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建筑經濟論文 >

美國UBC97與中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近斷層系數對比

發(fā)布時間:2018-07-03 04:38

  本文選題:近斷層系數 + 美國建筑統(tǒng)一標準 ; 參考:《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6年05期


【摘要】:本文介紹了美國《Uniform Building Code》1997使用Ca和Cv雙參數確定抗震設計反應譜的方法。UBC97中規(guī)定,同時滿足4個方面的條件:(1)建筑位于抗震設防4區(qū);(2)斷層是發(fā)震斷層;(3)斷層具備發(fā)生不小于M_w6.5級地震的能力;(4)斷層距小于15 km,才需考慮近斷層系數。近斷層反應譜與非近斷層反應譜主要有等效峰值加速度、等效峰值速度和反應譜特征周期3個方面的增大。隔震結構的近斷層增大系數不小于傳統(tǒng)抗震結構的近斷層增大系數。中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只規(guī)定了隔震結構和進行性能抗震設計的結構,在同時滿足發(fā)震斷層和斷層距2個方面的條件,才需考慮近斷層增大系數。通過對比發(fā)現,UBC97關于近斷層系數的規(guī)定更加系統(tǒng)、明確和全面。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seismic design by using Ca and CV in < uniform Building Code > 1997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same time, four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1) the building is located in the 4th area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2) the fault is a seismogenic fault; (3) the fault ha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not less than Mw6.5 earthquake; (4) the fault distance is less than 15 km before the near-fault coefficient is considered. The near fault response spectrum and the non near fault response spectrum mainly have the equivalent peak acceleration, the equivalent peak veloc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response spectrum. The near fault increasing coefficient of isolated structure is not less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eismic structure. Th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in China only prescribes isolation structures and structures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The near fault increase coeffici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only when the seismic occurrence fault and fault distance are satisfi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near fault coefficient of UBC97 is more systematic,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作者單位】: 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
【基金】:中央級公益性研究所所長基金(2013B20)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4BAK03B01-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08517) 黑龍江自然科學基金項目(E2015069&E2015070)~~
【分類號】:TU352.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宋廷蘇;安曉文;阿拉塔;管慶松;;速度脈沖型地震動對隔震結構減震系數影響研究[J];建筑結構;2015年14期

2 周寶峰;;強震觀測中的關鍵技術研究[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3年05期

3 趙鳳新;韋韜;張郁山;;近斷層速度脈沖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J];工程力學;2008年10期

4 李小軍,彭青,劉文忠;設計地震動參數確定中的場地影響考慮[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5 李小軍,彭青;不同類別場地地震動參數的計算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賀秋梅;地震動的速度脈沖對結構反應及結構減隔震性能影響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周寶峰;強震觀測中的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曉芬;近斷層地震動速度脈沖的識別方法及對隔震結構的影響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珊;張郁山;;各類抗震設計規(guī)范對設計地震動時程規(guī)定的對比分析[J];中國地震;2017年01期

2 郝明輝;王珊;張郁山;;峰值位移輸入對單自由度體系地震反應的影響[J];建筑結構學報;2017年01期

3 宋廷蘇;管慶松;周寶峰;阿拉塔;安曉文;;美國UBC97與中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近斷層系數對比[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6年05期

4 陳松;陳卓識;;昆明地區(qū)剪切波速測試誤差及其對反應譜影響初步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6年05期

5 黃興懷;王能霞;;新版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主要特點及在安徽地區(qū)的調整統(tǒng)計[J];工程與建設;2016年05期

6 趙萬松;耿淑偉;;基于設計地震分組的反應譜平臺值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6年05期

7 宋永正;高貴全;代啟亮;董紅艷;;某礦尾粉砂土動剪模量和阻尼比試驗分析[J];山西建筑;2016年28期

8 宋廷蘇;;建筑結構隔震設計思考[J];建設科技;2016年18期

9 薛曉東;趙晉泉;曾金艷;趙向佳;霍魁;;剪切波速的變化對場地地震動參數的影響分析[J];山西建筑;2016年27期

10 侯春林;李小軍;潘蓉;路雨;;地震動持時對核島結構設計地基場地非線性地震響應影響分析[J];工業(yè)建筑;2016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飛;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對鋼結構彈塑性地震反應影響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李欣;武漢城市圈烈度速報系統(tǒng)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史大成;區(qū)域性場地地震動放大研究及應用[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寶峰;;強震觀測中的關鍵技術研究[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3年05期

2 周寶峰;于海英;溫瑞智;謝禮立;;一種識別永久位移的新方法[J];土木工程學報;2013年S2期

3 趙鳳新;韋韜;張郁山;;近斷層速度脈沖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J];工程力學;2008年10期

4 趙鳳新;張郁山;;擬合峰值速度與目標反應譜的人造地震動[J];地震學報;2006年04期

5 李新樂,朱f^;近斷層地震速度脈沖效應對橋墩地震反應的影響[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6 李小軍,彭青;不同類別場地地震動參數的計算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01期

7 李小軍;非線性土層地震反應分析的一種方法[J];華南地震;1992年04期

8 李小軍,廖振鵬;土應力應變關系的粘-彈-塑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9年03期

9 蘇經宇;王廣軍;;典型土層剖面的地震反應分析[J];工程抗震;1985年04期

10 符圣聰,江靜貝;Iwan模型用于場址動力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玉石;地震動強度及其特征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0年

2 李明;近斷層地震動對結構抗震設計的影響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0年

3 亓興軍;橋梁減震半主動控制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劉文光;橡膠隔震支座力學性能及隔震結構地震反應分析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余湛;抗震設計地震動參數及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若干問題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2 黃誠惕;希爾伯特—黃變換及其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3 白文婷;地震動的脈沖特性與結構破壞之間的關系研究初探[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5年

4 韋韜;近斷層速度脈沖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影響的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

本文編號:20924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0924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fa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