法》應運而生,有嚴格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標準[16],同時伴生出測定和改善酒質以及測定酒齡[17]的方法[18-19]。紹興黃酒的年產
的紹興黃酒,其他地區(qū)生產則為“仿紹酒”。由此可見鑒湖水質對于紹興黃酒釀制的地域特殊性。3紹興黃酒遺產的文化價值在各類遺產保護名錄中,已有葡萄酒、白酒與啤酒的工業(yè)遺產項目。如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葡萄酒產區(qū)上杜羅[29](葡萄牙2001)、托卡伊葡萄酒產地歷史文化景觀[30](匈牙利2002)與龍舌蘭景觀和特基拉的古代工業(yè)設施[31](墨西哥2006);已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2012年9月更新)的中國白酒老作坊[32];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第四批的滬州大曲老窖池(四川滬州市)、第五4567圖4云集坊舊址(楊國軍提供)圖5麥曲(楊國軍提供)圖6大陶缸(楊國軍提供)圖7落作的酒缸(楊國軍提供)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紹興市規(guī)劃局;
【分類號】:K878;TU-87;F426.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諒聞;;鑒湖平原的泥炭[J];地理科學;1988年04期
2 傅建偉;;《蘭亭集序》中的紹興酒趣聞[J];長三角;2010年06期
3 楊百榮;;紹興傳統(tǒng)加飯酒的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J];釀酒科技;2006年04期
4 鮑忠定;孫培龍;許榮年;;動態(tài)頂空進樣GC/MS法測定不同酒齡紹興酒的揮發(fā)性醛類化合物[J];釀酒科技;2007年01期
5 朱梅;;古今酒事(十三)二十五 中外馳名的紹興酒[J];釀酒;1985年Z1期
6 徐岳正,周建弟,丁關海;淺談紹興酒中的有機酸[J];江蘇食品與發(fā)酵;2004年04期
7 吳國群;;試論世界名酒——中國紹興酒的文化價值[J];紹興師專學報;1990年02期
8 何曉剛;;對紹興黃酒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9 徐東波;;酒與紹興文化[J];紹興師專學報;1989年04期
10 呂曉燕;;紹興黃酒旅游體驗式旅游流程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1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蘭瑩;覃玉全;汪超;方祖成;李冬生;;糯米黃酒釀制的糖化工藝[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年10期
2 金劍棟;譚瑩潔;陳立鋼;余慧菁;;紹興師爺許思湄的幕學思想[J];秘書;2010年02期
3 諸葛慶;李博斌;劉興泉;鄭云峰;;用離子色譜法分析研究黃酒中的氨基酸[J];釀酒科技;2008年04期
4 鮑忠定;孫培龍;許榮年;;吹掃捕集與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測定不同酒齡紹興酒中揮發(fā)性醇酯類化合物[J];釀酒科技;2008年09期
5 丁青;;紹興酒與日本的淵源研究[J];釀酒科技;2010年08期
6 王家林;張穎;于秦峰;;黃酒風味物質成分的研究進展[J];釀酒科技;2011年08期
7 蘇海榮;安冬梅;王學民;王家林;于秦峰;;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在黃酒分析研究中的應用[J];釀酒科技;2012年03期
8 曾金紅;江濤;焦新萍;鄭云峰;李博斌;周牡艷;諸葛慶;夏煒芳;宋海燕;;黃酒品質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J];釀酒科技;2012年05期
9 池子華;郭進萍;;中國紅十字會救治1918年浙江時疫述論——以《申報》為考察中心[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景存義;鑒湖的形成演變與肖紹平原的環(huán)境變遷[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秦輝;基于可視化仿生嗅覺系統(tǒng)的白酒檢測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2 譚坤;晚明越中曲家群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于海燕;黃酒品質和酒齡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4 杜木英;西藏青稞酒發(fā)酵微生物及釀造技術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牛曉穎;基于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的紹興黃酒風味成分定量分析及其酒齡鑒別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潘瑋琳;錫箔的社會文化史:以民國江浙地區(qū)為中心[D];復旦大學;2010年
7 白斌;明清浙江海洋漁業(yè)與制度變遷[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8 沈飛;紹興黃酒的陳釀特性與指紋圖譜檢測方法及裝置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9 朱音爾;南北吳語互通性不對稱現象的音系學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雯雯;李瑞清年譜[D];南昌大學;2010年
2 李陽;茶油煎炸條件下品質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3 郭瑩瑩;基于聯用技術的食品質量安全分析與污染物識別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趙明娟;20世紀上半葉浙江道教史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黎似玖;浙東運河的開發(fā)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之相互關系探析[D];浙江大學;2011年
6 処敏佳;《越諺》方言字詞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王淼;慈溪方言語音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8 張玉玉;中國傳統(tǒng)面醬揮發(fā)性成分分析[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9 姚澤麟;“工具性”色彩的淡化:一種“新健康觀”的生成與實踐[D];北京大學;2008年
10 鮑忠定;吹掃捕集-GC/MS法測定不同酒齡紹興酒中揮發(fā)性化合物[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學慧;;我國泥炭性質及發(fā)育的探討[J];地理科學;1982年02期
2 柴岫;中國泥炭的形成與分布規(guī)律的初步探討[J];地理學報;1981年03期
3 劉勁松,傅軍,金旭忠;吹掃捕集與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測定飲用水和地表水中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00年04期
4 石美玉;關于旅游購物研究的理論思考[J];旅游學刊;2004年01期
5 李家壽;黃酒色、香、味成分來源淺析[J];釀酒科技;2001年03期
6 毛青鐘;DS56酵母的性能及在黃酒釀造中的作用[J];釀酒科技;2003年05期
7 毛青鐘;黃酒浸米漿水及其微生物變化和作用[J];釀酒科技;2004年03期
8 毛青鐘;酒藥制作過程微生物的變化和作用[J];釀酒科技;2004年05期
9 毛青鐘;傳統(tǒng)黃酒淋飯酒母制作過程微生物的變化和作用[J];釀酒科技;2004年06期
10 劉鴻雁,齊剛;吹掃捕集-GCMS測定葡萄酒中微量成分[J];釀酒科技;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東輝;李華;;紹興:全力打造國際紡織品中心[J];浙江經濟;2002年15期
2 王彪;;紹興縣輕紡塊狀經濟發(fā)展的特點及其動力[J];資料通訊;2002年06期
3 陳立人;孫興云;;紹興縣紡織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初探[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北京時裝之都建設的合作伙伴 紹興 中國最大的紡織基地縣[J];北京服裝紡織(時尚北京);2006年03期
5 楊曉東;;鳳凰涅i們笥郎
本文編號:25213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52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