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guī)模、網(wǎng)絡結構與交通擁堵的關系研究——基于動態(tài)性拓展的宏觀網(wǎng)絡交通模型的解釋
本文選題:城市規(guī)模 + 網(wǎng)絡結構; 參考:《城市發(fā)展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中國城市已經(jīng)進入整體性交通擁堵時代,對城市規(guī)模、網(wǎng)絡拓撲和交通控制的合理建模將有助于治理交通擁堵。拓展了城市規(guī)模下的宏觀網(wǎng)絡交通模型,彌補了傳統(tǒng)模型的缺陷,發(fā)展了交通擁堵指數(shù)模型,采用分位數(shù)回歸實證檢驗了城市規(guī)模、網(wǎng)絡結構與交通擁堵的關系。研究表明:車輛保有量、交通密度與土地利用程度(街區(qū)密度)密切相關,并影響土地和網(wǎng)絡資源的變化或區(qū)域間的再分配;拓展到城市規(guī)模下宏觀網(wǎng)絡交通模型后,每條道路的擁堵程度與城市規(guī)模成正比。人口對大城市交通擁堵越具有顯著正向作用,但小城市人口的適度集聚對交通擁堵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建設用地對交通擁堵極為敏感,城市規(guī)模越小靈敏度越高,其中交通用地的增加將直接增強交通系統(tǒng)的承載能力;道路面積與城市交通擁堵保持正向關系;與此相反,城市道路里程對交通擁堵的作用始終為負,說明加密城市網(wǎng)絡結構對交通擁堵治理意義更大。
[Abstract]:Chinese cities have entered an era of integrated traffic congestion. Reasonable modeling of city size, network topology and traffic control will help to control traffic congestion.The macroscopic network traffic model under the city scale is extended, the defec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is made up, and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dex model is developed.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is used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scale,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traffic congestio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vehicle ownership, traffic density and land use degree (block density)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affect the change of land and network resources or the redistribution between regions.The degree of congestion per roa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ize of the city.The popul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raffic congestion in large cities, but the moderate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in small cities can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to some extent, construction land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smaller the city size, the higher the sensitivity.The increase of traffic land will directly enhanc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raffic system; the road area and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maintain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on the contrary, the effect of urban road mileage on traffic congestion is always negative.It shows that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encrypted city is more significant to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作者單位】: 天津城建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內(nèi)華達大學經(jīng)濟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BJY04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BJY054) “十二五”天津市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計劃(TD12-5063) 天津社科基金項目(TJLJ15-007) 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KFJJ17-01)
【分類號】:F299.2;F5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桂斌;交易成本視角的城市規(guī)模與政府選擇[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城市規(guī)模[J];城市問題;2002年05期
3 ;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提升城市品位[J];協(xié)商論壇;2004年02期
4 李寶梁;;城市創(chuàng)新與建設創(chuàng)新型城市芻議[J];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5 武夷山;;城市規(guī)模多大為好[J];科技導報;2007年13期
6 楊洋;謝鳳華;;城市競爭力研究綜述[J];內(nèi)江科技;2007年09期
7 徐云;;城市足跡館: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蘊[J];公關世界;2010年11期
8 阿納休·薩巴爾畢斯科亞;彭永清;;與城市和諧共存[J];世界環(huán)境;2011年01期
9 吳家浩;高少慧;許維棟;;我國城市規(guī)模政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1年09期
10 劉麗紅;;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處理好五種關系[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2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閆小培;胡敏;;從區(qū)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競爭力及其提升對策[A];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2 曹慧;;論經(jīng)營城市(節(jié)選)[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3 梁東;李瑞華;;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中城市規(guī)模問題及對策[A];2005年山東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譚林;董海浪;張健;;創(chuàng)新型城市的內(nèi)涵與構建[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錢銘;;淺論控制城市規(guī)模與節(jié)約土地[A];中國土地科學二十年——慶祝中國土地學會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C];2000年
6 俞濱洋;陳燁;;論新世紀哈爾濱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國城鎮(zhèn)化進展中的城市規(guī)模布局的探討[A];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年?2013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屆海峽兩岸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9 吳游;;經(jīng)營城市與經(jīng)營土地中若干問題的思考[A];21世紀中國土地科學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國土地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資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發(fā)展策略——以重慶市萬州區(qū)為例[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揚 通訊員 張琳彥;城市規(guī)?缦颉按蟀霾簳r代”[N];蚌埠日報;2012年
2 梁倩;我國城市規(guī)模劃定標準將改[N];中國建設報;2013年
3 記者 楊寶迪;塑造一座有靈魂的城市[N];長春日報;2013年
4 早報記者 歐昌梅;城市規(guī)模劃定標準可能重設[N];東方早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王海霞;“中國應該重新考慮城市規(guī)模問題”[N];中國能源報;2013年
6 本報評論員;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報;2014年
7 本報記者 王麗娟;個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國改革報;2004年
8 陳為邦;城市思想與城市化(上篇)[N];中國建設報;2003年
9 戴文杰;關于經(jīng)營城市的幾點思考[N];駐馬店日報;2005年
10 王永山(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jīng)濟學院);城市不能以營銷來定位[N];中國改革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永亮;城市規(guī)模經(jīng)濟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2 李名良;中國城市適宜規(guī)模與偏向性財政政策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3 李東序;城市綜合承載力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王勝本;利益分析視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5 陳Z,
本文編號:17510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175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