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非完整邊界條件的新型混合試驗方法
【學位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352.11
【部分圖文】:
中間環(huán)為有效位移控制回路,由 HyTest Connector 完成。HyTest Connec MTS VB COM 程序庫,采用 VB 語言開發(fā)的一款軟件,能夠實現(xiàn)與 M統(tǒng)的通訊和控制功能。HyTest Connector 在 Microsoft Windows 操作系統(tǒng)現(xiàn),避免引入實時運算平臺,具有便捷、經(jīng)濟的優(yōu)點。HyTest Connector移(協(xié)調器發(fā)送)為控制目標、以外接位移計為位移反饋,采用 PI 控制作動筒命令位移,并以斜坡-保持方式將其發(fā)送給內環(huán),即電液伺服加載系est Connector 在 MTS 控制器所在計算機上運行,不需安裝,直接讀取電統(tǒng)位移傳感器和數(shù)據(jù)采集卡上的信號。外環(huán)為數(shù)值積分算法環(huán)路,它的主要功能是求解結構運動方程獲取結構新結構狀態(tài)(本文由有限元軟件 OpenSees 完成)。為保證混合試驗順利開協(xié)調器在單獨的計算機上,以避免程序崩潰而使試驗控制系統(tǒng)不可控,臺計算機完成混合試驗。兩臺計算機采用網(wǎng)線連接。用于模型更新混合線數(shù)值模擬的參數(shù)估計程序采用 MATLAB 語言編寫,該程序位于外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具體的實物連接見圖 4-4。
裂縫均出現(xiàn)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 125gal 時。為此,在線數(shù)值模擬方法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較大時,即結構產生肉眼可見的裂縫后,具有較好的效果。35gal 55gal 70gal 125gal 220gal 310gal 400gal04080120160200工況MRSE%()ONS-PMUHS-PONS-OTHS-Oa) 整體誤差35gal 55gal 70gal 125gal 220gal 310gal 400gal0306090120150180工況RE(%)ONS-PMUHS-PONS-OTHS-Ob) 最大相對誤差圖 4-10 混合試驗位移誤差直方圖Fig. 4-10 Displacement error histograms for hybrid simulations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曉晶;王貞;吳斌;周惠蒙;阿拉塔;;基于位移正反饋的力與位移切換控制加載方法[J];振動與沖擊;2015年24期
2 楊格;王貞;吳斌;楊婧;許國山;陳永盛;;建筑結構混合試驗平臺HyTest開發(fā)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15年11期
3 王貞;劉進進;吳斌;許國山;;基于近完全時滯補償?shù)碾[式實時混合試驗方法[J];振動工程學報;2015年03期
4 王貞;劉進進;吳斌;;實時混合試驗近完全時滯補償方法的參數(shù)確定[J];工程力學;2014年10期
5 趙博宇;丁勇;吳斌;;基于擴展卡爾曼估計算法的地震模擬振動臺模型識別[J];振動與沖擊;2014年12期
6 蘇宇坤;潘鵬;鄧開來;苗啟松;李文峰;;子結構擬動力試驗方法在老舊住宅外套式加固改造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結構學報;2014年02期
7 譚曉晶;吳斌;王貞;;采用力控制加載的擬動力試驗等效力控制方法[J];振動工程學報;2013年03期
8 譚曉晶;吳斌;;外環(huán)位移控制與內環(huán)力控制擬動力試驗方法[J];振動與沖擊;2012年14期
9 周惠蒙;吳斌;;采用滑動模態(tài)控制器的實時子結構試驗等效力控制方法[J];振動與沖擊;2012年07期
10 陳再現(xiàn);姜洪斌;張家齊;吳斌;田玉斌;劉文清;;預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擬動力子結構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1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潘天林;能量一致積分方法及其在混合試驗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陳永盛;基于截面屈服面模型更新的框架結構混合試驗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梅洋;防屈曲支撐內芯屈曲機理及整體穩(wěn)定設計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王濤;基于模型更新的土木結構混合試驗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5 陶冬旺;基于數(shù)據(jù)驅動和物理模型的結構地震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譚曉晶;大剛度試件擬動力試驗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王貞;實時混合試驗的控制和時間積分算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鄧利霞;子結構試驗的數(shù)值穩(wěn)定性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章紅梅;剪力墻結構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浩文;考慮粘結滑移模型更新的混合試驗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王超;子結構擬動力試驗的模型修正法[D];湖南大學;2016年
3 寧西占;實時混合試驗的H_∞控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4 張健;自適應子結構擬動力試驗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程春;基于模型預測—修正算法的分布式混合試驗系統(tǒng)[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0年
6 尹全林;實時子結構試驗等效力控制方法中的零點問題[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馮濤;實時子結構試驗的無超調等效力控制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344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3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