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概念辨析
本文選題:重要性原則 + 會計信息 ; 參考:《財會月刊》2013年13期
【摘要】:正一、關于重要性概念的文獻綜述有關重要性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出現(xiàn)在美國1933年的《證券法》中11條:財務報表的編制者不得遺漏任何重要的事實。此后,會計和審計領域的職業(yè)團體認識到了這一概念的意義,開始了廣泛的研究與探討。有關重要性概念的文獻多來自權威的職業(yè)團體,最開始是相關的會計職業(yè)團體對重要性進行探討,隨后審計界又將這個概念引入到了審計領域,重要性概念的應用范圍在不斷延伸。1.國外文獻綜述。會計概念和準則委員會(1957)將重要性定義為:項目的重要性取決于它的性質(zhì)或金額大小,或者兩者共同影響。如果有證據(jù)表明了解該項目會影響到預期使用者的決策,那么這個項目就是重要的。FASB的2號公告
[Abstract]:First,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oncept of materiality the formal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teriality was first found in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 in the United States, 11 articles: the compil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must not omit any important facts. Since then, professional groups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have recognized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and begun extensiv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Most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concept of materiality comes from authoritative professional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groups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then the audit communit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into the field of audit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mportance continues to extend. Review of foreign literature. The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Standards Board (ACSB) defines materiality as: the importance of a project depends on its nature or amount of money, or both. If there is evidence that understanding the project will affect the decision of the intended user, the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FASB No.2 announcement.
【作者單位】: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會計系;
【分類號】:F2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毛敏;張龍平;;審計重要性概念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辨析[J];財會月刊;2009年19期
2 傅宏宇;;審計重要性標準習慣性表述的分析與改進[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軍;;淺析公允價值的確認和計量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J];北方經(jīng)濟;2011年12期
2 汪伯文;芻議公允價值的運用[J];商業(yè)研究;2001年10期
3 陳亮;我國會計要素構成的探討[J];中國煤炭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4 伍剛;;信用、信用貨幣、貨幣的本質(zhì)及其相互關系的新研究——從合同的視角[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晉峰龍;;公允價值引入背景及其利弊分析[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08年11期
6 梁爽;有效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經(jīng)濟學分析[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03期
7 顏延;中國會計國際化的路徑選擇——無形資產(chǎn)準則國際差異的制度背景與解決方案[J];財經(jīng)研究;2004年12期
8 鄭安平,李華;成本、費用、支出概念及其關系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08期
9 黃建新;固定資產(chǎn)減值問題的探討[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08期
10 劉梅娟,石道金,溫作民;森林生物多樣性價值會計確認與計量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戴耀存;方誠;;船舶安全評估中的費用與效益問題探討[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2007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程昔武;肖振東;張宏亮;;關于油氣資產(chǎn)確認與計量的若干問題探討——兼評石油天然氣開采準則[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李剛;;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4 趙云鵬;;會計準則制定與盈余管理治理[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許家林;;商譽會計研究的八十年:掃描與思考[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6 王樂錦;綦好東;;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意義與特征[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李孝林;周麗;;評基本準則非概念框架論——兼議會計準則概念框架模式及命名[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戴玉平;胡有順;;預計負債財稅處理問題研究[A];2008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9年
9 朱明亮;;資產(chǎn)減值損失轉(zhuǎn)回淺議[A];2008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9年
10 朱煒;;我國生物資產(chǎn)計量模式的選擇:理論與現(xiàn)實[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雙云;會計倫理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鄒燕;全面收益信息及其決策相關性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王治;基于異質(zhì)信念的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楊成文;中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2年
5 崔慕華;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經(jīng)濟后果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6 陳瑜;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協(xié)調(diào)研究——歷程及對策[D];廈門大學;2004年
7 方軍雄;公司治理視角下的企業(yè)持續(xù)經(jīng)營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張玉蘭;效益觀視角的公司財務報告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9 王曉東;企業(yè)社會關聯(lián)會計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10 許光磊;國際信用衍生產(chǎn)品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慶吉;衍生金融工具理論與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蔣敏;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劉文仲;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監(jiān)控問題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徐凱;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中問題及對策[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陳駿俊;國際金融衍生品監(jiān)管比較研究及對我國相關立法的啟示[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謝葦;股權投資性金融資產(chǎn)確認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7 王玲玲;金融資產(chǎn)分類的相關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劉s,
本文編號:19611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kuaiji/196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