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隱含跨境碳轉移環(huán)境責任分擔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國際貿易中隱含跨境碳轉移環(huán)境責任分擔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國際氣候制度 國際貿易 跨境碳排放轉移 責任分擔
【摘要】:針對國際貿易中隱含的跨境碳轉移,深入分析了基于生產者、消費者和經濟受益者責任三種單一責任主體的歸責原則,明確了由單一責任主體承擔碳排放環(huán)境責任的利弊及其影響。指出責任分擔有利于實現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促進國際氣候制度公平,提高參與度,增加減排成效和經濟效率;仡櫫藲W洲碳排放交易市場制度(ETS)和邊境碳調節(jié)(BTAs)兩種單邊性質的責任分擔機制的原理及其不合理性;谌悊我回熑沃黧w的歸責原則,討論了未來可能采用的多邊性質的責任分擔、適用的分擔標準以及其他需要考慮的問題。最后,在中國國際氣候談判和經濟結構轉型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作者單位】: 中國林學會;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關鍵詞】: 國際氣候制度 國際貿易 跨境碳排放轉移 責任分擔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樹種選擇與配置對森林多重服務功能的影響機制及模擬優(yōu)化研究”(編號:31270681)
【分類號】:F746;X196
【正文快照】: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國經濟生產和消費可能通過國際貿易、境外投資、國際運輸等途徑實現“隱蔽的”碳排放轉移,進而產生負的跨境溢出效應。Marques等(2012)認為,從制度經濟學角度來看,為控制和減少經濟生產的負外部性,必須量化經濟過程所造成的環(huán)境壓力,并據以在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馬建英;;國際氣候制度在中國的內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1年06期
2 黃志雄;;國際貿易新課題:邊境碳調節(jié)措施與中國的對策[J];中國軟科學;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齊楠;;農業(yè)環(huán)境資源保護視野下的環(huán)境公益訴訟制度[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3期
2 嚴厚福;;環(huán)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之確立——擴大“合法權益”的范圍還是確立自然物的原告資格[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1期
3 樂小芳;;中國水資源刑法保護的立法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3期
4 鄧可祝;;中國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實現條件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1年07期
5 張迎斌;王曉輝;;完善中國環(huán)境責任保險制度的思考與建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李興鋒;;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化學品污染防治立法完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謝丹;;“碳關稅”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影響[J];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8 李興鋒;;論環(huán)境法生態(tài)主義理念的合理內涵及實現路徑[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楊會民;張迪;;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中國國際貿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袁巍;;排污權性質的理論選擇[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曉旭;王英;;國際貿易中隱含碳測量方法研究綜述[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汪勁;裴敬偉;潘磊;;我國企業(yè)的環(huán)境責任及其承擔[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溫志勇;;淺析公眾參與環(huán)境決策[A];環(huán)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7年
4 谷海霞;;南水北調生態(tài)利益補償法律制度探析[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許曼曼;;我國節(jié)水型農業(yè)法律制度研究[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鄧海峰;李燕;;論環(huán)境法制建設中對行政強制機制的監(jiān)督[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義松;吳國振;;論環(huán)境法學研究的當代任務[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梅宏;;論我國生態(tài)保護立法及其完善[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馬燕;代杰;;論金融危機下的環(huán)境法治[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謝偉;;環(huán)境權益交易立法若干問題研究[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欣;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付璐;歐盟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的立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閆云鳳;中國對外貿易的隱含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段向云;物流企業(yè)低碳化發(fā)展的影響機理與運營機制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5 孫寧;氣候變化對制造業(yè)的經濟影響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6 白永利;民族地區(qū)礦產資源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李云波;相鄰不可量物排放關系的私法調整[D];復旦大學;2011年
8 劉丹;海洋生物資源國際保護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胡佳;跨行政區(qū)環(huán)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協(xié)作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宋欣;跨界環(huán)境影響評價制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茜坤;我國地下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2 王曉強;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陽麗波;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路徑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4 扈現奎;我國檢察機關提起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職能定位及制度構建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黃靜;西部地區(qū)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法制問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邵建忠;高黎貢山生物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7 劉浪濤;云南生物遺傳資源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8 李劍文;論可供選擇制度對環(huán)境影響評價法實施的影響[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楊帆;環(huán)境侵權民事責任若干問題研究[D];煙臺大學;2010年
10 陳彩霞;政府推動下的環(huán)境責任保險制度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民旺;朱立群;;國際規(guī)范的國內化:國內結構的影響及傳播機制[J];當代亞太;2011年01期
2 李志永;張月英;;國際制度的國內影響[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于宏源;;國際制度與政府決策轉型[J];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01期
4 張磊;;國際氣候政治的中國困境——一種微觀層次的梳理[J];教學與研究;2010年02期
5 蘇長和;跨國關系與國內政治——比較政治與國際政治經濟學視野下的國際關系研究[J];美國研究;2003年04期
6 張海濱;;中國在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的立場:連續(xù)性與變化及其原因探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10期
7 陳迎;;國際氣候制度的演進及對中國談判立場的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02期
8 李巍;;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演進邏輯[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年10期
9 康曉;;利益認知與國際規(guī)范的國內化——以中國對國際氣候合作規(guī)范的內化為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01期
10 康曉琴;劉振宏;徐淑媛;;中國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現狀分析[J];中外能源;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武衛(wèi)政;[N];人民日報;2007年
2 ;[N];人民日報;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王俊德;固井質量事故甲乙方經濟責任分擔法[J];石油鉆探技術;1996年01期
2 吳宇;;中國歷史性污染場地整治責任分擔的法律問題[J];世界環(huán)境;2013年06期
3 宋志國;;電子廢棄物管理立法中的責任分擔[J];政治與法律;2008年01期
4 吳江華;;低碳語境下責任公平分擔的三個原則[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6期
5 劉慧;譚人眾;;減排外交語境下的中美歐氣候合作前景論析[J];太平洋學報;2013年06期
6 吳江華;;低碳語境下責任公平分擔的三個原則[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7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錢水苗;孫瓊;;污水集中處理的模式及法律責任分擔[A];適應市場機制的環(huán)境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qū)人民法院 徐楠 閆時松;損傷參與度案件的賠償責任分擔[N];人民法院報;2012年
2 顏小霞 周美華;高速公路發(fā)生意外事故的責任分擔[N];江蘇法制報;2013年
3 劉開;人保與物保并存的責任分擔[N];江蘇法制報;2013年
4 趙玉保;發(fā)包人與雇主的責任分擔[N];江蘇法制報;2014年
5 王月;燃放煙花引發(fā)事故責任分擔[N];江蘇法制報;2014年
6 趙向梅邋張俊;該案在責任分擔上能否按雇傭關系定性[N];江蘇法制報;2008年
7 高聚 李永居;離奇車禍后的責任分擔[N];江蘇法制報;2011年
8 蘇志鑫 鮑敏;無證駕駛他人車輛的責任分擔[N];江蘇法制報;2012年
9 南京大學法學院 傅志成;代理銷售引發(fā)的責任分擔[N];江蘇法制報;2007年
10 翻譯 李勇;試驗數據披露引發(fā)責任分擔討論[N];醫(yī)藥經濟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強;結伙互毆致損侵權責任分擔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2 肖宇;城市群管委會主導下的地方政府責任分擔[D];中南大學;2012年
3 常靜;BOT項目提前終止責任分擔的模糊決策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4 陳妙;證券虛假陳述訴訟證明責任分擔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5 王娜;戶外自助游的法律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6 辛苑;農村養(yǎng)老責任分擔制度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吳曉娟;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法律規(guī)制[D];天津財經大學;2008年
8 包麗麗;機動車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9 吳江華;試析低碳責任分擔的原則[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張新芳;縣鄉(xiāng)兩級政府在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中責任分擔的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757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07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