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對策研究
本文選題:高等教育 切入點:高校擴招 出處:《地方財政研究》2013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吉林省地方高等教育基礎較好,財政投入保障相對充分是其重要原因。但也存在總規(guī)模不大、收入來源比較單一、收支結構不盡合理、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地方政府的利益考量、相關政策不配套、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高;I資渠道不暢密切相關。新形勢下,從財政的角度促進地方高等教育健康發(fā)展,需要強化對地方財政投入的約束與引導,以政策引導改善高校經(jīng)費結構,鼓勵多渠道籌集資金,適度調整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擔比例。
[Abstract]:The local higher education in Jilin Province has a good foundation, and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guarantee is relatively adequate. However, there is a small total scale, a relatively single source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an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local governments, the lack of relevant policies,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ack of channels for raising fun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ocal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triction and guidance to the local financial input,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college funds by policy guidance, to encourage multi-channels to raise funds, and to adjust appropriately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st sha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吉林財經(jīng)大學;
【基金】:吉林省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貧困省份財政支持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研究》(吉教科文字2009第25號)中期成果
【分類號】:G647.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朱潔義;;我國高等教育經(jīng)費結構現(xiàn)狀與高校社會捐贈[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0年03期
2 霍啟紅;張瑩;;高等教育經(jīng)費籌措的國際比較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吳惠;劉志新;;我國高等教育經(jīng)費籌措現(xiàn)狀及國際比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潔義;;我國高等教育經(jīng)費結構現(xiàn)狀與高校社會捐贈[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0年03期
2 靳宏;;中國高等教育投資的主體結構合理嗎?——基于2001-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投資的數(shù)據(jù)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顧嵐敏;;高等教育融資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財會月刊;2013年18期
4 藍秀華;;中國高等教育收費制度變遷的回顧與思考[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袁春生;鐘玲;;江西高等教育經(jīng)費來源、成本分擔與補償?shù)膶嵶C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6 苗文利;;美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史若萌;;高校擴招后我國該如何多渠道籌資[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年09期
8 崔潔;;北京市城市貧困家庭義務教育救助政策實施情況調查——僅以北京市朝陽區(qū)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2年01期
9 季文琦;賀序;鄧亞琴;;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經(jīng)費籌措渠道研究[J];華章;2013年17期
10 張瑩;李佳慧;王小春;;高校新教育園區(qū)與城鄉(xiāng)基礎教育“鏈接”研究[J];學理論;2013年2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丹;中國高校財務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敏;高校教育基金會籌資渠道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D];安徽大學;2011年
2 康瑩;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外部社會資本經(jīng)營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3 湯琳;我國一流大學有形資源優(yōu)化配置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李艷波;論我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的法律保護[D];廣東商學院;2011年
5 孫羽迪;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及國際比較[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豐大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jīng)費來源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許楊;慈善捐贈稅收優(yōu)惠制度對大學教育基金會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8 李欣;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捐贈經(jīng)驗及對我國的啟示[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9 羅立和;康奈爾大學社會捐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彬彬;現(xiàn)階段中國高等教育社會捐贈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曲恒昌;市場經(jīng)濟與我國高教經(jīng)費籌集的原則與途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2 孟東軍,張幼銘;試析社會捐贈在高教成本分擔中的作用[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3年06期
3 霍啟紅;張瑩;;高等教育經(jīng)費籌措的國際比較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蔡克勇;;社會捐贈:一座亟待開發(fā)的金礦——高等學;I資的一條重要渠道[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林正范;;簡論我國高等教育經(jīng)費的現(xiàn)狀與對策[J];上海高教研究;1992年03期
6 陸根書;陳麗;;高校校友捐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2期
7 吳惠;劉志新;;我國高等教育經(jīng)費籌措現(xiàn)狀及國際比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李未;完善教育基金會制度 拓寬高等教育社會籌資渠道[J];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蔣亦斌;當代中國消費觀念變遷解讀[D];武漢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上官緒紅;我國高校不具備繼續(xù)擴招的經(jīng)濟條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5年24期
2 徐云;楊靜媛;;高等教育經(jīng)費績效評價探討[J];商業(yè)會計;2009年08期
3 劉建民;梁雪;尹谷良;;高校貸款風險控制的思考[J];事業(yè)財會;2007年05期
4 陳玫;;試論高校擴招后辦學經(jīng)費合理籌措的原則與方法[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年11期
5 亓殿強;陳培瑞;劉延梅;齊魯;;區(qū)域高等教育投入狀況實證分析——以山東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08年01期
6 陳玫;;高校擴招后合理籌措辦學經(jīng)費的思考[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李麗;王順吉;;對我國高;I資優(yōu)化的幾點思考[J];工業(yè)技術經(jīng)濟;2010年07期
8 李敬;趙喜艷;高峰;;新建本科院校教學部門績效評價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年34期
9 魏乾梅;;國家貨幣政策從緊視角下高等教育的投融資機制研究[J];財會研究;2008年16期
10 卜靜靜;齊慶偉;;從經(jīng)濟學角度淺析我國高等教育“費用到位”問題[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凌暉;;高校人才集聚的績效評價——五所“985”高校人才集聚指數(shù)之研究[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肖鳳翔;陳璽名;;我國高等學校過度債務的成因及其預警措施[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吳建南;李玲;閻波;;知識擁有狀況如何影響評價結果準確性?——面向地方政府績效評價的模擬實驗研究[A];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煒;;高等教育經(jīng)費省際投入支出的公平性研究[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王美;;高等教育經(jīng)費構成與配置問題分析[A];第三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何彥;;也談高校擴招[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7 李曉晶;;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jīng)費的預測研究[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趙敬書;蘇含英;;高校擴招與教室資源管理的初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9 馮長春;;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談高校擴招后教學質量保證問題[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10 司林波;;從經(jīng)濟人的視角看我國的高校擴招[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樂 傅丕毅;高校擴招要“質”“量”并重[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2 本報記者 陳韶旭;高校擴招質量須保證[N];文匯報;2002年
3 徐勇;高校擴招不能犧牲質量[N];新華日報;2000年
4 潘晟;高校不是鍍金場,質量才是生命線[N];上海金融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顧巍鐘;關注高校擴招規(guī)模調整[N];新華日報;2002年
6 魯寧;高校擴招沒有錯[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7 記者 秦健;市內高校擴招 高考內容減少[N];重慶商報;2009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肖禎;理性看待高校創(chuàng)收[N];中國會計報;2011年
9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周燕;南非高校擴招的問題及其對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王春;高校擴招 別“發(fā)燒”[N];科技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艷杰;戰(zhàn)略性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2 湛俊三;地方高校戰(zhàn)略聯(lián)盟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3 胡帆;高等學校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4 吳迎新;我國高等學校內外部績效評價分析及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5 戴鳳燕;高校擴招與國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雷忠;我國高校人才戰(zhàn)略績效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彭清華;高校擴招的經(jīng)濟社會貢獻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葉欣茹;中國高等教育社會投入需求預測[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張玉;戰(zhàn)后美國聯(lián)邦高等教育弱勢扶助政策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凱;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高校行政人員績效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何娟;基于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法的高等院?冃гu價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3 邱向榮;我國高校資產管理及其績效評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4 王力;高校學風建設及其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姜懿偉;高等院校高級管理人員績效考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張楊;湖北省高等教育經(jīng)費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北大學;2011年
7 錢三平;研究型大學績效評價與政府資助政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8 吳延兵;天津市高校留學回國人員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閻婧yN;大學學術團隊績效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10 嚴軒琳;高校資產經(jīng)營公司績效評價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742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kuaiji/157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