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入產出核算:回顧與展望
本文關鍵詞:中國投入產出核算:回顧與展望
【摘要】:政府統(tǒng)計成立60年來,中國投入產出核算變化顯著。本文回顧了中國投入產出核算實踐工作、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的相關情況,并對投入產出核算的實踐和學術研究進行了展望。
【作者單位】: 東北財經大學統(tǒng)計學院;
【關鍵詞】: 投入產出 實踐工作 學術研究 學術活動
【基金】: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改革和完善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010zd&03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EW-MFA的經濟系統(tǒng)物質代謝投入產出模型及應用研究”(10YJCZH164)的資助
【分類號】:F222.33
【正文快照】: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摸索到成熟、從不定期編表階段到制度化編表階段的漫長發(fā)展過程。中國投入產出核算實踐的發(fā)展和變化是政府統(tǒng)計60年發(fā)展歷程的一個縮影,一個標志。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投入產出技術在中國已被廣泛應用于貿易、能源、環(huán)境、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起運;;投入產出對稱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和應用[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6年04期
2 許憲春;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回顧與展望[J];統(tǒng)計研究;2002年07期
3 蔣萍;國民經濟核算與政府統(tǒng)計改革[J];統(tǒng)計研究;2002年08期
4 齊舒暢;王飛;張亞雄;;我國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編制及其應用分析[J];統(tǒng)計研究;2008年05期
5 許憲春;;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發(fā)展·改革·挑戰(zhàn)[J];統(tǒng)計研究;2008年07期
6 廖明球;馬曉東;;二階段投入產出分析及應用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9年02期
7 張亞雄;趙坤;王飛;;國家間投入產出模型方法、研制與應用[J];統(tǒng)計研究;2010年11期
8 許憲春,李立;中國投入產出核算與聯(lián)合國1993年SNA投入產出核算的比較[J];統(tǒng)計研究;1998年01期
9 陳杰;;2008SNA與投入產出核算[J];中國統(tǒng)計;2009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商勇;;兩地區(qū)投入產出模型的構造——以河南省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5期
2 周穎,吳瓊;線性多部門經濟系統(tǒng)的經濟周期問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3 馮哲;;我國2007年對外貿易對能源消耗的測算[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肖序,周志方;論資源鏈環(huán)境累積成本的計算與應用[J];長沙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劉丹丹;潘博;;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相關研究述評[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6 劉紅光;劉衛(wèi)東;唐志鵬;;中國產業(yè)能源消費碳排放結構及其減排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0年06期
7 劉紅光;劉衛(wèi)東;范曉梅;;貿易對中國產業(yè)能源活動碳排放的影響[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8 喬紅;;基于企業(yè)信息化能力成熟度的Black-Scholes定價模型[J];北方經貿;2010年08期
9 王家瑋;孫華妤;門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基于進口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的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10期
10 張芳;;中國加工出口的產業(yè)關聯(lián)效應和波及效應——基于針對加工貿易之非競爭型投入產出表[J];國際經貿探索;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裴建鎖;;貿易增長、國際生產分割與CO_2排放核算:產業(yè)vs.產品[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2 徐質斌;;論海洋經濟的概念及統(tǒng)計指標體系改革——以國標《海洋經濟統(tǒng)計分類與代碼》為參照系的研究[A];“海洋經濟研討會”報告選編[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皓;服務產出核算若干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張應祿;中國城鄉(xiāng)經濟差距與一體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3 歐陽軼翔;基于貝葉斯網絡的R&D項目階段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匡祥琳;基于綠色GDP投入產出模型架構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5 艾偉強;全口徑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的核算原理與方法[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6 李國榮;中國統(tǒng)計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黃德春;投資項目后評價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8 劉峰;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9 鄭燕;電力投資項目后評價研究及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7年
10 王力賓;特征價格指數(shù)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過成軍;汽車新產品開發(fā)項目階段評審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明哲;中國2007年綠色GDP投入產出表的編制與分析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3 張進;Z國際工程公司海外房地產投資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宇;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理論基礎[D];吉林財經大學;2010年
5 曾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生產效能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6 孫慧娜;重大自然災害統(tǒng)計及間接經濟損失評估[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7 陳志飛;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云南省產業(yè)結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8 胡江娜;銀行貸款項目財務后評估體系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2年
9 焦明瑞;基于投入產出技術的河南省產業(yè)結構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10 袁碧玉;陜西省煤炭資源投入產出分析[D];西安科技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許憲春;關于修訂《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的一些思考[J];統(tǒng)計研究;2000年01期
2 凌國平;美國國際服務貿易BOP統(tǒng)計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0年03期
3 蔣萍;官方統(tǒng)計之我見[J];統(tǒng)計研究;2000年08期
4 朱啟貴;世紀之交:國民經濟核算的回顧與前瞻[J];統(tǒng)計研究;2000年11期
5 楊燦;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統(tǒng)計研究;2001年11期
6 劉起運;結構式凱恩斯乘數(shù)模型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4年11期
7 彭志龍,齊舒暢;國民經濟乘數(shù)分析[J];統(tǒng)計研究;1998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紹方;;科學發(fā)展觀與學術進步[J];學術界;2008年01期
2 崔廣彬;;關于學術評價的思考[J];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3 張興;;學會改革應有助于科技資源整合[J];學會;2006年08期
4 陳潔行;;增強服務意識 深化學術研究 不斷探索前進[J];學會;2008年06期
5 孫維炎;在北京應用語言學研究會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6 馮廷皆;我對學術研究的一點認識[J];廣西農村金融研究;1991年S1期
7 朱明祺;上海市會計學會舉行第四次年會[J];財會通訊(綜合版);1983年06期
8 范偉云;;以直銷學術活動實現(xiàn)自我提升[J];知識經濟(中國直銷);2008年12期
9 ;會務[J];中國造船;1960年02期
10 胡平;;學會應當走向社會[J];江蘇商論;1988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樹楨;;在改革開放中茁壯成長 闊步前進——上海市會計學會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的回顧[A];紀念會計改革與開放30年暨上海市會計學會成立30周年專輯[C];2009年
2 李延明;;發(fā)表一點與高放老師不同的意見[A];高放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馬恒通;;關于圖書館學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再思考——置疑《圖書館學研究不應脫離實際》[A];第四次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趙廷光;;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海峽兩岸首次學術研討會開幕詞[A];孔學研究(第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首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首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5 趙廷光;;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三次研討會開幕詞[A];孔學研究(第十三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三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羅頌平;;以學術研究引領學科與?平ㄔO——中醫(yī)婦科學學科與?平ㄔO的思路與歷程[A];第九次全國中醫(yī)婦科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勇;;我國音樂治療的發(fā)展概況與趨勢[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二十周年會慶暨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于亞文;;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穩(wěn)定山區(qū)教師隊伍[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9 趙永慶;;國內鈦合金基礎研究最新進展[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二屆青年論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閻光田;;關于老年學術研究工作的思考[A];第三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春明;以學術活動推動行業(yè)進步[N];中國建設報;2007年
2 記者 崔波;中國博物館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N];中國文物報;2008年
3 袁岳;糨糊化了的學術江湖[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4 金艷;博物苑,,邁開百年新旅程[N];中國文物報;2008年
5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任務很艱巨”[N];經濟視點報;2010年
6 新華;汾酒集團成為“中國酒文化學術活動基地”[N];經理日報;2006年
7 記者 姜曉凌;服務行業(yè)改革發(fā)展 科學合理開發(fā)煙草[N];上海科技報;2008年
8 記者 陳怡;水利萬物而不爭 為有源頭活水來[N];上?萍紙;2010年
9 肖浩輝;學會的生命力在于組織學術活動[N];中國社會報;2003年
10 記者 張銀炎;上海船界去年舉辦學術活動43項[N];中國船舶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國義;朱謙之學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郗志群;楊守敬學術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宋文紅;歐洲中世紀大學:歷史描述與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王雪梅;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學術能力的認知情感闡釋與多維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王應憲;清代吳派學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董恩強;新考據(jù)學派:學術與思想(1919—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彭發(fā)勝;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話語體系的形成[D];北京大學;2008年
8 鮑永軍;汪輝祖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穆中杰;上海市法學會歷史變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10 郝潤華;《錢注杜詩》與詩史互證方法[D];南京大學;199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建梅;當前我國大學中學術研究的使命:式微與復歸[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馬影;美國大學學術研究發(fā)展歷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周燕;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省檔案學術研究述評(1979-2010年)[D];云南大學;2011年
4 余暉;當前我國高校學術腐敗的表現(xiàn)、成因及遏制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慧;高校學術道德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孫健;我國大學教師學術研究環(huán)境優(yōu)化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7 顏衛(wèi)亞;學術責任的倫理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曉敏;從學術道德失范論中國學術倫理的構建[D];武漢科技大學;2009年
9 熊萬曦;西南聯(lián)大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廣紅;漢代長沙國學術述論[D];蘭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553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jtj/95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