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實驗及其在經(jīng)濟學中的應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ield experiment method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research, and a large number of papers using this method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top international journals. Field experiments are controlled under the real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ith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identifying causality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ction, it fills the middle section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the use of natural data methods in empirical research. Field experiments are currently used to study topics related to education, agriculture, finance and credit,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corruption, philanthropy, and to test traditional and up-to-date economic theories. The research on some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especially noticeable, and it also has strong policy applicabil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discipline and the practi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methods of field experiments,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ideas on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經(jīng)濟研究院;
【分類號】:F069.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洪永淼;;計量經(jīng)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均立;許海平;;《計量經(jīng)濟學》課程建設研究[J];當代經(jīng)濟;2011年24期
2 譚硯文;陳珊妮;;中美計量經(jīng)濟學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1年05期
3 梁云芳;;本科計量經(jīng)濟學教學改革的新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3期
4 汪偉;郭新強;;收入不平等與中國高儲蓄率:基于目標性消費視角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5 劉超;譚冬梅;;具有多重檢驗機制的農業(yè)機械總動力結構分析預測模型[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6 王向楠;;數(shù)理方法在我國保險學研究中的運用:國際比較與驅動因素——基于2001年~2010年中外學術期刊載文[J];保險研究;2012年12期
7 劉麗艷;;計量經(jīng)濟學局限性研究[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3年03期
8 鄭麗琳;;本科《計量經(jīng)濟學》雙語教學可行性分析[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范曉男;戴明華;孫曉程;;論PBL教學方法在經(jīng)濟學各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以計量經(jīng)濟學課程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10 舒曉惠;賀建風;龍自云;;基于5S管理的計量經(jīng)濟學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國成;;管理復雜性的微觀分析建模及模擬應用[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系統(tǒng)管理與復雜性科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孫寧;氣候變化對制造業(yè)的經(jīng)濟影響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2 劉兆博;中國農民教育與收入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3 任曙明;企業(yè)價值導向的資本結構優(yōu)化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4 方金兵;農村信用社經(jīng)營風險評價與預警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5 奉瑩;中國就業(yè)結構演變及就業(yè)的產業(yè)結構發(fā)展趨勢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白萬平;碳排放規(guī)律與經(jīng)濟發(fā)展路徑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攀登;資產定價模型的非參數(shù)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2 孫茜;日本對遼寧省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3 韓青;匯率波動與對外貿易量不確定性的關系探討[D];山東大學;2008年
4 尹莉;現(xiàn)代經(jīng)濟計量學建立簡史[D];西北大學;2009年
5 黃奇挺;中小企業(yè)貿易融資過程中的風險控制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9年
6 董振宇;柴油銷售價格的優(yōu)化決策[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石凱;平滑結構變化、平穩(wěn)性及因果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康贊亮;計量經(jīng)濟學模型變量選擇與設定的理論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9 鄭斯思;漁業(yè)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博弈與實證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寅;;建立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發(fā)展規(guī)劃學[J];經(jīng)濟問題;2007年05期
2 孫煒琳;王瑞波;;轉基因作物商業(yè)化的經(jīng)濟社會影響:研究方法評述[J];蘭州學刊;2009年04期
3 朱玲;;文獻研究的途徑[J];經(jīng)濟研究;2006年02期
4 徐長生;;論發(fā)展經(jīng)濟學的再發(fā)展[J];江漢論壇;1991年02期
5 馬欣;李繼峰;張亞雄;;哥本哈根會議前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氣候變化研究與國際談判中的“BAU情景”[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09年06期
6 張建斌;;論定量分析在經(jīng)濟學研究中的應用[J];北方經(jīng)濟;2008年14期
7 王躍生;;困惑的經(jīng)濟學與經(jīng)濟學的困惑[J];讀書;1988年10期
8 于強;;依藉《江村經(jīng)濟》構想經(jīng)濟學的中國學派[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張文泉;高玉君;;電力技術經(jīng)濟學的建立與發(fā)展[J];電力技術經(jīng)濟;2004年03期
10 劉宇偉;美國戰(zhàn)略管理研究方法之透視[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Hans Timmer;;引領全球復蘇的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挑戰(zhàn)與應對”經(jīng)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李仁和;李麗君;;三晉文化的研究方法[A];三晉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8年
3 周大仁;;全球化與發(fā)展中國家公共行政改革[A];新世紀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1999年年會暨“政府管理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4 曾昭耀;;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代化成功率論綱[A];現(xiàn)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孫世華;于潔;;黑云母的化學成分和研究方法[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6 黎庶;宋潔;胡福泉;;體內誘導基因及相關研究方法簡介[A];重慶微生物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Philip Karp;;中國的發(fā)展經(jīng)驗:可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借鑒之要點(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Jacqueline E.Darroch;Susheela Singh;;發(fā)展中國家的避孕行為(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人口發(fā)展的多元模式與健康保障”人口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岑國楨;;品德心理研究方法:回顧與前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羅肇鴻;;世界要大變,中國要振興[A];城市管理世紀論壇2001會議學術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隼;資本必須講道德[N];貴陽日報;2007年
2 印高樂;發(fā)展中國家精密儀器需求大[N];中國電力報;2002年
3 仲馨;設限中國紡織品 發(fā)展中國家緊隨歐美之后[N];中國貿易報;2005年
4 記者 何屹;推動遙感技術在發(fā)展中國家的應用[N];科技日報;2005年
5 記者 何洪澤;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經(jīng)濟中應有更大發(fā)言權[N];人民日報;2002年
6 記者 侯耀其;強化發(fā)展中國家聲音[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7 ;發(fā)展中國家跨國公司迅速崛起[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8 陳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潛力最大[N];廈門日報;2005年
9 記者 文雪梅;多哈談判任務仍然艱巨[N];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
10 記者 沈衍琪;美欲拉攏中國“對抗”印度高稅[N];北京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公茂剛;發(fā)展中國家糧食安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牟發(fā)兵;發(fā)展中國家的財政政策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徐桂民;自然人移動與經(jīng)濟發(fā)展[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4 盧靜;發(fā)展中國家對外開放研究[D];外交學院;2006年
5 王育林;現(xiàn)代建筑運動的地域性拓展[D];天津大學;2005年
6 韓秀麗;論WTO法中的比例原則[D];廈門大學;2006年
7 謝建敢;銀行業(yè)國際化與我國金融穩(wěn)定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8 肖顯靜;生態(tài)政治[D];中國人民大學;1999年
9 邱白莉;教育現(xiàn)代化指標體系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郭艷;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認同[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萬金鵬;史華慈毛澤東研究評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呂鷺;中國英語與中式英語的研究內容及方法對比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烏吉木;蒙古語青海和碩特土語的特殊詞語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4 薛彥曉;北京永華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一線員工激勵機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5 孫戌星;美國教育研究方法的內容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葉洪珍;王質《詩總聞》考論[D];新疆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曉光;劉勰《文心雕龍》修辭內容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8年
8 趙南;中國口譯研究方法現(xiàn)況之考察[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
9 呂偉;漢正街系列研究之六 搬運工[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王昱之;概念性旅游規(guī)劃理論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648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226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