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學計量的圖書情報科學產出、合作與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科學計量的圖書情報科學產出、合作與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科學計量是對特定領域知識的測量和評價,多用于衡量出版物(Publication)的產出和影響。數(shù)十年來,科學計量是圖書情報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尤其在最近幾年里發(fā)展較快。通過綜合使用多種科學計量和社會網絡的分析方法與工具,本文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主要體現(xiàn)在:(1)基于國際化視角,系統(tǒng)性揭示了近10年來(2003-2012年)圖書情報學領域的科學產出、合作模式以及影響的主要特征;(2)首次通過改進的作者活躍指數(shù)(NMAAI1,2,3)并結合社會網絡分析與數(shù)據可視化方法對亞洲國家/地區(qū)在圖書情報學領域的科學產出與合作特征進行了分析;(3)通過合著分析和共引分析方法系統(tǒng)性地對中國在圖書情報學領域的科學合作模式、結構和趨勢進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果具體如下: 首先,本文對2003年至2012年期間圖書情報研究領域科研人員的產出和影響進行了科學計量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圖書情報領域的學者更傾向于獨立研究——約有69.9%的學者以獨立作者的形式發(fā)表研究成果。非常明顯地看出,信息技術理論和運用方面的出版物數(shù)量最多并且影響最大。大學對本領域科學產出的貢獻最大,其次是其他研究機構。 其次,通過綜合利用科學計量、社會網絡分析理論、方法和專業(yè)軟件工具,本文對圖書情報領域研究產出、增長趨勢以及影響進行了定量分析和可視化展示。近十年來,本領域科學產出增長明顯,其中,2009年的發(fā)表量增長率超過11%。與此同時,學者的自我引用(Self-citation)也呈現(xiàn)顯著增長趨勢,10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8.56%。中國對本領域合作發(fā)表的貢獻非常明顯。 第三,本文通過采用科學計量和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主要從研究人員、研究機構以及國家等三個層面對亞洲地區(qū)圖書情報領域科研能力以及合作活動進行了分析。本文首先對傳統(tǒng)的作者活躍指數(shù)(AAI指數(shù))進行改進,提出作者活躍指數(shù)(NMAAI1,2,3),結合合著(Co-authorship)分析軟件工具,對作者的貢獻和影響進行了分析。無論在機構層面還是作者層面,,亞洲的國家或地區(qū)與本大洲以及其它大洲的合作數(shù)量均相對較少?傮w而言,現(xiàn)有趨勢表明,亞洲的國家或地區(qū)并沒有在合作發(fā)表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同亞洲國家相比,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印度、伊朗、以色列和土耳其產出的數(shù)量比較可觀,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除本大洲的其他國家外,美國和英國是亞洲國家在圖書情報學領域最主要的合作伙伴。 最后,本文主要采用合作分析和共引分析兩種方法對中國學者在本領域的產出現(xiàn)狀以及合作特點進行了分析。中國學者正致力于通過開展國際合作來提升其在本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美國、英國和比利時是中國最主要的合作國家。在本領域,中國科研機構有大量學者(48.04%)開展國際合作研究。中國研究人員也有足夠的知識開展獨立研究(26.24%),他們同時與本領域的國內初級和高級研究人員較好合作。中國一直不太重視在機構一級(僅約7.20%)和跨區(qū)域一級(僅約6.73%)進行研究。武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是本領域的高產機構。中國移民學者(immigrant scholars)在本領域的合作研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科學計量學 社會網絡分析 合作網絡 作者活躍指數(shù) 亞洲地區(qū) 合作署名分析 共引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353.1
【目錄】:
- Abstract8-11
- 摘要11-13
- TABLE OF CONTENTS13-17
- List of Figures17-18
- List of Tables18-1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9-32
- 1.1 Background19-22
- 1.2 Thesis organization and significance22-30
- 1.2.1 LIS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22-24
- 1.2.2 LIS research in Asian context24-26
- 1.2.3 LIS research in China’ context26-30
- 1.3 References30-32
- CHAPTER 2 SCIENTOMTERIC ANALYSIS OF LIS JOURNALS (2003-2012)32-66
- 2.1 Introduction32-41
- 2.1.1 Literature Review34-38
- 2.1.2 Scope and Objectives of the Study38-39
- 2.1.3 Methodology39-41
- 2.1.3.1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39-40
- 2.1.3.2 Methods and Tools40-41
- 2.2 Research Findings41-55
- 2.2.1 Authorship pattern and degree of collaboration41-44
- 2.2.2 Analysis of LIS growth 2003-201244
- 2.2.3 Analysis of authorship network44-47
- 2.2.4 Sharing Rate, Publishing Trends and Percentage of LIS Publications47-48
- 2.2.5 Analysis of Author co-citation network48-49
- 2.2.6 Analysis of institution49-51
- 2.2.7 Highly cited articles during 2003-201251
- 2.2.8 Top Cited Subject Areas in LIS Journals Publications51-55
- 2.3 Discussion55-59
- 2.4 Conclusion59-61
- 2.5 References61-66
- CHAPTER 3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LIBRARY SCHOLARS: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GROWTH AND TRENDS OF LIS PUBLICATIONS66-98
- 3.1 Introduction66-72
- 3.1.1 Literature Review67-70
- 3.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70
- 3.1.3 Research Methodlogy70-72
- 3.1.3.1 Data Retrieval70-71
- 3.1.3.2 Resaerch Methods and Tools71-72
- 3.2 Research Findings and Discussion72-92
- 3.2.1 Trends and Percentage of LIS Publications by Countries/Regions72-76
- 3.2.2 Contributions by Institutions76-77
- 3.2.3 Growth, Citations, and Self-Citation Analysis77-80
- 3.2.4 Analysis of Document Co-Citation Network80-82
- 3.2.5 Analysis of Growth Rate of LIS Publications82-83
- 3.2.6 Publications Growth by Document Type83-84
- 3.2.7 Analysis of Journal Co-Citation84-87
- 3.2.8 Analysis of Keywords87-88
- 3.2.9 Collaborated Research Articles, 2003-201288-92
- 3.3 Conclusion92-95
- 3.4 References95-98
- CHAPTER 4 COLLABORATION PATTERNS FOR AS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SCHOLARS ON AUTHOR, INSTITUTIONAL AND COUNTRY LEVEL98-132
- 4.1 Introduction99-110
- 4.1.1 Literture Review101-104
- 4.1.2 Research Questions104
- 4.1.3 Data sources104-105
- 4.1.4 Research Design105
- 4.1.5 Research Questions105-107
- 4.1.6 Author Activity Index107-110
- 4.2 Results and Discussion110-123
- 4.2.1 Trends and Collaboration status of LIS literature in Asian region110-117
- 4.2.2 Collaborative pattern among Authors117-118
- 4.2.3 Co-authorship analysis118-123
- 4.3 Conclusion123-127
- 4.4 References127-132
- CHAPTER 5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NALYSIS OF LIS RESEARCH: CHINA’S PERSPECTIVE132-162
- 5.1 Introduction133-141
- 5.2.1 LIS Research in China134-136
- 5.2.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136-137
- 5.2.3 Data sources and processing137-139
- 5.2.4 Theory behind — co-authorship analysis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139-140
- 5.2.5 Theory behind —co-citation analysis140-141
- 5.2 Results and discussion141-155
- 5.2.1 Leading Contributors (Authors) of China in LIS141
- 5.2.2 Leading individual contributors141-142
- 5.2.3 Leading institutional contributors142-143
- 5.2.4 Collabotaive network of authors143-144
- 5.2.5 Co-authorship maps in LIS research144-150
- 5.2.6 Underpinning theories and concepts150
- 5.2.7 Analysis of Co-citation map150
- 5.2.8 Co-citation map of LIS research150-153
- 5.2.9 Highly cited work153-155
- 5.3 Conclusion155-157
- 5.4 References157-162
- CHAPTER 6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162-174
- 6.1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162-167
- 6.2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167
- 6.3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167-173
- 6.3.1 Capitalizing knowledge and capacity in LIS: Pakistan’s perspective167-169
- 6.3.2 Initial result description169-173
- 6.4 References173-174
- ACKNOWLEDGEMENT174-177
- LIST OF PUBLICATIONS177-17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俞立平;潘云濤;武夷山;;學術期刊多屬性評價方法的可比性研究[J];編輯學報;2010年05期
2 汪濤;HENNEMANN Stefan;LIEFNER Ingo;李丹丹;;知識網絡的空間極化與擴散研究——以我國生物技術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7期
3 程齊凱;;檔案學合著網絡研究[J];檔案管理;2009年05期
4 汪濤;Stefan HENNEMANN;Ingo LIEFNER;李丹丹;;知識網絡空間結構演化及對NIS建設的啟示——以我國生物技術知識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5 姜春林;胡志剛;;《管理學報》2004~2009年載文計量分析[J];管理學報;2010年08期
6 余新麗;趙文華;楊頡;;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產出比較:基于“985工程”高校與AAU學術論文的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2年06期
7 李元;王莉;沈政;;基于知識圖譜的國際職業(yè)體育研究前沿與理論演進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年07期
8 段鋼;徐睿;;單機游戲數(shù)字發(fā)行平臺中玩家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科版);2013年04期
9 胡榜利;黃鑫;楊光業(yè);韋瀟湘;楊光;劉英哲;;《Endoscopy》研究熱點和知識圖譜分析[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年05期
10 王曉嶺;于驚濤;武春友;;國際資源效率研究進展與演化趨勢述評[J];管理學報;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高霞;官建成;;結構聲望視角下的基礎研究影響力評價:以Hirsch指數(shù)為例[A];2012年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暨科學技術學兩委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胡志剛;侯海燕;;普賴斯的學術貢獻和影響——基于對《小科學,大科學》一書的科學計量學分析[A];第九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3 袁媛;陳金城;;協(xié)作式規(guī)劃在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中的應用研究[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2-城市設計與詳細規(guī)劃)[C];2013年
4 陳名;邵蓉;;基于Citespace的生物類似物研究及其對我國的政策研究發(fā)展啟示[A];2013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3年
5 王晴;;基于CSSCI的企業(yè)管理研究發(fā)展脈絡及前沿的可視化分析[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選編)[C];2013年
6 閆強;孟躍;;在線評論的感知有用性影響因素——基于在線影評的實證研究[A];“兩型社會”建設與管理創(chuàng)新——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3年
7 王秦英;閆強;;在線評分的交互效應研究:基于個體評分視角[A];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3年
8 周軍杰;;虛擬社區(qū)內不同群體的知識貢獻行為:一項對比研究[A];2013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13年
9 Limei Zhao;;Study on the Algorithms for Shaping a Team's Internal Complex Scientific Research Networks[A];第26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論文集[C];2014年
10 何偉;石永東;俞路平;;團購點評行為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A];第十六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鐘鎮(zhèn);中國物理學研究績效與發(fā)展特征的國際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楊志勇;營銷學科圖譜[D];東華大學;2011年
3 趙慶齡;基于文獻計量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國際比較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
4 侯海燕;基于知識圖譜的科學計量學進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謝彩霞;科學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學計量學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6 李粵;引文網絡的可調優(yōu)先粘貼模型及其應用[D];清華大學;2007年
7 梁永霞;引文分析學的知識計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張冬玲;中國科學論文產出與合作狀況的計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賀萍;林業(yè)外來有害生物研究的國際比較與實證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10 劉莉;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大陸SSCI論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璇;社會網絡分析法運用于科研團隊發(fā)現(xiàn)和評價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蔣蓓;人機交互學發(fā)展的科學計量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李高嵩;JCR收錄中國期刊的國際化計量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周蘭亦;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績效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5 劉小甫;我國基因領域科學合作狀況的計量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亞帥;NSFC項目績效評估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7 蔡美娟;高校科研合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8 譚雙岸;多指標的h型指數(shù)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9 孫秀煥;中國農業(yè)科研機構競爭力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10 譚健;普賴斯獎得主的信息計量特征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科學計量的圖書情報科學產出、合作與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70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9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