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系統(tǒng)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09:05
交通運輸業(yè)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性、先導性產業(yè),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tài)的大背景下,受產業(yè)結構調整、消費結構升級、科學技術進步、資源環(huán)境約束等多重因素影響,其需求將發(fā)生深刻變化。對此,必須從供給側發(fā)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不斷擴大交通運輸產品的有效供給,提升供給的質量和水平,充分發(fā)揮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文章來源】:宏觀經濟管理. 201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近年來電子商務與快遞業(yè)的發(fā)展情況
一國的基本國情是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長久以來形成的,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決定了該國運輸需求的基本形態(tài)。我國幅員遼闊,東西橫跨5200公里、南北縱貫5500公里;地形復雜,兼具平原、丘陵、沙漠、高原,地勢總體上西高東低。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著名的“胡煥庸線”,線東南方以平原、水網、丘陵為主,集聚著全國95%以上的人口;線西北方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卻富集著大量能源資源。這就從總體上決定了我國的生產資料與生產力布局的不平衡,生產和消費空間格局不一致,進而產生了大規(guī)模的原材料和產成品的調運需求。1979年~2015年,胡煥庸線東南與西北兩側的客、貨運量占比變動均在3%以內(見圖1和圖2)?梢,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大的運輸需求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圖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胡煥庸線兩側區(qū)域貨運需求結構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胡煥庸線兩側區(qū)域貨運需求結構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胡煥庸線”的穩(wěn)定性及其兩側人口集疏模式差異(英文)[J]. 戚偉,劉盛和,趙美風,劉振.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11)
[2]發(fā)展綠色交通的環(huán)境規(guī)制工具創(chuàng)新——基于外部性理論的分析[J]. 劉細良,申華冉,李華京.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3]規(guī)劃引領協(xié)同融合 打造綜合運輸服務升級版——解讀《綜合運輸服務“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J]. 劉小明. 交通財會. 2016(08)
[4]新常態(tài)下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趨勢與對策[J]. 張子麟,宋蕊. 宏觀經濟管理. 2016(06)
[5]確保打贏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zhàn)[J]. 戴東昌. 行政管理改革. 2016(04)
[6]中國交通現代化發(fā)展展望——從“胡煥庸線”兩側分析[J]. 盛磊. 經濟研究參考. 2016(14)
[7]互聯網+便捷交通:推動交通運輸業(yè)轉型升級[J]. 李強治,徐西峰. 世界電信. 2015(08)
[8]智慧交通關鍵技術及應用綜述[J]. 苑宇坤,張宇,魏坦勇,楊明亮,譚秋林. 電子技術應用. 2015(08)
[9]智慧交通發(fā)展趨勢、目標及框架構建[J]. 張新,楊建國. 中國行政管理. 2015(04)
[10]全面認識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J]. 王一鳴. 求是. 2014(22)
本文編號:3135014
【文章來源】:宏觀經濟管理. 201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近年來電子商務與快遞業(yè)的發(fā)展情況
一國的基本國情是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長久以來形成的,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決定了該國運輸需求的基本形態(tài)。我國幅員遼闊,東西橫跨5200公里、南北縱貫5500公里;地形復雜,兼具平原、丘陵、沙漠、高原,地勢總體上西高東低。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著名的“胡煥庸線”,線東南方以平原、水網、丘陵為主,集聚著全國95%以上的人口;線西北方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卻富集著大量能源資源。這就從總體上決定了我國的生產資料與生產力布局的不平衡,生產和消費空間格局不一致,進而產生了大規(guī)模的原材料和產成品的調運需求。1979年~2015年,胡煥庸線東南與西北兩側的客、貨運量占比變動均在3%以內(見圖1和圖2)?梢,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大的運輸需求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圖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胡煥庸線兩側區(qū)域貨運需求結構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胡煥庸線兩側區(qū)域貨運需求結構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胡煥庸線”的穩(wěn)定性及其兩側人口集疏模式差異(英文)[J]. 戚偉,劉盛和,趙美風,劉振.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11)
[2]發(fā)展綠色交通的環(huán)境規(guī)制工具創(chuàng)新——基于外部性理論的分析[J]. 劉細良,申華冉,李華京.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3]規(guī)劃引領協(xié)同融合 打造綜合運輸服務升級版——解讀《綜合運輸服務“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J]. 劉小明. 交通財會. 2016(08)
[4]新常態(tài)下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趨勢與對策[J]. 張子麟,宋蕊. 宏觀經濟管理. 2016(06)
[5]確保打贏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戰(zhàn)[J]. 戴東昌. 行政管理改革. 2016(04)
[6]中國交通現代化發(fā)展展望——從“胡煥庸線”兩側分析[J]. 盛磊. 經濟研究參考. 2016(14)
[7]互聯網+便捷交通:推動交通運輸業(yè)轉型升級[J]. 李強治,徐西峰. 世界電信. 2015(08)
[8]智慧交通關鍵技術及應用綜述[J]. 苑宇坤,張宇,魏坦勇,楊明亮,譚秋林. 電子技術應用. 2015(08)
[9]智慧交通發(fā)展趨勢、目標及框架構建[J]. 張新,楊建國. 中國行政管理. 2015(04)
[10]全面認識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J]. 王一鳴. 求是. 2014(22)
本文編號:31350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313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