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慶國家地質公園旅游資源類型與保護開發(fā)建議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eological park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he geological relics, popularize the geological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ield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survey and comprehensive data collection, the system class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geological relics in Yanqing National Geopark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human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geological park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resources of the park a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tourism are evaluated, an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so as to provide a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anqing geological park. To ensure that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the park are on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分類號】:F59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平;邢立達;GIERLINSKI Gerard D;武法東;田明中;CURRIE Philip;;中國北京恐龍足跡的首次記錄[J];科學通報;2012年Z1期
2 ;國土資源部關于發(fā)布《國家地質公園規(guī)劃編制技術要求》的通知[J];國土資源通訊;2010年15期
3 趙汀;趙遜;;地質遺跡分類學及其應用[J];地球學報;2009年03期
4 陳金華;秦耀辰;;基于游客滿意度分析的地質公園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以福建省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為例[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伊海生;林金輝;周懇懇;李軍鵬;黃華谷;;可可西里地區(qū)中新世湖相疊層石成因及其古氣候意義[J];礦物巖石;2008年01期
6 邢立達;王豐平;潘世剛;陳偉;;重慶綦江中白堊統(tǒng)夾關組恐龍足跡群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J];地質學報;2007年11期
7 宋寧;楊更;;廣元朝天地質公園地質遺跡景觀評價及旅游開發(fā)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年04期
8 魏罕蓉;張招崇;;花崗巖地貌類型及其形成機制初步分析[J];地質論評;2007年S1期
9 方建華;謝俊卿;王偉峰;尚豐民;郭東興;;河南遂平]V岈山花崗巖地貌景觀特征分析[J];地質論評;2007年S1期
10 龍昱;;湖北秭歸棗兒林硅化木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J];地質科技情報;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小飛;周云;;廣州地區(qū)花崗巖球狀風化特征及地貌景觀——以火爐山森林公園為例[J];地質與資源;2017年05期
2 李志文;郭福生;孫麗;黃寶華;;南昌市梅嶺花崗巖石蛋地貌的特征與發(fā)育機制初探[J];地質論評;2017年05期
3 熊璨;代輝;陳昀;胡旭峰;王荀仟;張海萍;周羽漩;王豐平;謝顯明;;重慶綦江白堊系夾關組遺跡化石及其沉積環(huán)境[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17年03期
4 何情;邢立達;王曉麗;潘正華;胡毅;路碩;;安徽齊云山晚白堊世獸腳類恐龍足跡點沉積環(huán)境[J];地質通報;2017年09期
5 儲皓;武法東;韓晉芳;;沂蒙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跡資源特征及定量評價[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7年04期
6 賀瑾瑞;焦?jié)櫝?南峗;郝春燕;張玲玲;冉淑紅;宋慶偉;張翊超;趙丹凝;程素珍;;北京延慶千家店盆地土城子組古生物化石及古氣候沉積環(huán)境——延慶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疑似恐龍骨骼化石[J];地質通報;2017年08期
7 向敬偉;李江風;王蕾;周學武;胡學君;葉茂松;;湖北長陽清江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特征及地學意義[J];地球學報;2017年04期
8 盧小麗;石雪萌;付幗;;旅游網(wǎng)站信息質量與游客滿意度關系研究——基于出游決策的中介作用[J];科技與管理;2017年04期
9 康樂;朱杰勇;朱茂濤;;云南鹽津烏蒙峽谷地質公園地質遺跡及綜合評價[J];價值工程;2017年19期
10 趙博;;濟寧市重要地質遺跡資源評價與開發(fā)利用研究[J];山東國土資源;2017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立達;杰勒德 D.杰爾林斯基;杰瑞德 D.哈里斯;朱利安 D.迪維;;河北赤城地區(qū)土城子組中一例極可能的獸腳類恐龍蹲伏跡(英文)[J];地質通報;2012年01期
2 邢立達;Jerald D.HARRIS;Gerard D.GIERLI N SKI;;記河北赤城上侏羅統(tǒng)-下白堊統(tǒng)土城子組窄足龍-巨齒龍(獸腳類恐龍)足跡組合及其古生態(tài)學意義(英文)[J];古脊椎動物學報;2011年04期
3 許歡;柳永清;劉燕學;曠紅偉;;陰山—燕山地區(qū)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土城子組地層、沉積特征及盆地構造屬性分析[J];地學前緣;2011年04期
4 邢立達;杰瑞德D.哈里斯;菲利普J.柯里;;中國西藏恐龍足跡的首次記錄(英文)[J];地質通報;2011年01期
5 邢立達;杰瑞德D哈里斯;孫登海;趙慧強;;河北侏羅-白堊紀界線最古老的恐爪龍類足跡(英文)[J];古生物學報;2009年04期
6 舒柯文;洪大衛(wèi);提姆·科普;劉陽;劉俊;;記河北省后城組新發(fā)現(xiàn)之小型獸腳類足跡(英文)[J];古脊椎動物學報;2009年01期
7 ;A New Species of the Ankylosaurid Dinosaur Crichtonsaurus(Ankyiosauridae:Ankylosauria)from the Cretaceous of Liaoning Province,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7年06期
8 邢立達;王豐平;潘世剛;陳偉;;重慶綦江中白堊統(tǒng)夾關組恐龍足跡群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J];地質學報;2007年11期
9 伊海生;林金輝;周懇懇;李軍鵬;;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湖相碳酸鹽巖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環(huán)境意義[J];古地理學報;2007年03期
10 徐莉;呂君昌;張興遼;賈松海;胡衛(wèi)勇;張紀明;吳炎華;季強;;河南汝陽白堊紀一新的結節(jié)龍類恐龍化石[J];地質學報;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2002年已揭碑開園的國家地質公園[J];國土資源通訊;2003年07期
2 李曉琴,趙旭陽,覃建雄;地質公園的建設與發(fā)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年05期
3 后立勝,許學工;國家地質公園及其旅游開發(fā)[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3年05期
4 王長生;關于建立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的初步構想[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jīng)濟論壇;2003年06期
5 ;長江三峽地質公園資源調(diào)查與規(guī)劃概況[J];地質科技情報;2004年02期
6 夏云嬌,黃德林;國家地質公園法律規(guī)制的探討[J];行政與法(吉林省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趙得思;;宕昌縣官鵝溝地質公園資源特色及其開發(fā)[J];甘肅地質;2013年03期
8 邱兆訓;馬山——世界地質公園[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年11期
9 ;國土資源部授匾首批國家地質公園[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01年02期
10 謝健,陳向柳;漳州濱;鹕絿业刭|公園的旅游開發(fā)[J];福建地理;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侯華麗;王素萍;;國外世界地質公園的發(fā)展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A];地質工作戰(zhàn)略問題研究——中國地質礦產(chǎn)經(jīng)濟學會青年分會2005年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5年
2 鄭炎貴;;建立天柱山地質公園可行性概說[A];全國第19屆旅游地學年會暨韶關市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郝俊卿;王雁林;吳成基;;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與當?shù)亟?jīng)濟互動發(fā)展初探[A];全國第19屆旅游地學年會暨韶關市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克偉;吳新;;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地質公園——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A];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20屆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王尚彥;;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 創(chuàng)建三疊紀公園[A];貴州省科學技術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6 張春雷;夏瓊;查世新;馬國明;;合肥市大蜀山—紫蓬山地質公園旅游資源評價[A];“資源保障 環(huán)境安全——地質工作使命”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C];2011年
7 劉訓;程慧敏;;再論地質公園建設中的開發(fā)與保護[A];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20屆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魏源;李艷紅;;國家地質公園的資源構成及評價體系之探討[A];地質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C];2003年
9 劉維麗;;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園區(qū)規(guī)劃與綜合效益分析[A];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20屆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兆棉;;建立北京巖溶世界地質公園[A];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20屆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玉平;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授匾[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2 陳靜;地質、公園、旅游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N];中國旅游報;2004年
3 記者 夏s,
本文編號:25190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51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