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硫灰復合摻合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固硫灰復合摻合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 出處:《非金屬礦》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石屑、脫硫石膏、超細固硫灰和爐渣等工業(yè)固體廢物為原料,制備了各項指標均滿足GB/T 18736-2002《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Ⅰ級磨細粉煤灰要求的固硫灰復合摻合料,并確定了性能優(yōu)異、最經(jīng)濟的摻合料配比。將該摻合料用作礦物摻合料取代P·I 42.5水泥制備C40混凝土,結果表明其最大取代量可達25%。
[Abstract]:The stone chips, desulfurization gypsum, industrial solid waste superfine solid sulfur ash and slag as raw materials, preparation of the indicator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B/T 18736-2002< high strength and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mineral admixtures > grade ground fly ash sulfur ash composite admixture, and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e most economical admixture the ratio of the admixture. Used as mineral admixtures to replace the P I 42.5 C40 preparation of cement concre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ubstitution amount of up to 25%.
【作者單位】: 山西平朔煤矸石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漳電同華發(fā)電有限公司;
【基金】:山西省科技廳項目(MC2014-04)
【分類號】:TU528.041
【正文快照】: 隨著現(xiàn)代混凝土技術的發(fā)展,混凝土組分多元化已成為一種趨勢。除水泥、粗細骨料及水外,現(xiàn)代混凝土還包括兩種重要的外摻物,一種是以新型高效減水劑、緩凝劑等為代表的化學外加劑,一種是以磨細礦渣粉、粉煤灰等為代表的礦物摻合料[1]。礦物摻合料用于水泥混凝土體系時主要體現(xiàn)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莫春薇;;節(jié)煤固硫除塵系列產(chǎn)品及設備助推節(jié)能環(huán)保[J];天津建設科技;2007年06期
2 曹立勇;何榕;;氧化鈣孔隙參數(shù)對固硫反應速率的影響[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3 李帥英;周永剛;李培;孔艷麗;趙虹;;配煤對煤自身固硫特性的影響研究[J];熱力發(fā)電;2011年12期
4 李廣建;傅培舫;馬啟磊;王娜;周懷春;;循環(huán)流化床還原性氣氛對固硫效果的影響[J];動力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5 劉宏;劉紅宇;賈冠華;;利用固硫灰渣研發(fā)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J];新型建筑材料;2013年03期
6 廉慧珍,陳恩義;因勢利導利用流化床燃煤固硫廢渣[J];硅酸鹽建筑制品;1995年01期
7 熊友輝,孫學信;煤中鈣質(zhì)礦物的自固硫作用[J];電站系統(tǒng)工程;1998年02期
8 陳恩義;;“沸騰爐燃煤固硫渣制作水泥的研究”通過專家鑒定[J];硅酸鹽建筑制品;1991年03期
9 陳恩義;;“沸騰爐燃煤固硫渣制作水泥的研究”通過專家鑒定[J];建材工業(yè)信息;1991年09期
10 萬百千,路新瀛;用固硫渣作土壤固化劑的可行性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何正泉;石從云;劉興重;王志喜;伊雙莉;;氧化鈣固硫反應的量子化學研究[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武建芳;;循環(huán)流化床固硫灰渣研究應用現(xiàn)狀[A];中國循環(huán)流化床發(fā)電生產(chǎn)運營管理(2013)[C];2013年
3 何順愛;朱曉燕;安磊;;不同粉磨制度對粉煤灰粉體流動性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第三屆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紀憲坤;周永祥;;固硫灰渣用于土壤固化領域研究[A];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南相莉;張廷安;申文超;張璐;;鋅灰吸收低濃度二氧化硫的研究[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李建奇 王希財;永榮發(fā)電廠改造爐內(nèi)固硫裝置首獲成功[N];經(jīng)理日報;2008年
2 記者 李凌翌;加點石灰粉 二氧化硫少多了[N];成都日報;2006年
3 黃永力 記者 李建成;承德建成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潔凈型煤生產(chǎn)企業(yè)[N];河北日報;2007年
4 興科邋賀倩;我區(qū)自主研發(fā)科技成果助力節(jié)能減排[N];新疆日報(漢);2008年
5 記者 朱彤;環(huán)保新科技給力藍天工程[N];科技日報;2011年
6 ;全國高協(xié)組織(CHC)技術轉(zhuǎn)讓及合作項目[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鄭磊;電解錳渣庫滲濾液中Mn~(2+)吸附/解吸回收處理技術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2 楊坤;電站鍋爐高鈣煤固硫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3 姚妮娜;超細固硫灰在聚丙烯和三元乙丙橡膠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009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00905.html