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王陵形制的東西差別
本文選題:墓型 + 戰(zhàn)國王陵。 參考:《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年06期
【摘要】: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戰(zhàn)國時東方國家的王陵為兩條墓道的中字型墓或一條墓道的甲字型墓,秦王陵則為四條墓道的亞字型墓。秦陵在墓型上用商周古天子之禮而六國王陵不用,可能與列國實力的消長有關(guān),還涉及各國不同的文化心理。
[Abstract]:The curre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show that the imperial mausoleums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ere the middle type tombs of two graveways or the A-type tombs of one mausoleum, while the Qin tombs were subtype tombs of four tombs. Qin Mausoleum used the ritual of ancient emperor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while the six kings did not use it, which may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the countries' strength, and also involve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psycholog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ǎn)學院;
【分類號】:K878.8;TU-098.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德維;;關(guān)于壽縣楚王墓槨室形制復原問題[J];江漢考古;1982年01期
2 李學勤;李零;;平山三器與中山國史的若干問題[J];考古學報;1979年02期
3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東周王城第5239號大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0年04期
4 ;陜西長安神禾塬戰(zhàn)國秦陵園遺址田野考古新收獲[J];考古與文物;2008年05期
5 丁巖;;神禾原戰(zhàn)國秦陵園主人試探[J];考古與文物;2009年04期
6 黃月;西周金文諸侯稱“王”現(xiàn)象辨析[J];史學集刊;2000年04期
7 李德方;;洛陽周山東周王陵考述[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何晉;;秦稱“虎狼”考[J];文博;1999年05期
9 丁巖;;長安神禾原戰(zhàn)國秦陵園年代述考[J];文博;2010年02期
10 李學勤;;平山墓葬群與中山國的文化[J];文物;197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迪;李德方;;東周王城內(nèi)大墓與東周王陵[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琳儀;信陽竹書與《墨子》佚文[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何琳儀;;楚幣六考[J];安徽錢幣;2001年02期
3 李正庚;;秦朝書法教育摭談[J];書畫世界;2008年04期
4 馬銀琴;;子夏居西河與三晉之地《詩》的傳播[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楊建華;;再論玉皇廟文化[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6 袁學良;論先秦典籍分類法的歷史分期[J];圖書與情報;2002年01期
7 張漢軍;;從長沙楚帛書看楚文化入湘后湖南地區(qū)的文化藝術(shù)發(fā)展[J];長江論壇;2006年05期
8 吳國瑛;;東周青銅薰杯初論[J];長江文化論叢;2007年00期
9 湯惠生;藏族飾珠“GZI”考略[J];中國藏學;1995年02期
10 許學仁;;出土文獻中先秦儒家德目考辨二則[J];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2006年0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吳迪;李德方;;東周王城內(nèi)大墓與東周王陵[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林杰;;趙太后璽新釋新證——趙史筆記之一[A];趙國歷史文化論叢[C];1987年
3 洛陽市錢幣學會課題組;;洛陽東周墓出土貨幣研究[A];中州錢幣——《金融理論與實踐》錢幣專輯(十)[C];2002年
4 劉和惠;;“壽春”鉛鈑冥幣辨?zhèn)蝃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五輯)[C];2010年
5 蕭紅顏;;居丘、起墳與筑臺[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9年
6 張懷通;;由“允哉”看《逸周書》相關(guān)篇章的制作時代[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7 劉彬徽;;古史分期與楚國社會形態(tài)的思考[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赫;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人才引進[D];吉林大學;2011年
2 馬瑞;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蔡樹才;《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七)》文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左建;士與禮—春秋知識階層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閔勝俊;戰(zhàn)國中山國青銅器銘文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榞莉丹;《考工記》兵器疏婭[D];復旦大學;2011年
7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遺存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8 陳衛(wèi);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學;2011年
9 包瑞峰;嬴秦禮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金學清;東周王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艷麗;河北出土商周青銅禮器、雜器銘文輯證[D];河北大學;2009年
2 尹志強;晉系玉石文獻詞匯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曉飛;場景與圖像[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4 郭強;成周、王城之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李瑤;戰(zhàn)國燕、齊、中山通假字考察[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坤;洛陽地區(qū)東周時期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齊耐心;東周青銅卮的整理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白彥;近60年來《方言》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劉飛;楚鳳紋于視覺傳達設(shè)計中的新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成;東周時期葬用馬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久■;;洛陽西郊一號戰(zhàn)國墓發(fā)掘記[J];考古;1959年12期
2 王學理;吳鎮(zhèn)烽;;西安任家坡漢陵從葬坑的發(fā)掘[J];考古;1976年02期
3 王世民;;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冢墓[J];考古;1981年05期
4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四)[J];考古學報;1956年02期
5 朱德熙;裘錫圭;;戰(zhàn)國文字研究(六種)[J];考古學報;1972年01期
6 ;臨淄郎家莊一號東周殉人墓[J];考古學報;1977年01期
7 傅熹年;;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圖》及其陵園規(guī)制的研究[J];考古學報;1980年01期
8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東周王城第5239號大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0年04期
9 朱思紅;;秦始皇陵園范圍新探索[J];考古與文物;2006年03期
10 ;陜西長安神禾塬戰(zhàn)國秦陵園遺址田野考古新收獲[J];考古與文物;2008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zhí)於?侯寧彬 丁巖;[N];中國文物報;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田有錢;秦“公墓”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礁溪櫻花陵園D區(qū)納骨廊,宜蘭,臺灣,中國[J];世界建筑;2010年10期
2 姚金凌;宋慶齡陵園[J];建筑學報;1991年04期
3 張志蘭;抗日陵園─—南岳忠烈祠[J];古建園林技術(shù);1995年02期
4 胡景誠;;和諧生態(tài) 傳承文明——南山人文紀念園規(guī)劃設(shè)計淺談[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5 ;櫻花陵園D區(qū)納骨廊[J];建筑創(chuàng)作;2011年03期
6 滕鷹;孫宏偉;董穎;;威海市烈士陵園景觀規(guī)劃設(shè)計[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07年09期
7 胡景誠;;石河子市軍墾生態(tài)紀念園規(guī)劃設(shè)計方案解析[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柴芬友;;蒼南縣玉龍生態(tài)陵園規(guī)劃設(shè)計[J];技術(shù)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年05期
9 王曉軍;;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靖宇陵園[J];新長征;2008年08期
10 王磊;董智偉;;從景觀的延伸性解析當代中國陵園[J];建筑與文化;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涂秋風;;現(xiàn)代陵園景觀規(guī)劃設(shè)計初探[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任云英;張峰;;中國古代人居環(huán)境思想解讀[A];第十五屆中國民居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郭正興;李金根;蔣岱琮;黃學文;;蘇州西華塔陵園無粘結(jié)預應力框架梁預應力施工[A];第九屆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4 趙之楓;高潔;陳U,
本文編號:20706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207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