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風箏設(shè)計的審美元素與創(chuàng)新研究
本文選題:濰坊風箏 + 審美元素 ; 參考:《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濰坊風箏歷史悠久,本文希望通過對濰坊風箏造型、色彩、圖案的研究重新發(fā)現(xiàn)這一民間藝術(shù)品的審美價值,深入了解和發(fā)現(xiàn)濰坊風箏審美元素的獨特之處,我們把風箏作品理解為象征型藝術(shù)。風箏的造型模仿自然界的事物、神話傳說和社會現(xiàn)象等,在這些藝術(shù)作品里,無一不是傳遞了人們的愿望和向往。所有的這些理念都是借助于各種色彩、造型和圖案等才能達到表現(xiàn),成為現(xiàn)實的風箏作品;然而,之所以我們能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風箏,是由于它在表現(xiàn)的時候有時是理念(思想或愿望)的抽象定性、有時是理念的具體的整體。所以,我要指出我眼中風箏的美并不局限于外部表征的組合,也不應(yīng)該局限于一些品質(zhì)的形容詞。并在了解濰坊風箏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基礎(chǔ)上把握新的歷史契機,,不僅有古老傳統(tǒng)的風箏,也要有新科技新材料的創(chuàng)新風箏。濰坊作為風箏之都更肩負著發(fā)展和弘揚風箏文化的責任,為了更好的讓世界了解濰坊風箏喜愛濰坊風箏,就要通過開發(fā)風箏產(chǎn)業(yè)鏈和周邊市場的方式,不僅要積極的舉辦風箏盛會,展示風箏扎制的技法,更要把風箏這一濰坊的代表性標志傳播出去,廣場、街道路燈、雕塑建筑、旅游紀念品等的設(shè)計創(chuàng)新都能成為濰坊風箏傳播的載體。 希望本文能夠為從事風箏制作和設(shè)計傳播等專業(yè)的研究者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并能更好的傳播濰坊風箏文化。
[Abstract]:Weifang kite has a long history, this article hopes to re-discover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is folk art through the study of Weifang kite modeling, color and pattern, and deeply understand and discover the unique place of Weifang kite aesthetic element.We understand kite works as symbolic art.Kite modeling imitates natural things, myths and legends, social phenomena, etc. In these works of art, all of them convey people's desire and yearning.All of these ideas are made possible by all kinds of colors, shapes, patterns, etc., to become a real work of kite; however, the reason why we can see different types of kites,This is because it is sometimes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idea (thought or wish), sometimes the concrete whole of the idea.Therefore, I should point out that the beauty of kite in my eyes is not limit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representations, nor should it be confined to some qualitative adjectives.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tradi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of Weifang kites, there are not only ancient traditional kites, but also innovative kites with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Weifang, as a kite capital, is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develop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kite culture. In order to better let the world know that Weifang kites love Weifang kite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kit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surrounding markets.We should not only actively hold kite pageant and display the techniques of kite making, but also spread the representative symbol of kite in Weifang, square, street lamp, sculpture building,The design innovation of tourist souvenirs can become the carrier of Weifang kite communication.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s engaged in kite making and design communication.And can better spread Weifang kite culture.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528.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克瑜;;《聊齋志異》與清初思想文化價值取向和審美思潮的關(guān)系[J];蒲松齡研究;2009年02期
2 彭代明;;羌族民間藝術(shù)的認同及審美變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3 李欣韻;;仿古與生態(tài)園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園林設(shè)計特色解讀[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1期
4 朱志榮;商代甲骨文書法的審美特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高蔚;;天地元聲:詩的原初生命形態(tài)[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謝健;馮建國;;李煜詞中的女性審美意象和藝術(shù)自敘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7 汪大白;傳統(tǒng)《詩經(jīng)》學的重大歷史轉(zhuǎn)折──朱熹“以《詩》言《詩》”說申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辛剛國;六朝文學批評視野中的情采關(guān)系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杜軍虎;;社會學方法論在我國藝術(shù)設(shè)計批評中的應(yīng)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吳迪;;比喻——內(nèi)心的鏡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美生;;姚鼐散文藝術(shù)論新解——“以詩為文”論桐城派[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董良敏;;“神人操蛇”漢畫像石考釋[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唐建中;;對南陽漢代畫像磚藝術(shù)的解讀[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朱怡芳;徐人平;孫培福;;快速原型在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設(shè)計中信息傳遞的研究[A];2004年十一省區(qū)市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曉鋒;;論陜西當代文學中的漢唐文化因子[A];陜西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孫雪菁;;論環(huán)境藝術(shù)設(shè)計在圖書館中的應(yīng)用[A];山東圖書館學刊——2012年“公共文化服務(wù)體系建設(shè)中的圖書館”專輯[C];2012年
7 張繼曉;;汽車設(shè)計中的色彩感受與傾向的分析[A];紀念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學術(shù)年會學術(shù)論文集[C];2012年
8 安曉燕;;論設(shè)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A];中國創(chuàng)意設(shè)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9 董雪蓮;;對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創(chuàng)新理解[A];中國創(chuàng)意設(shè)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10 張冷習;;國學與地域文化的比較分析[A];論地方學建設(shè)與發(fā)展——中國地方學建設(shè)與發(fā)展研討會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及云輝;全景畫美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7 趙陽;清代中期揚州學派文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8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峰;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shù)及其交互設(shè)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10 胡俊紅;中國家具設(shè)計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輝;孫犁晚年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化批評[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汪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祝孚;傳統(tǒng)魚紋圖案在現(xiàn)代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宇;清代吉祥紋樣在定制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馮素娟;服裝平面廣告圖形的同構(gòu)設(shè)計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趙芳;導向設(shè)計的多維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7 于磊;道家哲學影響下的中國繪畫[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谷李煒;包裝設(shè)計中書法應(yīng)用之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9 由真珍;中國巖畫與中國文字的關(guān)系[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呂娜;都市婚戀題材電視劇敘事策略與文化內(nèi)涵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511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lyjj/175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