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復阻尼理論的高層混合結構抗震計算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30 09:44
目前抗震界對于混合結構的抗震計算方法通常有兩種:一是應變能法,這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二是基于復振型的組合方法[3637];方法一其實質為采用應變能計算每階振型等效阻尼比,然后對反應譜曲線進行重新修正的一種對非比例阻尼系統(tǒng)的近似評估方法,該方法不考慮結構阻尼矩陣的非比例特性,計算簡便;但是該方法需引入其它假定,同時需計算結構每個單元的應變能,致使在計算大型復雜混合結構時該方法計算效率較低;方法二采用復振型組合方法,理論上較方法一更為合理,考慮了結構阻尼矩陣的非比例特性,但該方法需要組裝合理的阻尼矩陣,其缺陷在于求解不唯一,若無其它合理參照,無法判斷其計算的合理性;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基于黏性阻尼理論發(fā)展而來,由于方法二缺陷較大同時方法復雜,在工程界極少應用,而方法一簡單便捷,當前實際工程中應用廣泛,因此為保證本文算法對實際工程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方法一作主要探討。綜上可知,采用黏性阻尼理論無法較完善的解決混合結構的抗震計算問題,因此本文另辟路徑,采用復阻尼理論,設計了基于復阻尼理論的混合結構抗震計算的算法流程;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單一材料...
【文章來源】:深圳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廣州塔
圖 1.1 廣州塔 圖 1.2 深圳京基 100 大廈 圖 1.3 廣州東塔 圖 1.4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H=600m,2009) (H=441,2012) (H=530m,2016) (H=592.5m,2016)表 1.2.2 國內(nèi)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混合結構工程名稱層數(shù)(地上/地下)建筑高度/m建筑面積/萬m2建成年份 結構體系深圳地王大廈 68/3 298 13.8 1996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上海金茂大廈 88/3 420.5 17.7 1999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大連云山大廈 52/4 208 9.6 2001 外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上海壞球金融中心 95/4 492 33 2008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
圖 1.1 廣州塔 圖 1.2 深圳京基 100 大廈 圖 1.3 廣州東塔 圖 1.4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H=600m,2009) (H=441,2012) (H=530m,2016) (H=592.5m,2016)表 1.2.2 國內(nèi)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混合結構工程名稱層數(shù)(地上/地下)建筑高度/m建筑面積/萬m2建成年份 結構體系深圳地王大廈 68/3 298 13.8 1996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上海金茂大廈 88/3 420.5 17.7 1999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大連云山大廈 52/4 208 9.6 2001 外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上海壞球金融中心 95/4 492 33 2008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部鋼結構、下部混凝土結構組成的豎向混合結構體系的抗震設計[J]. 張樹生,尹鵬,羅云龍. 工程建設. 2016(04)
[2]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等效阻尼比計算分析[J]. 狄生奎,楊全勝,趙子斌,李吉勇. 蘭州理工大學學報. 2013(05)
[3]阻尼比對混合結構地震影響系數(shù)的影響分析[J]. 沈垚,盛宏玉,吳韜. 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1)
[4]混合結構時程分析中的阻尼比計算研究[J]. 周國偉,張志強,李愛群,徐金軍. 振動與沖擊. 2012(16)
[5]基于目標反應譜的超高層結構隨機地震反應分析[J]. 陳清軍,陳志海,張振炫. 力學季刊. 2012(01)
[6]鋼和混凝土豎向混合結構阻尼特性研究[J]. 呂西林,張杰. 土木工程學報. 2012(03)
[7]復阻尼結構動力方程的高斯精細時程積分法[J]. 潘玉華,王元豐. 工程力學. 2012(02)
[8]基于粘性阻尼假定的反應譜CCQC法研究[J]. 劉慶林,傅學怡,楊先橋. 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 2011(04)
[9]基于復阻尼假定的不同材料阻尼特性混合結構抗震分析復模態(tài)疊加法[J]. 劉慶林,傅學怡,孫占琦. 建筑結構學報. 2011(09)
[10]混合結構加層阻尼比探討[J]. 劉陽. 科學之友. 2011(09)
博士論文
[1]高層混合結構分析與設計的新方法研究[D]. 蘇金凌.廣西大學 2013
[2]指數(shù)型阻尼模型及其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動力分析中的應用[D]. 潘玉華.北京交通大學 2013
[3]傳統(tǒng)反應譜CQC法研究與改進[D]. 劉慶林.浙江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高層混合結構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及其性能評估[D]. 湯海燕.湖南大學 2014
[2]超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若干關鍵設計技術研究[D]. 陳暉.山東大學 2013
[3]異型網(wǎng)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結構地震時程分析[D]. 張乘.西南交通大學 2013
[4]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等效阻尼比分析研究[D]. 楊全勝.蘭州理工大學 2013
[5]鋼框架—混凝土筒高層混合結構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 許軍.中南大學 2008
[6]材料阻尼對鋼筋及鋼管混凝土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分析[D]. 田坤.北京交通大學 2008
[7]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航站樓結構抗震性能計算分析[D]. 陳麗芬.同濟大學 2008
[8]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隨機地震響應分析[D]. 李麗梅.中南大學 2007
[9]材料阻尼對鋼及鋼筋混凝土結構動力響應影響研究[D]. 李鵬.北京交通大學 2006
[10]遲滯阻尼振動系統(tǒng)隨機響應研究[D]. 戴美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72548
【文章來源】:深圳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廣州塔
圖 1.1 廣州塔 圖 1.2 深圳京基 100 大廈 圖 1.3 廣州東塔 圖 1.4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H=600m,2009) (H=441,2012) (H=530m,2016) (H=592.5m,2016)表 1.2.2 國內(nèi)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混合結構工程名稱層數(shù)(地上/地下)建筑高度/m建筑面積/萬m2建成年份 結構體系深圳地王大廈 68/3 298 13.8 1996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上海金茂大廈 88/3 420.5 17.7 1999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大連云山大廈 52/4 208 9.6 2001 外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上海壞球金融中心 95/4 492 33 2008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
圖 1.1 廣州塔 圖 1.2 深圳京基 100 大廈 圖 1.3 廣州東塔 圖 1.4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H=600m,2009) (H=441,2012) (H=530m,2016) (H=592.5m,2016)表 1.2.2 國內(nèi)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混合結構工程名稱層數(shù)(地上/地下)建筑高度/m建筑面積/萬m2建成年份 結構體系深圳地王大廈 68/3 298 13.8 1996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上海金茂大廈 88/3 420.5 17.7 1999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土柱及鋼柱大連云山大廈 52/4 208 9.6 2001 外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上海壞球金融中心 95/4 492 33 2008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型鋼混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部鋼結構、下部混凝土結構組成的豎向混合結構體系的抗震設計[J]. 張樹生,尹鵬,羅云龍. 工程建設. 2016(04)
[2]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等效阻尼比計算分析[J]. 狄生奎,楊全勝,趙子斌,李吉勇. 蘭州理工大學學報. 2013(05)
[3]阻尼比對混合結構地震影響系數(shù)的影響分析[J]. 沈垚,盛宏玉,吳韜. 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1)
[4]混合結構時程分析中的阻尼比計算研究[J]. 周國偉,張志強,李愛群,徐金軍. 振動與沖擊. 2012(16)
[5]基于目標反應譜的超高層結構隨機地震反應分析[J]. 陳清軍,陳志海,張振炫. 力學季刊. 2012(01)
[6]鋼和混凝土豎向混合結構阻尼特性研究[J]. 呂西林,張杰. 土木工程學報. 2012(03)
[7]復阻尼結構動力方程的高斯精細時程積分法[J]. 潘玉華,王元豐. 工程力學. 2012(02)
[8]基于粘性阻尼假定的反應譜CCQC法研究[J]. 劉慶林,傅學怡,楊先橋. 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 2011(04)
[9]基于復阻尼假定的不同材料阻尼特性混合結構抗震分析復模態(tài)疊加法[J]. 劉慶林,傅學怡,孫占琦. 建筑結構學報. 2011(09)
[10]混合結構加層阻尼比探討[J]. 劉陽. 科學之友. 2011(09)
博士論文
[1]高層混合結構分析與設計的新方法研究[D]. 蘇金凌.廣西大學 2013
[2]指數(shù)型阻尼模型及其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動力分析中的應用[D]. 潘玉華.北京交通大學 2013
[3]傳統(tǒng)反應譜CQC法研究與改進[D]. 劉慶林.浙江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高層混合結構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及其性能評估[D]. 湯海燕.湖南大學 2014
[2]超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若干關鍵設計技術研究[D]. 陳暉.山東大學 2013
[3]異型網(wǎng)架—混凝土框架混合結構地震時程分析[D]. 張乘.西南交通大學 2013
[4]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等效阻尼比分析研究[D]. 楊全勝.蘭州理工大學 2013
[5]鋼框架—混凝土筒高層混合結構非線性有限元分析[D]. 許軍.中南大學 2008
[6]材料阻尼對鋼筋及鋼管混凝土結構地震響應的影響分析[D]. 田坤.北京交通大學 2008
[7]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航站樓結構抗震性能計算分析[D]. 陳麗芬.同濟大學 2008
[8]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隨機地震響應分析[D]. 李麗梅.中南大學 2007
[9]材料阻尼對鋼及鋼筋混凝土結構動力響應影響研究[D]. 李鵬.北京交通大學 2006
[10]遲滯阻尼振動系統(tǒng)隨機響應研究[D]. 戴美想.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725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7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