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汽車吊吊裝仿真技術研究
本文選題:大型汽車吊 切入點:吊裝仿真 出處:《東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一直以來,吊裝作業(yè)都是工程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國家大力推動建筑工業(yè)化以及國內各類工程建設向著大型化、復雜化的趨勢發(fā)展這種背景之下,巨大的市場需求給吊裝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推動力,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確保吊裝作業(yè)的順利完成,就需要制定一個安全可行的吊裝方案對吊裝過程加以指導。當前,以人工方式為主的吊裝方案制定方式在面對愈發(fā)大型、復雜的工程應用時顯得繁瑣而低效,其安全可行性已無法得到保證。與此同時,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各行各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吊裝仿真技術這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并成為吊裝行業(yè)發(fā)展未來的方向。本文以在移動式起重機的市場需求中占據主導性地位的汽車起重機為研究對象,通過與BIM技術理論相結合,建立一套虛擬吊裝仿真方法對大型汽車吊裝吊裝仿真技術展開研究。采用了較豐富的圖形手段來模擬吊裝過程,模擬真實吊裝過程中起重機的受力狀態(tài),各類吊裝元素之間的碰撞或干涉,實現吊裝方案演示及評估。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對吊裝仿真理論進行研究,總結出當前吊裝仿真技術所面臨的吊裝仿真系統功能單模型建立耗時過長且不具備通用性、仿真過程僅對過程進行動畫演示,不具備交互性無法進行數據驅動的動態(tài)模擬等問題。為更好的實現虛擬吊裝仿真,將其與BIM技術相結合。BIM模型創(chuàng)建過程伴隨著大量的工程信息的創(chuàng)建,為吊裝仿真系統中各項功能模塊的實現提供了便利。通過對當前常用的BIM軟件進行分析選擇,為建立虛擬吊裝仿真系統提供理論指導。研究了汽車起重機安全吊裝技術,包括對汽車起重機安全站位區(qū)域的分析以及針對大型汽車吊可能產生的對地壓力的問題,對其支腿壓力進行計算。計算以力矩分配法為原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四點支撐——三點支撐”計算方法。為吊裝仿真系統中力學仿真模塊提供了理論基礎。為解決當前吊裝仿真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模型建立費時,且不便于重復使用的問題,對參數化建模方法進行了研究。利用BIM系列建模軟件Revit中獨有的“族”概念,對汽車起重機模型實現參數化建立,便于修改關鍵參數。同時提出了吊裝仿真中構件模型庫、場景環(huán)境資源模型庫的方法。所建立模型不再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外形,而是包含豐富參數信息的實體。建立了基于Navisworks的虛擬吊裝仿真系統,利用EXCEL-VBA語言,在EXCEL平臺上設計了汽車起重機支腿受力計算程序,并將其作為力學仿真模塊插入系統之中;利用Clash Detective、Animator、Scripter工具,實現了空間幾何仿真模塊功能,能夠對汽車起重機在無載的行進過程,及帶載的工作路徑進行碰撞檢測。以寧天城際軌道交通一期工程TA01標段門式起重機的吊裝安裝為工程背景,應用淪文所述的吊裝仿真方法進行工程應用研究。對門式起重機主要組件地梁臺車、支腿、主梁、小車的吊裝過程進行仿真。針對主梁吊裝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碰撞進行了檢測并修正,得出了安全的起重機工作路徑;對組件中質量最大的小車的吊裝過程進行了全程的支腿受力計算,確保了吊裝方案的安全可行性。最后,對本文的研究工作進行了總結,指出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及可深入研究的問題。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758;TP39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編輯部;我院火電機組仿真技術研究成績顯著[J];華北電力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2 ;北京融洋技術研究所(原北京雙貓仿真技術研究所)新產品簡介(三)[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1998年02期
3 王新曉,黃建國,褚福照,張永峰;數字多波束目標被動定向仿真技術研究[J];應用聲學;2004年06期
4 鄭順水;生產系統仿真技術研究[J];四川兵工學報;2005年02期
5 應金星;陳壽根;;盾尾偏移圍巖變形計算機仿真技術研究[J];吉林水利;2008年09期
6 何志漁,王霞;小型獨立電力系統仿真技術研究[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7 花鋒;;混合電路故障仿真技術研究[J];鹽城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8 任福君;周正干;趙萬生;鄭權;劉晉春;;復雜曲面線切割計算機仿真技術研究[J];電加工;1990年04期
9 胡江波,張繼勇;激光威脅信號仿真技術研究[J];光電技術應用;2005年04期
10 劉啟鋼;杜旭升;楊旭;;大型鐵路客運站客流組織仿真技術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曉峰;;仿真是信息時代認識世界的第三種途徑嗎[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8:仿真——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種方法嗎[C];2007年
2 胡勇;李文元;聶少濤;周宏斌;;現代仿真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值得關注的幾個方向[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徐艷麗;沈懷榮;;衛(wèi)星性能分析與仿真技術研究[A];'2006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4 郁正德;張繼勇;;激光威脅信號仿真技術研究[A];第五屆全國仿真器學術會論文集[C];2004年
5 陶德馨;周強;;港口集裝箱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A];第二屆中國港口物流與自動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單家元;;艦炮彈庫虛擬機構仿真技術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7 何明;裘杭萍;劉曉明;劉海波;;可組構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及應用[A];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進展·2007——全國第18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劉維敏;藍朝楨;盧戰(zhàn)偉;徐青;;火星大氣實時仿真技術研究[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何銳;肖剛;易雅鑫;盧寧;;網絡關聯事件仿真技術研究[A];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進展·2007——全國第18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王銳華;譚琳;邢智;;基于Qual Net的數據鏈仿真技術研究[A];2007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鐘暉;國內首家“建筑風工程仿真技術研究中心”在滬成立[N];中華建筑報;2004年
2 特約通訊員王輝東;我作戰(zhàn)仿真技術研究獲突破[N];解放軍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柏毅;川西地區(qū)天然氣管網優(yōu)化及仿真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4年
2 唐俊杰;基于方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彭秀艷;船舶運動姿態(tài)在線預報及仿真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權;天空背景與衛(wèi)星目標的動態(tài)仿真技術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紀緯;基于GPU并行加速的高速飛行目標實時紅外仿真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顏益峰;基于水動力的單樁固定式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組仿真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4 趙安清;半序多孔模型建模與仿真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5 鄧瓏;大型汽車吊吊裝仿真技術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6 閆娜;生產實訓全場景仿真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7 岳凌;數;旌舷到y仿真技術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8 張良;小型乳品生產過程實訓仿真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解少博;車輛防抱制動系統仿真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10 陳興榮;彈道目標推進段紅外仿真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881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8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